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基建夢」,注定只是一個夢

天涯補刀

前幾天,我在文中說道,拜登上台以後幾乎一事無成。

有些槓精就在後台攻擊我說:你眼瞎了,沒有看到拜登的基建方案已經通過了?這叫「一事無成」?

11月5日,美國眾議院以228對206票的結果通過了價值1.2萬億美元的基建法案,後續將送交拜登簽署並成為法律。

這個新聞我當然看到了,但是我為什麼依舊說拜登「一事無成」呢?

說實話,拜登的基建法案是一個好法案,如果能夠執行下去的話,那麼對美國經濟會有非常大的好處,因為基建涉及到的行業非常的多,包括建築、橋梁、建材、金融等幾十個行業,能夠帶動很多的就業,促進經濟的發展……

關於基建的作用,我相信大家不陌生,因為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基建,我們也被稱為「基建狂魔」。

事實上,美國的基建也曾為美國做出過傑出的貢獻,最典型的就是:1929年美國發生一場嚴重的經濟危機,整個國家陷入大蕭條之中,羅斯福上台以後為了把美國從「大蕭條」中拉出來搞了「新政」,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大搞基建。

受疫情影響,現在美國的經濟比較差,如果能夠通過政府主導,大搞基建,那麼無疑是能夠促進經濟發展的,加快經濟恢復。

另外,現在美國的基建非常老舊,也需要更新——目前美國的高速公路體系還是上世紀50年代艾森豪威爾總統時代的遺產,而且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就基本沒有修建過重要的基礎設施。

所以,表面上來看,拜登通過了1.2萬億美元的基建法案確實是一個重大的「成績」。

但關鍵的問題是:這個法案能落實下去嗎?

奧巴馬上台的時候就喊著基建,但是落實下去了嗎?

沒有!

2015年的時候,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了為期5年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法案,為美國公路、橋梁、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超過3000億美元資金……

可美國的基建在哪裡?

特朗普上台時候也喊著基建,但是落實下去了嗎?

也沒有!

2020年的時候,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公佈1萬億美元的基建計劃,用於美國全國範圍內的橋梁、道路維修以及5G、互聯網等通訊設施的建設。

……

奧巴馬沒有做成,特朗普也沒有做成,你憑什麼認為拜登的基建計劃能落實下去?

既然拜登的基建法案只是一個「空頭支票」,那麼你憑什麼說這是拜登的成績?

說到這,肯定有一些槓精又要說了:奧巴馬幹不成、特朗普幹不成,你就認為拜登幹不成了?在羅斯福、杜魯門和艾森豪威爾時期,美國的基建能力非常強大,你憑什麼認為拜登就不能做到他們能做到的事情?

我們當然不是依靠主觀判斷,而是有非常重要的原因的。

現在美國的基建基本都是羅斯福時期奠定的,當時羅斯福之所以能夠成功,也是各種有利條件疊加在一起的。

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羅斯福的任期比較長,政策延續性比較好;

大家知道羅斯福當了多少年總統嗎?

羅斯福連續擔任了4屆美國總統,共12年(當時,美國的憲法沒規定總統不能連任四屆)——如果不是在任期上去世,羅斯福可以當16年總統,甚至更長——這自然有利於羅斯福搞基建。

大家來看下面一個表:美國大基建時期主要有三任總統,分別是羅斯福、杜魯門和艾森豪威爾,其中羅斯福任期12年、杜魯門任期8年、艾森豪威爾8年,合計28年。另外,羅斯福以後的美國總統是杜魯門,他也是民主黨人。

這樣算起來,就等於民主黨用了20年的時間搞基建,保證了政策的連貫性和持續性。

第二,羅斯福的支持率非常高,絕對控制了參眾兩院;

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力是比較小的,更多的權力在國會,所以如果總統不能獲得絕對的支持率,那麼是無法控制國會的。

