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組織為啥專挑法國開打?
11月13日晚,巴黎發生法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恐怖襲擊,「ISIS」組織的恐怖分子在劇院、餐廳、體育場等多個地點同時出動,大肆屠殺平民,迄今為止已造成128人死亡,多人受傷。 […]
11月13日晚,巴黎發生法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恐怖襲擊,「ISIS」組織的恐怖分子在劇院、餐廳、體育場等多個地點同時出動,大肆屠殺平民,迄今為止已造成128人死亡,多人受傷。 […]
全球化的時代,每個國家之間的關係都很緊密連結,遠在中東地區的伊斯蘭武裝組織也影響到了在南半球的澳洲,使得澳洲當地有股反伊斯蘭情緒正在默默延燒。 […]
九一一事件之後,全世界將「恐怖份子」與穆斯林畫上等號。但在九一一之前,西方國家對伊斯蘭教地區的入侵,我們究竟了解多少? […]
恐怖主義在歷史上並不是一件新鮮事,但從2001年911事件、美國入侵伊拉克後,相關的反恐機構與政策、區域研究及評論便以更大規模席捲現今的新聞版面上。移民議題及族群相處,也在恐怖攻擊、國土安全的旗幟下讓伊斯蘭文化、穆斯林社群成為目光焦點,而更糟的處境是成為恐佈攻擊的代罪羔羊。不同文化卻因少數極端分子所為,讓可能的理解變成了誤解。 […]
隨著伊斯蘭國(ISIS)不斷以各種殘暴手法公開處決人質,加上法國巴黎的查理週刊事件、尼曰利亞博科聖地的活動等,再度激起了全世界對伊斯蘭教的關注,乃至恐懼、憎恨甚至攻擊行為。全球穆斯林社群為此紛紛發聲,積極與極端主義劃清界限。 […]
你是否也將穆斯林與恐怖份子畫上等號?許多伊斯蘭教的極端組織,以「聖戰」為名展開許多的屠殺,讓大家誤解「聖戰」是「神聖的戰爭」,事實上「聖戰」對於穆斯林真正的意義是要跟自己心中的魔鬼以及私慾去奮戰,並非是要展開任何的戰爭。 […]
諷刺作品有什麼用?我們應該對它抱以怎樣的期待?近期巴黎恐怖襲擊案不可避免地將這些問題擺在面前。尤其是,像《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這種有別於主流、以明顯的、時而下流的宗教人物形像(聖父、聖子和聖靈相互雞奸;屁股上有顆黃星的穆罕默德)為招牌的諷刺作品,能有什麼作用?對於西方文明來說,自由創作這種人物形像,真有那麼重要?它們真有反諷效果? […]
ISIS全名為伊拉克和大敘利亞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al Shams),目前控制的區域為伊拉克西北部和敘利亞東北部的大片區域,這個區域有多大呢?從面積來看,已經超過了英國本土,所以各位朋友,這並不是什麼疥癬之疾,實際上這快要成為壓垮中東的最後一根稻草了,納賽爾、凱末爾等人將伊斯蘭世界世俗化努力也即將灰飛煙滅,中東未來實在不容樂觀。 […]
《查理周刊》雜誌社被襲擊後,媒體在當天巴黎致哀的群眾中、在日前大游行的隊伍中,采訪到不少穆斯林,他們都無一例外地表示反對暴力。加拿大漢密爾頓市穆斯林協會發言人拉扎·汗在《The Hamilton Spectator》表達自己的觀點:表示穆罕默德生前遭受侮辱也不會殺人,而言論自由也應有邊界。從文章中,可以看到作者的宗教熱忱和美好願望,但面對在歷史、文化、政治、經濟、地緣等多方面作用下造成的尖銳對立,僅僅談談「高姿態」和「言論自由」,前景就能如他所願嗎? […]
法國與穆斯林的關系並非新近開始的,而是經過了漫長的過程,可以上溯到公元7世紀阿拉伯帝國興起和擴張時。此後一千多年裡,法國與穆斯林一直處在若即若離、欲說還休的曖昧狀態。 […]
Copyright © 2020 | by 超越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