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事件20年,中國偉大復興的20年

軍武次位面

20年如何改變中國?

2001年,年齡最大的80後們,剛剛步入朝氣蓬勃的青年時代;最大的一批90後,還在上小學;最大的一批00後,還在襁褓之中,或者牙牙學語。

那一年,我們上網還是用電話線撥號網,電腦系統還是Windows98或2000。2G網絡剛剛普及,BB機開始退出市場,勢頭正猛的諾基亞進入大眾視野,一段握手的開屏視頻整整影響了一個時代。

那一年還沒有微信,QQ也剛誕生不久,還是很新奇時尚的網絡社交方式,很多人有了自己的第一個5位數QQ號。許多人加上陌生好友之後,往往會來一句“你是GG,還是MM?”

那時只流行追星,現在臭名昭著的粉圈文化還沒有出現。那一年,周杰倫發布了第二張專輯《范特西》,一曲《雙截棍》驚為神作,也招致不少人的批評——吐字不清,也能唱歌?

SHE、王力宏、孫燕姿、梁靜茹……每個人都能拿出傳唱度極高的經典作品,不像現在的流量明星,啥也不是。

電視裡,國產電視劇巔峰之作《大宅門》登錄央視,到了晚上黃金時間,一家人都會圍坐在一起,觀看白家的大起大落;《康熙王朝》裡,陳道明飾演的康熙,成為史上最經典的一版,韓磊唱着《向天再借五百年》,豪氣干雲;《流星花園》裡的F4,把一眾少女迷得神魂顛倒。

那一年,看似歲月靜好,實則暗流涌動。

春天,因為南海撞機事件,中國人在忙着罵美國;夏天的時候,因為北京最終獲得了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權,而舉國歡騰;秋天,911時間發生,美國當即改變了其全球戰略;冬天,中國終於加入了WTO,這絕對是一件大事,但很少有人能夠意識到這件事對中國究竟有什麼樣的影響。

歷史大勢,滾滾向前。時代的車輪,經過每一個人面前,只要你準備充分,它都會把你捎上車。

20年過去,我們重新審視,就會發現,2001年對每個中國人而言,是多麼的重要。

1

2001年的第一個月,喬治·沃克·布殊就任美國總統。

▲2001年1月20日,小布殊宣誓就職美國第54屆總統

當時的中美關係很微妙。

在小布殊的上一屆克林頓政府時期,中美雙方幾經較量,兩國關係終於又進入了上升期。

好到什麼程度?即便是在經過了1999年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事件之後,中美依然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市場准入協議》。

這個協議對中國加入WTO特別重要。美國把持的世界貿易組織,只要它不點頭,中國絕對進不了。但經過十幾年的談判,中國入世最困難的一個台階,終於邁了過去。

隨着小布殊的上台,一切都不一樣了。當時的中國,都認為小布殊上台後,中美關係也會有不錯的發展,畢竟他老子老布殊曾經擔任過美國駐北京聯絡處主任,為發展中美關係作出過貢獻。

但小布殊上台伊始,就着手對克林頓政府的外交政策進行調整,對華政策也日益強硬。就在幾個月前的大選電視辯論中,布殊曾經公開聲稱要重新定位美中關係,強調美中之間不應該是「戰略夥伴」關係,而應該是「戰略競爭」關係。

話鋒一轉,克林頓時期即將建立起來的中美合作關係,又要轉向對立,美國又要將中國樹立成一個主要的對手,進行打壓。

片面淡化克林頓的對台「三不支持」承諾,在對台政策的多個方面快速突破;刻意強化與亞洲盟國和中國鄰國印度的關係,炒做所謂戰略重心東移,意圖對中國實現「戰略包圍」……

現在看來,美國對中國的打壓策略,一直都是「三板斧」。

彼時的中國,拿什麼跟美國對抗?

拿GDP來說,中國剛突破萬億美元大關不久,2001年的時候也只有1.34萬億美元,而美國是10.58萬億。拿軍費來講,剛剛度過「軍隊要忍耐」時期的中國軍隊,軍費至於1000多億人民幣,而美國是3000多億美元,當時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是八點幾。

用「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來形容,毫不誇張。

又恰逢中國入世的前夕,萬一美國反悔怎麼辦?