美國政府想要制定一項法律,首先需國會投票,投票通過後由總統簽字,然後才能成為法律。

如果總統所在的政黨無法在參議院和眾議院中佔據絕對多數的席位(重大法律的制定必須要得到參議院三分之二的同意票,也就是60票),那麼這項法律是沒有辦法通過的,自然也就落實不下去了。

羅斯福執政時期之所以能夠大搞基建,就是因為羅斯福所在的政黨絕對的控制了眾議院和參議院。

大家看下面的圖:1932年的總統大選,羅斯福獲得了472票,而胡佛僅僅獲得了59票,幾乎整個美國都支持羅斯福。

羅斯福所在的民主黨絕對控制了眾議院和參議院,自然可以無阻礙的制定任何想制定的法律。

第三,美國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在經濟學家凱恩斯「大政府」的理論支持下,政府開始主導經濟發展——沒有理論的實踐是瞎搞;

美國是支持自由市場經濟的,而自由市場經濟是無法避免經濟危機的。

自由市場經濟下的美國在1929年的時候發生一次嚴重的經濟危機:14萬家企業倒閉、四分之一的人失業,經濟完全崩潰,到處是飢民……

當時的美國總統是胡佛,他是一位自由經濟的擁護者,面對史無前例的經濟危機,胡佛採取「放任不管」的政策,導致美國的危機進一步加深……

自由市場經濟是有「自我修復」的功能的,但是前提是:經濟沒有完全崩潰,即市場沒有「死」。

舉個例子:假如你得了一個小感冒,那麼你可以不用去看醫生,甚至都不用吃藥,依靠自身的免疫力就可以自然好。但是,如果感冒比較嚴重,已經破壞了你全身的免疫力,那麼你就必須要去看醫生了,必須要吃藥了,否則你就可能會死亡。

1929年的時候,美國出現了一場嚴重的經濟危機,完全破壞了自由市場的「免疫力」,根本無法進行自我修復,急需政府的干預……

這個時候,一個非常有名的經濟學家進入了美國人的視線中,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凱恩斯。

1929—1933年爆發了世界歷史上最嚴重、最持久、最廣泛的經濟危機,經濟蕭條,失業嚴重,傳統的經濟理論已無法解釋大蕭條中出現的各種經濟現象,更不能為擺脫危機提供「有效的」對策。

在這種狀態下,凱恩斯為了醫治經濟病症、尋求擺脫危機的措施,潛心於經濟理論的研究,並於1936 年發表了《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這本書。

這本書的大概意思就是:主張國家採用擴張性的經濟政策,通過增加需求促進經濟增長。即擴大政府開支,實行赤字財政,刺激經濟,維持繁榮。

再簡單的說就是:凱恩斯認為,國家應該採取「大政府」的模式,讓政府主導經濟發展,這也叫做「凱恩斯主義」。

凱恩斯主義有點像國家資本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府都干預經濟的發展,只不過政府在「是否控制國計民生的行業」有所區別——國家資本主義是國家持有部分重要企業的股份,從而實現對資本的制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國家直接控制關係到國計民生的行業,不允許私人資本介入。

凱恩斯主義的出現讓「羅斯福新政」有了理論依據,借著大蕭條時期企業和老百姓都希望獲得政府的救助,美國政府開始大規模的干預經濟發展,整頓銀行與金融系、復興工業、調整農業政策、大力興建公共工程……

現在大家應該知道為什麼在羅斯福時期美國可以大搞基建了吧。我們總結下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羅斯福擔任了4屆美國總統12年,接任者杜魯門也是民主黨人,又擔任了8年總統,合計20年。這讓羅斯福的政策得到了非常好的延續。

第二,1929-1933年的「大蕭條」讓市場經濟失去了自我修復的功能,美國經濟完全崩潰,而時任總統胡佛依舊採取「不干預」的政策,這讓羅斯福在絕對高的支持率下獲得總統之位,而且絕對控制了眾議院和參議院,這讓羅斯福的政策幾乎完全不受國會的制衡;

第三,在大蕭條期間,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發表了《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為政府干預經濟奠定了理論基礎。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拜登符合不符合這三個條件?

