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排華的歷史緣由

越南社會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認為,需要時刻準備著與中國「再戰」。正是這種思潮之下,越南社會很快從反華示威走向了排華暴動。

viet_anti-chinese

在二十世紀之前,中國和越南之間,曾有複雜而糾結的歷史。兩國都處於儒家文化圈的範圍內,每一個大一統的中華王朝,幾乎都曾因越南而引發過內政危機。進入二十世紀以後,民族國家的概念深入人心,兩國都開始告別王朝史觀,開啟了一種全新的國與國的關係。

談論近代以來的越南排華史,應該從一九七四年談起,中國和當時的南越政府,在西沙群島打了一戰。南越海軍敗退,中國軍隊佔領了西沙的珊瑚、甘泉、金銀三島,鞏固了對西沙群島的控制權。西沙群島也是最近中國與越南針對石油勘探引發爭議的地區。一九七四年的西沙之戰對越南民間心理影響深遠。

此後,北越政權於一九七五年打敗南越政府,實現全國統一。經歷了幾十年的戰爭,打敗了法國殖民者和美國軍隊之後的越南,自信心膨脹,開始追求建立區域內的霸主地位。而當時的中國,還處於文化大革命中,視蘇聯修正主義為頭號敵人。準備走「遠交近攻」外交策略的越南,交好蘇聯而淡化中國影響。越南黨政上層中的親華派成員長征、武元甲等,相繼被排擠出權力核心,黨章裡的「毛澤東思想」也被取消。

從七五年開始的這一波排華浪潮,從黨內路線鬥爭發展到了社會民粹打壓華僑,再從國內走向國外,出兵攻打當時中國所支持的柬埔寨「紅色高棉」政權。最後激起了中國的強烈反擊,於一九七九年爆發中越戰爭。在戰爭爆發前,曾有一百萬華僑生活在越南,他們受到了越南當局驅趕。一九七八年六月十五日,中國曾派遣客轮「明華」號、「長力」號從廣州出發,到越南胡志明市和海防市撤僑。

中越之戰在一九七九年,雖然只打了一個月便已結束,但隨後兩國邊境衝突依然持續了十年。除了陸地之外,在海上,兩國還曾於一九八八年,在南沙群島爆發了一場海戰,又稱之為「赤瓜礁海戰」,中國擊沉越南兩艘艦艇。戰爭結束之後,中國開始控制了南沙的六個島礁。越南方面視此戰為奇恥大辱。

九十年代起,越南仿效中國的「改革開放」,開始搞起了「革新開放」,進行社會主義轉型。但是整個國家,從政府上層到一般民眾,對中國始終存有戒心。據說越南社會中,有很一大部分人認為,需要時刻準備著與中國「再戰」。正是這種思潮之下,最近兩國因西沙石油勘探問題而升溫的衝突,快速激化民意,越南社會從反華示威走向了排華暴動。(超越新聞網/羅磨)■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