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便攜、輕巧、徹底改變我們生活的鋰電池 美英日科学家獲得2019諾貝爾化學獎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結果在10月9日揭曉:美國人約翰·古德納夫(John B. Goodenough),英國人斯坦利·惠庭漢姆(M. Stanley Whittingham),日本人吉野彰三人(Akira Yoshino)因「為鋰電池發展而作出的貢獻獲獎」。 […]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結果在10月9日揭曉:美國人約翰·古德納夫(John B. Goodenough),英國人斯坦利·惠庭漢姆(M. Stanley Whittingham),日本人吉野彰三人(Akira Yoshino)因「為鋰電池發展而作出的貢獻獲獎」。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加拿大裔美國科學家詹姆斯·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米歇爾·馬約爾(Michel Mayor)和瑞士天文學家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獲獎,表彰他們「在增進我們對宇宙演化,以及地球在宇宙中地位的理解方面所做出的貢獻」。 […]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拉開帷幕。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率先揭曉——美國科學家威廉·凱林(William G Kaelin, Jr),英國科學家彼得·拉特克利夫爵士(Sir Peter J Ratcliffe)和美國科學家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共同獲獎,以表彰他們發現了細胞如何感知以及對氧氣供應的適應性。 […]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由美國學者諾德豪斯(William D. Nordhaus)及羅默(Paul Michael Romer)共獲殊榮。諾德豪斯以研究氣候轉變與經濟學之間的關係獲獎,羅默則因研究科技創新如何影響經濟增長獲獎。二人將平分900萬瑞典克朗(約800萬港元)獎金。 […]
2018諾貝爾和平獎在5日揭曉,由兩名對抗性暴力人士共同獲得。他們分別是剛果婦科醫生慕克維格(Denis Mukwege)和曾遭伊斯蘭國(ISIS)禁錮、淪為性奴的雅茲迪族(Yazidi)人穆拉德(Nadia Murad),以表揚他們致力於中止性暴力行為變成戰爭或武裝衝突的武器。穆拉德為第17位獲此殊榮的女性。去年開始延燒的「#MeToo」運動浪潮,啟發全世界的人們重視性侵害、性騷擾問題,今年諾貝爾委員會選擇將全球關注的和平獎項頒發給打擊性暴力的人士,意義尤為重大。
[…]
10月4日,負責選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瑞典學院(Swedish Academy)宣布,他們將不會如期頒發 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而是先專注於組織改革、重建組織在一連串醜聞後遭到重創的信譽,並在 2019年頒發兩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
2001年,日本政府確定了一項雄心勃勃的科學計劃,口號是「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此前,在諾獎的百年歷史中,作為世界經濟大國的日本,還只有9位得主。
[…]
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由美國科學家阿諾德(Frances H. Arnold)及史密斯(George P. Smith)、英國科學家溫特(Gregory P. Winter)3人獲得。評審指今年的得主「在試管中應用達爾文理論」並「駕馭演化」,利用遺傳變化和遺傳選擇的相同原則來製造酵素或抗體的蛋白質,開啟研發抗體藥物、生物燃料等大門,解決人類的實際問題。化學獎的一半獎金授予美國科學家阿諾德,獎勵她的工作實現了酶的定向進化;另一半獎金則由史密斯以及溫特分享,他們的成就是肽類和抗體的噬菌體展示技術。 […]
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2日揭曉,由美國學者阿什金(Arthur Ashkin)、法國學者穆魯(Gerard Mourou)和加拿大學者斯特里克蘭(Donna Strickland)獲得殊榮。三人因對雷射物理學的重大發現為激光技術帶來革命突破,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包括惠及無數人的激光矯視手術。斯特里克蘭為歷來獲諾貝爾物理獎的第3位女性,也是55年來首度獲這獎項的女性。 […]
2018年諾貝爾獎1日正式揭開序幕,通稱醫學獎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率先登場,由美國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主任艾利森(James P.Allison)與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共同奪得,表彰他們在「免疫療法」治療癌症上獲得突破性發展。兩人將平分900萬瑞典克朗(約790萬港元)獎金。另外,2人同是2014年唐獎生技醫藥獎得主。 […]
Copyright © 2020 | by 超越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