中國要發展,就必須徹底過了美國這道坎。沒辦法,美國到現在都在吹噓的「國際秩序」,當年就是妥妥地由美國領導的。

所有人都知道,在國際上,中美關係是一對十分重要的雙邊關係。對中美兩國固然如此,對全世界也是如此。

當時,中國政府積極同美國政府溝通交流,關係有所緩和。

但到了4月1日,突然發生了南海撞機事件,最終釀成了一場外交危機。

國內的反美情緒再次高漲。剛經歷了1999年的炸館事件,馬上出了這麼嚴重的撞機事故,是個有骨氣的中國人,都覺得中國的尊嚴受到了挑釁。

如何做到既能照顧民眾的愛國情緒,又能不使中美關係嚴重受阻,極為考驗中國的外交能力。經過不斷交鋒,事件最終以美國遞交了一封語意模糊的「道歉」信,中國釋放人員、交還飛機告終。

這個「道歉」為啥語意模糊呢?

英語中的道歉主要有三個詞彙,分別是「apologize」、「sorry」和「regret」,最正式的是「apologize」,其次是「sorry」,語氣最弱的是「regret」。

美國在道歉信中用的是「very sorry」的詞組,說對飛行員王偉的失蹤和飛機的墜毀「深表歉意」,但稍微會點英語的人都知道,當英美等英語國家的人在對一個人失去親友而表達遺憾之情時,也會說句「I’m sorry」。

「撞擊事件」發生的時間,十分微妙,使得稍微有些好轉的中美關係,再度跌入低谷。

4月25日,就在中美雙方還在商討如何歸還美國的EP-3偵察機時,美國突然宣布對台軍售,包括4艘基德級驅逐艦、8艘柴油動力潛艇、12架P-3C型「獵戶座」反潛巡邏機、「愛國者」-3型防空導彈等先進武器裝備,總價值約180億美元。

小布殊甚至還表示,如果中國大陸進攻台灣的話,他將下令保護台灣。

背後的寓意,不言自明。

不過,中美雙方又都知道自己對於對方的重要性。中國要想實現經濟的騰飛,少不了美國市場,也少不了國際市場;而美國同樣也需要中國的市場,中美關係的破裂並不符合美國利益。因此,雙方都在謹小慎微地有意修復雙邊關係,但進展極為緩慢。

2

時間行進到2001年下半年,事情突然有了轉機——9·11事件發生了。

按照新聞裡的標準敘述是,2001年9月11日上午,兩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民航客機分別撞向美國紐約世界貿易中心一號樓和世界貿易中心二號樓,兩座建築在遭到攻擊後相繼倒塌,世界貿易中心其餘5座建築物也受震而坍塌損毀;9時許,另一架被劫持的客機撞向位於美國華盛頓的美國國防部五角大樓,五角大樓局部結構損壞並坍塌。

事件震驚了老美,也震驚了全世界。

美國認定了幕後黑手就是本·拉登,遂決定發動「反恐戰爭」,入侵阿富汗以消滅藏匿基地組織恐怖分子的塔利班。高達90%的美國民眾支持政府對恐怖分子實施武力打擊。

以前的文章我們講過,美國的民族主義,是建立在自己的政治體制和對上帝的虔誠信仰之上的,缺乏族群民族主義式的天然凝聚力,因此美國需要也必須在外部製造出一個敵人,通過與敵人的比較和鬥爭,美國民族的凝聚力才能得到維繫,美國的偉大才能得到彰顯。

