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易痴呆!大腦缺氧是「常態」,但運動可減52%缺氧負擔!
即使是在日常清醒狀態下,大腦也存在自發和間歇的缺氧區域,且有著較高的發生頻率。不過,運動可以大大改善這種缺氧負擔,使其減少52%! […]
即使是在日常清醒狀態下,大腦也存在自發和間歇的缺氧區域,且有著較高的發生頻率。不過,運動可以大大改善這種缺氧負擔,使其減少52%! […]
人類大腦的特點非常明顯,用電腦專業名詞類比的話,就是硬盤極大,緩存極小。人類的緩存低到什麼程度?雖然你學會了算術,幾千位的算術都不是難題,但人類的大腦卻只能憑空計算二位數以內的乘除法。你明明知道123乘以456怎麼算,也可以憑借草稿紙輕易的算出結果,但不給你草稿紙,你就是算不出來。 […]
聽莫札特鋼琴曲能使人變得更聰明麼?在「音樂神童」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誕辰260年之際,中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證實了被爭論至今的「莫札特效應」:聆聽莫札特對大腦的確有好處。 […]
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美國最新研究顯示,人的大腦工作記憶 (working memory) 出乎意料地弱,大腦一次只能最多跟蹤四個物體,所謂working memory,就是負責臨時保存和處理訊息的系統,相當於電腦的 RAM。研究顯示,人類大腦的 RAM 的大小,只有 4 。 […]
多數人以為,大腦發育在25歲到30歲左右達到巔峰,之後腦力便逐年走下坡,一旦進入中老年期,大腦神經傳導物質變少、神經元連結變差,腦細胞逐漸死亡,記憶力衰退、大腦反應變慢等老化現象,不可能改善或逆轉。 […]
愛因斯坦的大腦和普通人有區別嗎?是一個非凡的大腦讓愛因斯坦成為偉大的物理學家,還是他通過學習使大腦發生了變化?今年是愛因斯坦逝世60周年,醫學界對愛因斯坦大腦的研究一直沒有停止過。這些研究和迷戀背後是人們對一個天才的景仰。 […]
中國科學家23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中文母語者和英文母語者利用類似的腦區(左腦)來處理語言,但處理方式有顯著差異。這項發表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NAS)上的成果,為認識人類大腦的語言功能提供了重要新見解。 […]
2014年諾貝爾醫學獎由一對夫妻搭檔,挪威認知心理學家邁-布瑞特‧莫瑟(May-Britt Moser)和愛德華‧莫瑟(Edvard I. Moser),與英國神經科學家約翰‧歐其夫(John O’Keefe)共同獲得。他們獲獎的研究解答了「我們如何知道自己置身何方?」「我們如何找到從一個位置到另一個位置的路徑?」以及「我們是如何儲存相關訊息,使我們重返故地時能迅即地找到路徑?」這幾個問題。 […]
我們知道在睡著後,大腦還是會持續活動,但是大腦在睡夢中活動的程度到底有多強呢?最近就有研究發現,即使睡著了,大腦還是可以在無意識中把單字一一分類。
[…]
Copyright © 2020 | by 超越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