果然跟「宋習會」、「馬習會」一點都沾不上邊啦!
這使我想起了前國安會副秘書長張榮豐寫的一篇「兩岸密使」臉書短文,以女性的「假性懷孕」症狀,形容他主掌兩岸業務時,經常碰到那些遊走兩岸,自許為中間人或者上綱想像是「密使」者的種種醜態。
張顯耀的資源價值評比,先是被上週五大陸權威的「環球時報」專欄,揭穿為只有「公開價值」沒有「隱蔽陣線」的泛泛之流;他本人接受蘋果日報記者訪問,終於承認他的被指洩密等等,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今年初赴北京面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的「宋習會」,毫無關係。也就是說,前一陣子,若干對這位陸委會前特任副主委身價地位誇大的臆測,都不是事實。
其實,親民黨方面上週接受媒體查證,就斬釘截鐵說了,宋主席和張顯耀早在2011年左右就沒有來往。言下之意是,「宋習會」何其重大,親民黨眼中背叛投入敵營的張顯耀那有資格介入?
「宋習會」,沒有他一絲絲角色;「馬習會」呢?
張顯耀似有若無,始終未說清楚。中國時報卻戳透了核心真相。
這篇文章的撰稿人王銘義,鑚研兩岸新聞二十五年,現任中時駐北京特派員,資深、專業,可信賴度高。王銘義寫作,天下文化出版的兩岸談判書籍「對話與對抗:台灣與中國的政治較量」中,透露李登輝時代密使,除了曾被立委爆料的蘇志誠和鄭淑敏,鎖定江澤民親信曾慶紅來往穿梭、傳遞訊息,還揭露了李總統的國安會要員張榮豐及曾永賢,擔任密使深入大陸,在北京和當時的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面對面會晤的秘辛。他的評論具有一定程度的參考價值。
三言兩語,王銘義在「張顯耀是密使或洩密?」一文中明指,馬習會端賴習近平一念大見,否定了張顯耀在「馬習會」議題上可能具體奉命運作的空間。
真實狀況究竟如何?
一位何姓蘋果日報記者,今日在他的臉書上,綜合他的觀察和採訪所得下結論說,這原本就是馬金決定要用自己人的一次人事更動,理直氣壯,賞一個「董事長」職位,也是仁至義盡。未料到張顯耀反撃鬧大了,只好找出「工作疑點」做理由。
政壇、媒體界和官場內圍人士,也多半認為這樣的推論較為接近事實。只不過,可大可小的「行政調查」,變成「司法調查」,又失控失序為共諜放話戰,就演化為權力鬥爭,相關人等包括張顯耀本人和他企圖拖下水、玉石俱焚的王郁琦、金溥聰等人,下場發展,就看水落石出了。
張顯耀不是「吳下阿耀」;金溥聰、王郁琦也不是紙老虎。雙方火併,鹿死誰手,精彩可期。至於兩岸關係,王銘義說穿了,習近平定錘。
我看馬英九總統,午夜夢迴,他不應該沒有危機管控大計。否則,也就罷了。
不過,趁機會提醒馬總統,不妨借重張榮豐和曾永賢留在國安會檔案文件,細心冷靜探索學習,說不定還能亡羊補牢。
曾永賢年輕時赴日本深造,加入日本共青團;回台後成為台灣共產黨員。他遭國民黨逮捕「自新」後,在調查局從事「匪情」研究,參與超過半個世紀中國問題研究與教學。李登輝接掌總統時安插曾永賢在身邊任國安會諮詢委員,就近了解中共,並推演策劃由他出任密使。曾永賢的回憶錄「從左到右六十年」,一出版即洛陽紙貴,大陸方面爭相閱讀。
曾永賢的談話中,有關「共諜」,曾經這樣描述:「服從『隱蔽精幹、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16字訣的共諜,即使老死了,也會影響家人或下屬繼承他的事業。他們在身居高位後,會故意制定錯誤政策,或將正確的政策歪曲執行,來破壞台灣的政治經濟」。
看到「隱蔽精幹」這一段話了嗎?對照張顯耀遭環球時報定位沒有「隱蔽陣線」價值的評論,有啟發性吧?
不知道馬總統和金秘書長,對他們的政府裡,在中共眼中,有多少人具「公開價值」、什麼人充滿「隱蔽陣線」特質,是否好奇。若是真想一窺究竟,曾永賢的經驗是借鏡,張榮豐對兩岸密使的深刻解讀,更是珍貴的情報。
馬金兩位特別要注意的,像張顯耀這種移動炸彈首列黑名單,不可重蹈覆轍必牢記心中之外,那些患有「假性懷孕」大頭病的兩岸自告奮勇型「密使」,更是防不勝防。
依照張榮豐的回顧,「1987年11月台灣開放老兵,返中國故鄉探親,從此開啟了兩岸交流的大門。而兩岸『密使』的傳聞從此不斷,失意政客、幫閒文人、無聊學者,『社會賢達』,絡繹於台北、北京途上。一種典型的『密使』故事」。
張榮豐明白指陳,有一位在美國研究國際關係多年的學者,自1988年李登輝繼任總統後,就常給媒體一種,「李登輝經常私下諮詢我」的印象。然後,張榮豐說,這位學者「藉著到北京參加學術研討會,以『幫李登輝帶口訊』為由,要求面見中國領導人」。
依據張榮豐理解,早年兩岸隔絕,資訊闕如,這類在美、台學界或媒體小有名氣者,騙過中南海的領導們不只一遭。他說,「這些人一旦在中國得逞,返台後就找來媒體,用『欲語還休』、『半遮半掩』、『猶抱琵琶半遮面』、『這件事只有告訴你』、『這是機密,不能寫』等等手法,充分利用媒體『搶獨家』、『偷窺』、『揭露』等心理,為其泡製『密使』的故事。有些『密使』玩久了,還會像某些女性朋友出現一種『假性懷孕』的症狀,自己真以為在為兩岸扮演傳話、溝通者的角色。」
有意思了。「『欲語還休』、『半遮半掩』、『猶抱琵琶半遮面』、『這件事只有告訴你』、『這是機密,不能寫』等等手法,充分利用媒體『搶獨家』、『偷窺』、『揭露』等心理」,這不都是近幾日上演的戲碼,主角顯而易辨嗎?
「假性懷孕」症,好一句精闢到位的形容詞。張榮豐筆下的那位學者,據媒體報導,總統府證實,曾經成功完成過馬英九總統連任後的一次書面專訪。
怪不得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要輕描淡寫,將張顯耀事件說成小波瀾了。
人心險惡、世事詭譎,「假性懷孕」的兩岸掮客無所不在,不僅馬總統要提高警覺;容易上當被擺佈的台灣新聞界更不能掉以輕心呀。■
文章來源:美麗島電子報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