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恐怖主義不能代表我」,穆斯林承受的3大誤解

恐怖主義在歷史上並不是一件新鮮事,但從2001年911事件、美國入侵伊拉克後,相關的反恐機構與政策、區域研究及評論便以更大規模席捲現今的新聞版面上。移民議題及族群相處,也在恐怖攻擊、國土安全的旗幟下讓伊斯蘭文化、穆斯林社群成為目光焦點,而更糟的處境是成為恐佈攻擊的代罪羔羊。不同文化卻因少數極端分子所為,讓可能的理解變成了誤解。 […]

國際

我是穆斯林,你願意抱我一下嗎?

隨著伊斯蘭國(ISIS)不斷以各種殘暴手法公開處決人質,加上法國巴黎的查理週刊事件、尼曰利亞博科聖地的活動等,再度激起了全世界對伊斯蘭教的關注,乃至恐懼、憎恨甚至攻擊行為。全球穆斯林社群為此紛紛發聲,積極與極端主義劃清界限。 […]

國際

諷刺的界限:《查理周刊》槍擊案再反思

諷刺作品有什麼用?我們應該對它抱以怎樣的期待?近期巴黎恐怖襲擊案不可避免地將這些問題擺在面前。尤其是,像《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這種有別於主流、以明顯的、時而下流的宗教人物形像(聖父、聖子和聖靈相互雞奸;屁股上有顆黃星的穆罕默德)為招牌的諷刺作品,能有什麼作用?對於西方文明來說,自由創作這種人物形像,真有那麼重要?它們真有反諷效果? […]

國際

你所不知道的ISIS

ISIS全名為伊拉克和大敘利亞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al Shams),目前控制的區域為伊拉克西北部和敘利亞東北部的大片區域,這個區域有多大呢?從面積來看,已經超過了英國本土,所以各位朋友,這並不是什麼疥癬之疾,實際上這快要成為壓垮中東的最後一根稻草了,納賽爾、凱末爾等人將伊斯蘭世界世俗化努力也即將灰飛煙滅,中東未來實在不容樂觀。 […]

國際

穆斯林如何看《查理周刊》恐襲

《查理周刊》雜誌社被襲擊後,媒體在當天巴黎致哀的群眾中、在日前大游行的隊伍中,采訪到不少穆斯林,他們都無一例外地表示反對暴力。加拿大漢密爾頓市穆斯林協會發言人拉扎·汗在《The Hamilton Spectator》表達自己的觀點:表示穆罕默德生前遭受侮辱也不會殺人,而言論自由也應有邊界。從文章中,可以看到作者的宗教熱忱和美好願望,但面對在歷史、文化、政治、經濟、地緣等多方面作用下造成的尖銳對立,僅僅談談「高姿態」和「言論自由」,前景就能如他所願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