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崩盤

虛聲

為什麼要說烏克蘭崩盤呢?實際上局面發展到如今,就意味著烏克蘭已經崩盤了。

現在輿論都在談俄羅斯和北約圍繞烏克蘭的博弈,而有意無意忽略烏克蘭,這本身就是烏克蘭的悲哀,也是烏克蘭崩潰的標誌。

大家可以回顧兩個類似的案例。

案例一,日俄戰爭。

當年日本與沙俄的那場遠東爭霸戰,是在中國的土地上打的;給中國人的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

然而當時國際社會卻並不關心中國。因為當初大清帝國已經面臨崩盤,大家懶得看、懶得說、懶得去關心。很多國人自己也麻木了。

當年魯迅先生就是看到那種情況才憤而棄醫從文的,他要喚醒國人的靈魂。

案例二,蘇德瓜分波蘭。

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關鍵節點之一,就是蘇德瓜分波蘭。但當時國際社會關注的是蘇聯和德國,而不是波蘭;因為波蘭已經崩盤。

尤其是英法兩個老牌帝國,雖然對德國宣戰,但卻躲在馬奇諾防線後面,等待德國去和蘇聯死磕。

現在烏克蘭的處境,和當年的晚清與波蘭類似,處於一種崩盤的狀態。不論打與不打,烏克蘭都要遭殃,但輿論卻有意無意間忽略它。

這種重壓之下,烏克蘭自己亂起來了。

據《今日俄羅斯》(RT)消息,烏克蘭首都基輔當地時間25日出現混亂示威場面,抗議者試圖闖入烏克蘭議會大樓,並且與警方發生衝突,有人在騷亂中受傷。

 局面和前不久的哈薩克斯坦類似。區別在於,哈薩克斯坦的亂局很快平息,而烏克蘭這番亂局,則另有玄機。

為了更為明確地闡述烏克蘭的處境,再看幾個相關方。

01、美方

美方,不僅僅是美國自己,還有其盟友。他們的行動通常有兩個戲路:文戲與武戲。

文戲方面,美方是這麼玩的。

首先西方媒體瘋狂炒作俄羅斯要入侵烏克蘭。輿論戰這方面,美國是一等一的。

行動層面,前不久美國的國務院發聲明:美駐烏大使館的政府工作人員可根據自身意願選擇是否撤離,但其家屬必須撤離。

和美國戲路類似的還有加拿大和英國,也就是五眼聯盟的盎格魯撒克遜系,他們通常共進退。

武戲方面,美方選擇圍堵。

啥意思呢,就是美國在沿著烏克蘭周邊佈局。

新聞報導說,美國打算往東歐增兵,加強在羅馬尼亞、匈牙利、波蘭的存在。

美國海軍「杜魯門」號航母群開到了地中海,全球鷹無人機出現在東烏。

美國的這個佈局,其實是配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輿論。之前暴露出的美國應對烏克蘭局勢的方案之一,就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美國會在東歐為烏克蘭培養反抗軍。

另外就是美國的北約盟友也開始行動:

波蘭與烏克蘭建立軍事熱線;

西班牙派護衛艦前往黑海;

荷蘭、比利時等西歐國家將派F-35戰機前往保加利亞待命;

丹麥、瑞典等北歐國家,也開始在波羅的海方向加強防禦。

文武兩套搞下來,相當於告訴世界,美國和盟友們已經準備好應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了。

美方的這個佈局看起來貌似在支持烏克蘭,可以給烏克蘭提供武器與物資;實際上是把烏克蘭當成崩盤者角色對待的。這對烏克蘭很殘酷。

02、俄方

俄羅斯的佈局主要有三個方向:

佈局一,陸地邊界,這是主要威脅。

俄羅斯現在最大的優勢是陸軍。東斯拉夫人歷史上,主要榮耀都是靠陸軍取得的;所謂戰鬥民族的稱號,也是陸軍打下的。

烏克蘭最悲催的地方在於,與俄羅斯接壤,相當於直面俄羅斯陸軍的威脅。

因此俄羅斯對烏克蘭最大的威懾力,就是沿著俄烏邊境部署的大量陸軍;擺出一副隨時可以進攻的態勢,搞得烏克蘭寢食難安。

佈局二,海面威懾。

烏克蘭面臨亞速海和黑海,兩個海的連接處就是克里米亞半島。

當俄羅斯在2014年強行奪走克里米亞之後,烏克蘭所有的沿海區域都籠罩在俄羅斯的威懾之下。

現階段局勢下,俄羅斯海軍雖然家底日漸薄弱,但封鎖威脅烏克蘭綽綽有餘。

另外就是因為俄羅斯佔領了克里米亞,從而控制了刻赤海峽。俄羅斯封鎖刻赤海峽,可以阻止北約通過海面運送軍事物資去東烏。

大家想必還記得去年夏天,俄羅斯在克里米亞海域實彈驅逐英國軍艦,鬧得沸沸揚揚。其實當時就是雙方相互試探底線。如果俄羅斯不夠強勢,那麼英國就可以從海面支援烏克蘭對付東烏,從而降低支援烏克蘭的成本。