完全不符合!

首先,拜登不可能有羅斯福那麼長的任期。

至於任期問題,我們就不用說了,拜登能順利的度過總統任期就阿彌陀佛了。

其次,就算拜登能連任了或下一任總統還是民主黨人,美國也搞不了基建,因為民主黨還沒有絕對控制參議院。

與眾議院簡單多數通過不同(只要支持率超過50%就行),很多法案想在參議院通過,至少需要獲得三分之二的同意票,也就是60票——參議院共有100個席位,每個州兩個。

目前共和黨在參議院擁有50個席位,民主黨也擁有50個席位,雙方打成了一個平手。根據美國的法律,民主黨籍副總統哈里斯將有權打破這一均勢,所以參議院在這種50+1的局面就歸民主黨控制了。但是,離60票還有很大的距離。

雖然現在民主黨勉強通過了1.2萬億美元的基建法案,但是這個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因為到具體的預算案和支出案中都必須在參議院得到60票才行。

2018年的時候,特朗普就說了這麼一句話:共和黨在參議院只有51個席位,而通過支出法案需要60票。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在2018年選舉中贏得更多共和黨人的原因,這樣我們在打擊犯罪(以及邊境)上就能更有力,在軍隊和老兵問題上,也能處理得更好。

大家還記得「特朗普牆」嗎?

當時特朗普的共和黨在參議院佔據多數席位,但是始終無法獲得修牆的資金,就是因為共和黨無法得到60票,最終特朗普挪用了軍費才湊夠一點資金。

拜登提出的基建方案,他肯定是更加的「照顧」民主黨控制的州,肯定會給民主黨控制的州提供更多的資金(否則民主黨人也不乾),那時共和黨必然不乾(沒有共和黨的支持,民主黨不可能獲得60票),最終只能不停的扯淡,最後基建也就成了一句空話——這就是為什麼奧巴馬乾不成基建、特朗普乾不成基建的主要原因,拜登也會如此。

第三,雖然目前美國經濟遭受比較大的困難,但是遠不如1929年的「大蕭條」,目前的美國,無論是資本家,還是老百姓都不希望政府管太多。

前面我們給大家說過,羅斯福之所以能夠實現「新政」,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整個美國,不管是老百姓,還是資本家都崩潰了,都需要政府的支持。

但是,現在的美國不一樣。

2020年發生的疫情,非但沒有讓資本家元氣大傷,反而讓資本家的財富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所以他們必須要不希望政府干預經濟的。

更何況,當時羅斯福之所以能夠實現新政,背後有凱恩斯的理論支撐,但是後來的事實證明:凱恩斯的那個理論在很多方面也不好用,最後被美國人給廢棄了。

關於具體內容就非常複雜了,我也不懂,我大概的說下吧。

凱恩斯主義的基本原則就是政府干預經濟活動,和傳統的發揮市場這個看不見的手的理論截然相反。自羅斯福首開先河之後,凱恩斯主義一度成了美國的主流經濟學派,但凱恩斯學派會造成較大的通貨膨脹。

1980年的時候,「新保守主義」者列根當選為美國第40任總統。他上台後反對凱恩斯主義,努力恢復美國傳統的自由主義,他的改革被稱為「列根革命」,並為美國帶去持續時間最長的繁榮。

也就是說,自從列根當選美國總統以後,美國就又回到了「自由資本主義」時代,無論是資本家,還是老百姓又都希望政府不要管太多。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就可以看出:現在的美國,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都不可能用搞基建的能力了。奧巴馬搞不成,特朗普搞不成,拜登同樣搞不成。

美國總統的「基建夢」,注定只是一個夢了!■

1 Comment

  1. 可以講政府若是用”自由”這種方式去運作,一定做唔成. 所以亦說明,政府一定要強勢,適當的管制先係一個國家最重要.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