911之前很可能就是中國,但911之後,一切都變了。美國的主要對手,變成了的中亞的恐怖分子。為了蕩平這些給美國打來奇恥大辱的恐怖分子,美國將不惜代價。

至於跟中國的競爭,先緩一緩也行。畢竟當時的美國,在各方面對中國還是形成碾壓之勢的。

我國政府敏銳地意識到了這是一個機遇,因此在外交上採取了積極主動的措施,以確保中國參與當前有關如何應對恐怖主義的討論,並且在此過程中確保中國的利益。

我國政府先是第一時間給布殊總統和美國人民發去了慰問電,然後小布殊回電感謝,希望與國際社會包括中國一起合作打擊恐怖主義。中國一貫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因此我們在回復的時候明確表示了對恐怖襲擊的譴責並真誠地願意提供幫助。

在這裡要提一個概念——「臨時聯盟」。「臨時聯盟」是冷戰後美國對外政策中經常運用的一種外交手段。美國由於要領導世界,又往往因戰線太長而「心有餘而力不足」,每逢大事必須求助外力,或者依靠傳統盟友的支持,或者就是針對某種問題臨時撮合「國際聯盟」,共同服務於美國自身的戰略目的。

“說直白點就是,當某一地區或某一領域出現問題單靠美國自身甚至盟友幫助所不能解決時,只要一國能對解決問題起到關鍵作用,則被美視為「一個戰壕的戰友」。此時,什麼意識形態分歧、價值觀念矛盾,通通靠邊站,現實利益成為最高「交友」準則。

也正因如此,這類聯盟往往壽命不長,一旦問題得到解決或緩解,聯盟即告解散,原來的矛盾再次出現,該對抗對抗,該鬥爭鬥爭,一切又恢復如常。

1998年南亞核試期間,美國將中國拉入對付印、巴的「臨時聯盟」,並將中國推到台前。一時間中美關係十分融洽,中國反覆被美國稱為「負責任的大國」,中美「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的口號也喊得響亮。但是,一到南亞局勢稍稍和緩,中美「臨時聯盟」即名存實亡,1999年中美矛盾甚至空前激化,發生了炸館事件。

911事件後,美國如法炮製。小布殊高呼「要麼與我們站在一起,要麼與恐怖分子站在一起」。為保證「反恐聯盟」的團結和持久,布殊一改上台之初的單邊作風,鬆動對印巴制裁、補交聯合國會費、對中俄笑臉相迎,外交上出現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雙方都有意緩和矛盾,中國也就將計就計。

從此,美國的戰略重心轉移到了反恐上,本土防衛成了美國國防戰略的第一要務。

10月19日,在上海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期間,中美兩國領導人實現了歷史性會晤。小布殊再次以「偉大的國家」形容中國,稱「中國不是敵人」。雙方領導人也都表示要將中美關係發展成為一種「坦誠的建設性合作關係」,所謂的「戰略競爭對手」,被美國暫時拋到了腦後。

當時的美國,經濟也特別不景氣。第二季度,GDP已接近零增長,第三季度則出現十年來的首次負增長。因此美國許多大公司把目光再次聚焦於保持經濟穩步增長的中國。會議期間,美國的微軟、應用材料、惠普、通用汽車等許多國際大公司,都宣布增加在中國的投資。

真是要什麼來什麼。而到了此時,中國入世也已經十拿九穩了。

2001年11月11日,世界貿易組織第四屆部長級會議在卡塔爾首都多哈以全體協商一致的方式,審議並通過了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決定。這一天,距1986年7月中國正式申請恢復關貿總協定締約方地位,已經過去了15年。

但從此中國的經濟就如一匹脫韁的野馬,向著無限的光明狂飆。

2001年之前,中國的經濟發展總體來講一直都很緩慢,2001年之後,中國的經濟總量幾乎直線躥升。

此後的十年間,中國GDP年均增長達到了驚人的11%,是中國經濟增長最快的十年。201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了40萬億人民幣,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2007年至2011年經濟增速甚至相當於八國集團國家的總和。

2020年,全球疫情背景下,中國成為全世界唯一一個實現經濟正增長的國家,GDP超過100萬億人民幣,緊追美國,甩開第三的日本一大截。

3

20年來,最能代表中國經濟崛起的標誌,就是那些互聯網大廠們。

20年前的中國互聯網,盛行從美國複製,只要你了解美國的一種互聯網產品,而中國是沒有的,那麼你照搬到中國來就有很大幾率能成功。當時的互聯網商業模式有一種說法叫「C2C」,英文全稱是「copy to China」,意思是「複製到中國」。