如果俄羅斯要對烏克蘭動手,那麼可以通過克里米亞半島,封鎖北約對烏克蘭的海上支援。

佈局三,白俄方向。

眾所周知,白俄與俄羅斯穿一條褲子。

2021年3月份,普京和卡盧申科簽署「俄白聯盟」一體化之後,俄羅斯在白俄的軍事行動能力大幅增強。

白俄的戰略威脅在於離基輔很近。如果俄羅斯想搞斬首行動或其他戰略行動,那麼從白俄方向突襲基輔,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從俄羅斯擺出的棋局看,是下定決心折騰烏克蘭了。

被俄羅斯那樣的巨無霸盯上,烏克蘭的日子注定不好過。

03、歐洲

先看一個事例:1月22日,德國海軍總監舍恩巴赫宣佈辭職。

這位老鐵之所以辭職的根源在於,他在此前訪問印度時說了一番話:克里米亞永遠無法回歸烏克蘭,烏克蘭也不符合加入北約的標準,並否認俄羅斯尋求入侵烏克蘭。

這話之所以在印度說,是因為印度和俄羅斯關係不賴,也算是應景發言。但不幸的是,他的話被錄音、傳播出來;在西方遭遇巨大壓力,被迫辭職。

舍恩巴赫雖然無奈辭職,但他的觀點至少代表了一部分德國人的觀點。當美國領著一幫小弟在東歐佈局時,德國拒絕軍事援助烏克蘭,只支援了一套戰地醫院;並禁止他國使用德制武器支援烏克蘭。

從這方面來說,德國不想與俄羅斯為敵。

法國的步調和德國差不多:呼籲各方冷靜(感覺像從中國外交部拿的劇本)。

德國和法國的態度代表了歐盟核心的態度。原因其實很簡單,法國和德國都是老牌帝國主義國家,也有全球佈局的野心,不甘心當美國的小跟班。

對德國和法國來說,最好的局面就是美國佬和俄國佬死磕,搞得兩半俱傷,兩位老鐵再出來當好人。

但是歐洲實在太零散了,很多小國家更願意跟著美國混(荷蘭、比利時、丹麥等等),而不想和德法搞什麼復興歐洲的宏圖大業。

尤其是東歐各國,對俄羅斯有著深入骨髓的恐懼與恨意。所以在烏克蘭問題上,法國和德國不敢明目張膽提反對意見。舍恩巴赫辭職,恰好反應了德國的尷尬局面。

所以北約內部,法國和德國仍然無法制約美國。另外就是俄羅斯的行事風格還是很霸道,經常讓周邊小國恐懼。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芬蘭和瑞典,現在放風要加入北約。

美國在東歐佈局的策略很簡單,就是利用那些國家對俄羅斯的恐懼與恨,裹挾整個歐洲與俄羅斯拉鋸。法國和德國雖然不贊成和俄羅斯翻臉,但也無力阻止整個北約。

所以在烏克蘭問題上,歐洲是心不甘情不願,但也不知道自己該幹嘛。

三方僵持之下,造成烏克蘭現在的尷尬局面。

那麼該如何破局?回答這個問題,要看三方的訴求是啥。

04、戰略訴求

烏克蘭的戰略訴求很簡單,加入北約與歐盟過好日子,徹底與俄羅斯告別。

俄烏歷史糾纏不清。源頭上來說,烏克蘭是東斯拉夫人的龍興之地;但東斯拉夫人的輝煌主要來自沙俄和蘇聯。

烏克蘭對俄羅斯的記憶,有輝煌榮耀,也有怨仇。

兩國關係好的時候,恨不得穿一條褲子;一邊喝著伏特加,一邊回憶昔日輝煌。

兩國反目成仇時,烏克蘭只記得蘇聯導致的烏克蘭大飢荒與切爾諾貝利核洩漏了。俄羅斯也想起當年贈送的克里米亞,立刻馬上奪走。

俄羅斯的戰略訴求主要有三個:

1、逼迫國際社會承認克里米亞歸俄羅斯。雖然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好幾年了,但國際主流(美國、歐盟、中國)並沒有承認。

2、通過支持東烏分裂勢力,讓烏克蘭永遠無法加入北約與歐盟。

3、機緣合適的情況下,像吞併克里米亞那樣吞併東烏。

所謂機緣合適是指出現極端狀況,即烏克蘭不顧一切加入北約。這三層戰略訴求之下,俄羅斯就需要圍繞烏克蘭佈局。

美國的戰略訴求也可以分三層:

