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玄關與玄機

北京vs.溫和泛民,背後是政改的玄關(門檻)之爭,也是博弈的玄機

Political_reform

香港政府政改諮詢結束了。不出所料,北京與泛民沒有在諮詢期達成共識。但與12年政改有所不同,雙方並非各執一端,僵持至最後過立法會關頭。溫和泛民提早伸出了橄欖枝。

也許是17年直選方案太重要,泛民內部早就出現意見分歧。真普選聯盟代表極端意見,依舊堅持提委會普選產生,獲得提委會1/8提名即可成為特首候選人。提名票數設1/6上限。真普選聯盟的方案等於徹底踢破「門檻」。

溫和派有三種意見,一是「十八學者方案」。提委會以1200人選委會為基礎,但要求公司票改為個人票。此外,在提委會提名之前,增設「公民推薦」環節。獲得2-3%選民推薦,才有權被提委會提名。

二是公民党湯家驊方案。提委會以1200人選委會為基礎,人數增加至1500人左右,加入所有選區議員,獲得1/10提委會提名便可成為特首候選人。

三是「香港2020」方案,提委會以選委會為基礎,人數增至1400,公司票改為個人票,第4界別加入317名直選代表,獲得1/0提委支持,便可成為特首候選人。

可以看出,溫和派的共同點是在1200選委基礎上增加民主成分。其實,即便原地踏步,沿用2012年方案,北京也不能阻止泛民候選人入閘。何俊仁成功入閘就是例證。北京與泛民的真正爭奪的是讓多少名泛民候選人入閘。原地踏步方案的結果很可能是兩名建制候選人,夾擊一名泛民候選人。泛民的方案,是儘量增加提委會民主成分,使多名泛民候選人能成功入閘。民選委員越多,更可能產生多名泛民候選人。

北京之所以不會同意極端泛民的方案,並非泛民候選人能否入閘的問題。而是如果提委會一人一票民選產生,建制派候選人能否入閘,都存在很大變數。如果候選人變成泛民天下,就會出現北京被踢出遊戲的荒唐局面。

由此看來,接下來事態走向比較清晰。北京會與溫和泛民談判,也基本會同意增加1200選委會的民主成分。雙方較量的關鍵在於在多大程度上增加提委的民主成分。從12年經驗來看,在提名不設上限的情況下,民選提委數量越多,越可能有更多泛民候選人入閘。但對於最後普選來說,同一派別候選人分票並非好事。如果雙方都不能左右投票環節,則整合力量,各派一名候選人參選,最終趨向兩黨制,是最佳選擇。而即便既有框架下,至少一名泛民候選人也可以成功入閘。溫和泛民的方案對提名結果來說,就無太大意義。

既然入閘不是問題,極端泛民不妥協,執意普選提委,打的是立場之戰。溫和泛民的妥協,可以避免原地踏步。但不論如何,17年的特首都會以一人一票產生,都是制度的進步。真正需要擔心的是北京。在不能通過影響選委,影響投票走向的情況下,北京恐怕很難通過制度設計保障選舉結果。■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