新浪、網易和搜狐三大門戶網站皆是如此,校內網(後來的人人網)亦是。

那時的傳統媒體,在互聯網媒體崛起的前奏中,已經開始日薄西山,互聯網在新聞報導中的快速反應,讓傳統媒體望塵莫及。新浪網是當時的國內第一,網站總編輯陳彤回憶說:「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都是孤獨的,因為沒有第二家能趕上我們。新浪網的新聞編輯每時每刻都處在一級戰備狀態,24小時值班成了固定製度。」

一有什麼突發新聞,互聯網媒體比傳統媒體快得不是一星半點。1999年5月,當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時,新浪半小時後就發布了這條震驚中外的新聞。這對於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來說,簡直不可思議。

全世界都在掀起一股互聯網大潮。

在電子商務這個領域,馬雲也終於找到了自己路。1999年開春,他回到家鄉杭州,在城郊湖畔花園的家裡創辦了一家名叫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網站,註冊資本是50萬元,創始團隊總共18個人,包括馬雲和他的太太,每人月薪是500元。

公司成立的那一天,家裡的牆壁突然滲水,他不知從哪抱了一大卷舊報紙回來,然後跟大家一起把它們貼在了牆上,這就是阿里巴巴的第一天。

但馬雲雄心勃勃地發表開業演講,說我們要辦的是一家B2B的電子商務公司,目標有三個。

第一,我們要建立一家生存80年的公司。

第二,我們要建設一家為中國中小企業服務的電子商務公司。

第三,我們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要進入全球網站排名前十位。

幾乎就在馬雲回到杭州創業的同時,德意志銀行亞太區總裁沈南鵬、甲骨文中國區諮詢總監梁建章、上海協成科技公司創始人季琦和上海旅行社總經理范敏聚在上海的鷺鷺餐廳,經過一番商議,打算建立一家主打網上機票和酒店服務的電子商務公司,於是到了6月,攜程網誕生,它後來成為中國最大的在線旅遊服務商。

也是在同一年的2月,一個叫馬化騰的程序員,開發了一款名為QICQ(後來的QQ)的即時通信網絡工具,功能跟微軟的MSN很像。馬化騰為QICQ設計了一個可愛的小企鵝logo,下載用戶迅猛增多。

世界大勢,浩浩湯湯。1999年底,主要以互聯網公司股票構成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經過8年的瘋漲,逼近了5000點大關。互聯網泡沫的虛假繁榮,讓國內的互聯網企業們看到在國外融資的機會,紛紛望風而動。

第一個試吃螃蟹的,是一家叫中華網的網站。7月,中華網成為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第一家互聯網企業。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公司,為何敢在納斯達克上市?它的底氣就在於它的的域名「China.com」——因為網站有「中國」二字,因此它就敢在美國上市。

中華網的這一招很成功,一上市就融資9600萬美元。11月,中美達成WTO准入協議,中華網股價一天之內飆漲75%,股價一度被推高到令人咂舌的每股300美元,公司市值50多億美元,相當於電信製造業巨頭愛立信當時的市值。

但到了2000年3月,一直上漲的納斯達克股市毫無預兆地突然暴跌,綜合指數在半年內從最高的5132點跌去四成,8.5萬億美元的公司市值蒸發,數值超過了除美國之外世界上任何國家的GDP,釀成一場百年不遇的股災。

全球互聯網泡沫的破滅,讓市場一片狼藉,幾乎所有知名的互聯網公司都遭遇重挫,思科的市值從5792億美元下降到1642億美元,雅虎從937億美元下跌到97億美元,亞馬遜則從228億美元下跌到42億美元。到2002年底,在1995至2000年上市的公司中,有50%已經消失,72%股價低於IPO價格。到2019年底,1999年至2001年間上市的899家科技公司中,只有61家仍然存續,生存率僅6.8%。