1、守成基本盤。

之前美國從阿富汗撤軍時,是要搞戰略收縮,情況類似當年從越南撤軍。要搞戰略收縮,同時也要守住自己的基本盤。

所謂基本盤,就是守住現在的戰略地緣和盟友。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俄羅斯上演對手戲。

2、消耗俄羅斯。

當今地球村能從戰略層面威脅到美國的,只有俄羅斯和中國。美國戰略收縮,那麼中俄會加快向外戰略輻射。美國想守住歐洲基本盤,必須繼續消耗俄羅斯。

所有能夠消耗俄羅斯的選擇中,利用烏克蘭是最佳途徑之一。

3、吸血歐洲。

美國現在債台高築。要想解決債務危機,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把東亞和歐洲的財富往北美驅趕。

如何才能達到這個目的呢?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製造動亂。大家可以看下,這些年地球村的動蕩,基本都在俄羅斯和中國周邊。

所以從美國的角度看,烏克蘭是否加入北約並不重要,俄羅斯介入烏克蘭到什麼程度也不是很重要,歐洲出現亂局才是最重要的。

德國和法國也是看清了美國的目的,才不願意摻和。

瞭解各方戰略訴求之後,才能明白如何解決當前局勢。

05、解決方案

方案一,幹仗。

所謂幹仗,也分好幾個檔次。

現階段來看,毀天滅地的大戰不會出現。不論是直接唱對手戲的美俄,還是站得稍微遠點的中英法德,都是家大業大,不會有毀滅世界的衝動。這點從前不久五常發佈的《聯合宣言》就看出來了,核大戰與核擴散都不會有。

常規層面的大戰也不會有。答案也很簡單,過去兩百多年,美俄都是大玩家。他們不會自己大打出手,讓中英法德印日等國撿便宜。

如果要打,大概率是代理人戰爭。

美國拉著北約支持烏克蘭政府軍,俄羅斯支持東烏分裂勢力,雙方沿著第聶伯河角力。

如果東烏分裂勢力越過第聶伯河向西,那麼北約加碼。

如果烏克蘭政府軍越過第聶伯河向東,那麼俄羅斯加碼。

現階段代理人戰爭,符合美俄雙方的佈局。當然吃苦頭的還是烏克蘭。戰爭在烏克蘭土地上打響,死的大部分是烏克蘭人。

方案二,階段性和談。

按照美俄的佈局,烏克蘭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和談,但會有緩和局面的階段性議和。

大家看這輪烏克蘭抗議,其實非常蹊蹺。按常理說,國家面臨俄羅斯的強大壓力,戰爭就在眼前,大家應該同仇敵愾才對,怎麼還有心情抗議?

透過現象看本質,這輪抗議可以理解為美國為階段性和談留下的後手。

1月17日,烏克蘭前總統「巧克力大王」波羅申科突然從波蘭華沙飛回基輔。這位老鐵在2019年總統大選中被澤連斯基擊敗,隨後因「叛國罪」受調查而離開烏克蘭。

波羅申科回烏克蘭,理論上是與烏克蘭人一起抗擊俄羅斯,實際上另有原因。正常情況下,作為澤連斯基的政壇死敵,波羅申科絕對不敢輕易回來。

但作為烏克蘭政壇老油條,他敢現在回來,絕對是對有原因的。

現在的俄烏矛盾是澤連斯基任期內搞出來的。

如果大家需要階段性緩和一下,那就通過極端抗議的方式把澤連斯基搞下台,換上波羅申科或其他人上台,雙方談一談,也可以爭取到不少時間,對吧。

對美國和北約來說,已經在烏克蘭搞了好幾輪顏色革命,要更換一個烏克蘭總統並不算難。如果現在不想打,就把澤連斯基鬧下台,也不失為一個體面手段。

06、小結

烏克蘭危機本質上是美俄軍事與政治博弈的角鬥場,就像中美貿易戰是中美之間經濟與政治博弈的角鬥場一樣,會是一個漫長的拉鋸過程。

大家不要認為戰爭明天會打起來,或者說短期內會分出勝負。作為一個優秀的吃瓜者,要能透過現象看本質。

對美俄來說,在烏克蘭拉鋸並不是壞事,而是他們國際大流氓實力與地位的體現。雙方都不會輕易放棄這麼好的籌碼,也不會讓事態不可控制。

當然對於烏克蘭來說,這絕對是很殘酷的事兒,可以預見的未來——

1、加入北約與歐盟發財的夢是無法實現了;

2、國家分裂再難愈合,克里米亞很難要回來不說,弄不好東烏還會分離出去;

3、即便美俄兩大流氓都是一丘之貉,也只能假裝沒看出來;自己選的路,含著淚也要走下去。

簡單來說,烏克蘭崩盤之路還很漫長。■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