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聯風波 社運改革契機
香港多個大學學生會退出學聯,質疑學聯在佔中運動的策略、小圈子選舉、財政不透明,以及排外的族群歧視。 […]
香港多個大學學生會退出學聯,質疑學聯在佔中運動的策略、小圈子選舉、財政不透明,以及排外的族群歧視。 […]
最近,筆者有幸參與了「馬雲與青年有約:從夢想到成功創業」的分享會,感受甚深。香港的年輕人在馬雲的眼中是知識面很好、「很knowledgeable」的一群,這番話令人欣慰,也令人感到香港的未來是充滿活力和信心的。在香港,我們擁有一群熱心的年輕人,他們既關心政治,亦有一定的政治見解,這誠然是好事;然而,我們也要留意,在表達意見的時候,不能為了一些單一或激進的看法,無視甚至顛覆社會現實,在錯誤的路上愈走愈遠。今天,有不少年輕人說要追求民主,嚮往西方的選舉制度,然而,「美式民主」是否真的「民主」?真相又是否如此? […]
一些懷有政治目的和野心的學者和政治人物積極推動香港成為邊緣顛覆中心,香港的青年民運與各種派系結合在一起,趁著每年的六四和七一期間將這些理念變成實際行動,是將整體香港人的福祉綁在戰車推向懸崖邊上。 […]
二月八日星期天,約四百多人響應網上號召進行反水貨客示威,傍晚闖入屯門時代廣場與警爆發衝突,期間有人投擲冒煙膠樽,警員一度揮動警棍和施放胡椒噴霧,事件除令水貨客問題再度升溫,也令一向為港人所自豪的和平集會文化逐步推向暴力慣常化的危機。 […]
對於整個泛民主派而言,當前急務,是認清楚目前的政治形勢,這個形勢包括他們的對手,也包括他們自己的陣營。 […]
佔中分子陸續被逮捕,他們紛紛拒絕保釋,大有美國民權運動期間著名口號「jail, no bail」(寧坐牢,不保釋)的影子。他們可能認為被送上法庭是特區政府不公義的做法,但他們對公義的定義,很可能是有選擇性的相信美國某個時期的公義,殊不知他們崇尚的美國式公義,也是需要長時間、不斷妥協與爭取,才能達到「真公義」。 […]
「公權收聲」聽來刺耳基於維護弱勢社群,對公權的監察、制約是合理及必須的。但近年香港私權無限膨脹,公權大幅弱化的背景下,若只許自己有言論自由,對有公職的所謂公權者堆砌種種理由,要求人家自我克制。這種濫用私權,以致「官不聊生」的現象原來不獨香港這個稱譽為最自由的經濟體出現,大中華地區自譽為「民主玫瑰」的台灣(見2月1日《亞洲週刊》介紹李鴻源的專輯)也一樣有。台灣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指出,電視談話節目名嘴罵人成了常態,每天就是竭盡所能要修理官員,罵久了,電視台觀眾就信以為真。 […]
Copyright © 2020 | by 超越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