然而就是在這個時間點,眼紅中華網,着急圈錢的三大門戶網站還是毅然決然地選擇在納斯達克上市了。

2000年4月13日,新浪在納斯達克股票市場正式掛牌交易,融資6000萬美元。7月5日,網易登陸納斯達克,7天後,搜狐也緊跟其後。中國三大門戶網站均在納斯達克完成掛牌上市。

上市成功固然可喜可賀,不過上市也意味着企業從此開始經受資本市場的洗禮和考驗。這有點像結婚,婚禮一般總是美麗動人的,不過婚後的日子到底過得怎樣,就要慢慢走着瞧了。

三大門戶與納斯達克的蜜月期很短。新浪上市後股價到了20美元左右的價格就上升乏力,當年中華網上市後股價一翻再翻的好事並沒有再現。網易在上市後不久就跌破發行價,迫使搜狐不得不在發行前調低發行價,以免出現上市當天跌破發行價的尷尬場面。即便這樣,搜狐在13美元的發行價價位也沒有維持多久。

到最後,三大門戶的股票就跌得媽都不認識了。

新浪的股價跌到每股1.06美元的低點,搜狐跌至每股0.8美元,網易則更慘,它的股價一度只有每股0.53美元。

這對尚處於萌芽狀態的中國互聯網經濟無疑是一種致命打擊。

4

此時的阿里巴巴,沒有在納斯達克上市,也沒有三大門戶的這種危機。到了2000年9月,馬雲在杭州舉辦了中國互聯網產業的第一次行業峰會「西湖論劍」。

這次中國互聯網企業的「論劍」大會,能召集起來實屬不易。彼時的互聯網江湖,群雄並起,誰都瞧不上誰,更不用說湊在一起開個會。馬雲也深知自己的威望不足以讓英雄們前來拜會,於是他靈機一動,請來了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前來坐鎮,然後廣發英雄帖。

果不其然,王志東(新浪)、丁磊(網易)、張朝陽(搜狐)等金庸迷們應邀前來,讓東道主馬雲過了一把「盟主」癮。

▲左起金庸、「大師」王林、丁磊、張朝陽、馬雲、王峻濤

此時的三大門戶,日子還沒那麼慘,還沒跌破5美元的關鍵價位成為垃圾股,大家都對未來充滿信心。但到了2001年第二屆「西湖論劍」召開的時候,互聯網企業都已經是愁容滿面。

新浪創始人王志東已經被董事會掃地出門。股東們投資了1.6億美元,投資的成本均價為4美元,而新浪的股價已經跌倒了1美元,血賠。

網易公布上一年的財務報表,凈虧損高達2040萬美元。隨後,納斯達克以財務報表存在疑點為理由宣布網易股票被停止交易。丁磊辭去公司董事長和CEO的職務,改任誰也沒有聽說過的「首席架構設計師(CTO)」。

丁磊嘗試讓網易轉型,他宣布投資開發網絡遊戲《大話西遊》,同時與移動電信商大力開發短信業務。丁磊的這個決斷,證明他是中國互聯網產業中直覺最好的企業家之一,這種人能夠在第一時間發現一個行業的錢到底「藏」在哪裡。

最終《大話西遊》成為了現象級的網游,風靡全國。網易也走上了向著中國最好的遊戲公司發展的道路。

馬雲也不好過。拿着美國著名投行高盛和日本軟銀公司的2500萬美元,「財大氣粗」的馬雲把總部遷到了上海,還同時在美國、英國、日本和香港開設子公司,想把「紅旗插遍全世界」。

但互聯網寒流的襲來襲,讓馬雲醒悟過來,電子商務的盈利模式沒找到,全球化布局就不明智,燒掉的錢卻越來越多。於是他迅速做出回歸中國和回歸浙江的戰略,關閉境外公司,遣散外籍員工,把總部又遷回了家鄉杭州。

▲馬雲與孫正義

2001年的年冬天,他飛赴日本東京向孫正義彙報公司情況。那天,前來彙報的各國CEO們全都愁眉苦臉的進出孫正義的辦公室,只有馬雲依然樂觀。當他彙報完之後,孫正義幽幽地說「今天前來彙報的CEO,所說的話都與我當年投資他們時說的不一樣了,只有你還在說當年說過的話。」

當時的孫正義正處於一生中的至暗時刻,作為全世界最大的互聯網投資家,他的資產已經縮水了了95%,馬雲的彙報,對他無疑是一種安慰。

回到杭州後,馬雲對外界宣布,明年阿里巴巴將賺錢,媒體問,贏利目標是多少?他爽快地答,1塊錢。

馬雲早期的一個創業夥伴曾這樣形容馬雲的樂觀,當馬雲的口袋裡只剩下一塊錢的時候,它給人的感覺仍然是他還有一個億。

這種樂觀最終拯救了阿里巴巴,成就了馬雲的商業帝國。

此時的騰訊,也在苦苦掙扎。馬化騰四處尋求買家,希望出售騰訊,報價低到離譜的100萬美元,但還是無人問津。

騰訊的境遇,只是當年中國互聯網公司的一個縮影,無數你沒聽過的互聯網公司煙消雲散。

當時的中國IT業,也不全都是萬馬齊喑,一家做電子通信設備的企業就是少有的人間清醒。

2001年1月,任正非在企業內刊《華為報》上發表了一篇6000多字的「罪己詔」《華為的冬天》,從居安思危的角度,大談華為面臨的危機與失敗。

要知道,在過去的2000年,華為的銷售額飆升到220億元,利潤29億元,高居全國電子百強之首。不過任正非已經清楚地預感到了網絡經濟泡沫破裂後對電信市場的連累,他開門見山地問華為的員工:「公司所有員工是否考慮過,如果有一天,公司銷售額下滑、利潤下滑甚至會破產,我們怎麼辦?我們公司的太平時間太長了,在和平時期升的官太多了,這也許就是我們的災難。泰坦尼克號也是在一片歡呼聲中出的海。而且我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

他覺得,磨難是一筆財富,而華為沒有經過磨難,這是他們最大的弱點。華為完全沒有適應不發展的心理準備與技能準備。

最後收尾時他寫道,沒有預見,沒有預防,就會凍死。那時,誰有棉衣,誰就活下來了。

任正非應該是第一個在企業尚處在高速發展期的時候就對企業發出「警報」的管理者。他的居安思危收到了奇效。2001年的全球電信產業果然出現驚天大滑坡,華為的全球對手美國思科業務嚴重下滑,全年僅報廢的庫存就高達22億美元,股票大跌,被迫裁員8500人,董事長錢伯斯把自己的底薪降到1美元。

在這樣的逆境中,「穿上了棉衣」的華為完成了255億元的銷售額。

2001年的中國經濟界,有人歡喜有人愁,但總體而言,中國的經濟已經嗅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機,正處在爆發式增長的邊緣。

2001年過後,中國的這些大廠們,也終於嘗到了中國經濟騰飛帶來的甜頭.

▲20年後,「拷貝到中國」也變成了「是時候拷貝中國了」

5

2001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就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前後,預言中國的未來與走向成為全球經濟圈最熱門的話題,「中國威脅論」也悄然出現。

但也有與之相反的聲音。一個名叫章家敦的美國華裔律師出版了《中國即將崩潰》一書,聲稱中國經濟繁榮是虛假的,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的強勁衝擊下,中國的現行政治和經濟制度最多只能堅持5年。

也就是所謂的「中國崩潰論」。

無論是那種預測,若干年後也都統統被打臉。中國始終走在自己的道路上,堅定而執着,既沒有威脅別人,也沒有崩潰。

西方社會也不是沒有清醒的人。那一年,曾擔任美國經濟協會會長的約翰·加爾布蕾絲接受《紐約時報》採訪,記者讓他談談未來的中美關係。加爾布蕾絲剛從另一個正在崛起中的東方國家印度歸來,他用敬畏的口吻說:「在那裡,我一半的知識是錯的,另一半是沒有用的。」對於中國,他說,「我們對中國的很多預言都僅僅是一己的猜想」。

但無論如何,2001年,也註定是中國崛起的標誌之年。

這一年,還有許多不為人注意的細節,在諸多方面,成為中國崛起的註腳。

除了中美關係跌宕起伏的大背景,還有很多細節,也在昭示着中國的崛起。

1月,楊偉升任航空工業成都所總設計師兼副所長。

同年,楊偉的恩師宋文驄等人在《中國工程科學》08期發表了著名的《一種小展弦比高升力飛機的氣動布局研究》論文,為全新一代戰鬥機的預研工作起到了開創性的重要作用,文中所提出的氣動布局方案奠定了殲-20隱身戰鬥機的基礎。

2021年6月18日,中國空軍多支英雄部隊列裝中國國產隱身戰鬥機殲-20,中國最先進戰機大規模列裝似乎已經指日可待。

3月,人類第一座多個模組的太空站,和平號空間站墜入地球。

2021年6月17日,中國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後進入天和核心艙,中國人首次進入了自己的空間站。

4月,第一個3G電話經由英國的沃達豐網絡撥出。

2016年11月17日,在3GPPRAN187次會議的5G短碼方案討論中,中國華為公司的PolarCode(極化碼)方案,最終戰勝列強,成為5G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最終方案。僅僅兩年後,中美貿易戰開打,華為首當其衝成為制裁對象。

但現在看來,中國已經不太可能會被一棒子打死了。

5月,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召開,指出在20世紀末基本解決農村貧困人口溫飽問題的戰略目標已基本實現。

2021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京隆重舉行,中國向世界莊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

7月1日,中共中央舉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大會。

2021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舉行之際,「誰妄想欺負中國必將碰得頭破血流」上了熱搜。

7月13日,北京贏得2008年奧運會的主辦權,舉國歡騰。

2008年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讓世界看到了一個正在騰飛的大國面貌。到了2021年東京奧運會,中國人開始討論起「為什麼中國人不再唯金牌論」了。

11月1日,「瓦良格」號航母歷盡千辛萬苦,終於通過了土耳其海峽。

2012年,經過改造的「瓦良格」號正式更名遼寧艦,交付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2019年,我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山東艦正式交付海軍,中國正式進入雙航母時代。而到了今年,中國的第三艘航母似乎也要來了。

2001年,當然也不是沒有發生悲劇。

7月17日,上海滬東造船廠一600噸龍門吊倒塌,36人死亡的特大事故,經濟損失達8000多萬元。

到了現在,中國的龍門吊技術已經成了世界第一,佔據絕大多數市場份額,造自家的航母都派上了用場。

10月7日,中國國家足球隊在瀋陽五里河體育場舉辦的世界盃外圍賽(十強賽)中以1-0的比分擊敗阿曼國家足球隊,獲得次年的日韓世界盃參賽資格,中國足球首次衝出亞洲。但在小組賽中以三戰皆負零進球的戰績,慘遭淘汰。

20年過去,中國足球不僅沒有進步,似乎還有退步的跡象。中國足球,應該是唯一一個沒有隨着國家實力的增長而進步的獨苗。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12月7日,在美國對阿富汗進行的軍事打擊滿兩個月之際,困守孤城的塔利班最高領導人奧馬爾宣布放棄抵抗,命令坎大哈等地的塔利班部隊向當地普什圖族部落領導人組成的新政權繳械,美國的「反恐戰爭」似乎取得了勝利。

但到了2021年5月,美軍開始從阿富汗撤軍。塔利班經過多年的卧薪嘗膽,捲土重來,20年倏忽而過,似乎一切還都是那麼熟悉。

曾經有個關於普京的段子,說的是「給我20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二十年時間很長,幾乎是一代人的青春,二十年也很短,一眨眼也就過去了。俄羅斯強不強不好說,但二十年後的中國,已經是翻天覆地,偉大復興指日可待。

遇上這樣的盛世中華,此生幸也。■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