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媽蔡美兒:民主和自由市場為何難以共存

即使不認識蔡美兒(Amy Chua),你也一定知道「虎媽」。因育兒經驗引發的巨大爭議,遮擋了她在學術界的成就——耶魯大學終身教授。最近再版的《起火的世界》World On Fire: How Exporting Free Market Democracy Breeds Ethnic Hatred and Global Instability. 正是其代表作之一。

tiger mom
「虎媽」蔡美兒曾在杜克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及斯坦福大學任教,現任耶魯大學法學院終身教授。

該書可以追溯到其富豪姑媽莉安娜的慘死。她對蔡美兒關懷備至,但對傭人相當苛刻,後來死於非命,兇手是司機和兩個女傭,動機並不是謀財,而是報復。

姑媽的悲劇促使蔡美兒反思其中的深層社會問題。蔡美兒發現,主導市場的少數族群的存在,令民主和自由市場很難和平共存。在很多地區,社會財富高度集中在某個少數族裔,例如菲律賓華裔手中。這與政治的民主化存在著深層的衝突,這種對抗的表現可能是反市場的、可能是反民主的,甚至可能是種族滅絕性質的。從本書出版到今天,已經11年了,愈演愈烈的反美衝突、中東亂局……似乎都印證了這本書的預見性。

本文為《起火的世界》中譯本再版作者自序。

自《起火的世界》於2003年首次出版後,世界各地的驚人發展都一再地印證著本書的論點:主導市場的少數族群(market-dominant minority)的存在,令民主和自由市場很難和平共存。從東南亞到非洲再到中東,我們幾乎在全球每個地方都能看到這一動力的推演。

以緬甸為例,它近期的發展便幾乎完全契合《起火的世界》的立論。正如本書第一章所述,緬甸軍政府1990年代開始實行市場導向的政策,致使財富明顯地集中到全國人口中僅佔極少數的華人手中,同時也致使針對華人的怨恨情緒在相對貧窮的緬甸多數人中愈演愈烈,而軍政府與華裔富豪之間眾所周知的腐敗勾結又給這種怨恨情緒火上澆油。在緬甸人眼中,那些腰纏萬貫的華裔闊佬是外來的掠奪者,他們完全無視緬甸人民的福祉。

過去這十年來,緬甸人對主導市場的華人少數族群的積怨有增無減。 2011年,一名緬甸記者曾就「針對華人的種族仇恨」問題採訪了一些緬甸人,他得到的回應包括:

我們要想一想,為什麼華人把我們的地方變成殖民地。很可能是(華人)在生意場上擅於操縱別人……華人闊佬往往舉止粗鄙。

tiger-mom-book
《起火的世界》【美】蔡美兒著 劉懷昭譯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4·北京

人們為外來者湧入我們的城市而感到不快。過去曾有(華人)在歌廳裡毆打緬甸人。他們有錢,開好車。有些華人做壞事有一套,論責任心卻一點沒有。他們來到我們國家,買我們的原材料,但他們不講本地話,其中一些人還非常粗魯。

早前,有個緬甸人打了一個華人,結果被判監六個月。出事那天,警察舉著防暴盾牌,保護那五名華人撤到安全地帶。這說明華人有靠山。我們對此感到不滿。如果有緬甸人冒犯了華人,受傷和被警察抓走的肯定是緬甸人。我覺得這裡很多人都恨華人。在曼德勒,華人買了市區的房子,搞得很多緬甸人不得不搬到城外去住。

從2010年開始,緬甸朝政治解放與民主化的方向邁出了令人矚目的步伐。反對黨領袖昂山素季被解除軟禁,並獲准參選(並將被選入)國會議員。 2011年,緬甸的新任總統吳登盛放鬆了該國的新聞審查。正如一家餐館形容的,「現在(緬甸人民的)聲音可以聽得到了。」2012年,緬甸最大的反對黨——全國民主聯盟(NLD)恢復了合法地位。

與《起火的世界》一書的論點相當吻合的是,緬甸最近的民主化進程令其長期壓抑的反中與反華情緒都得以發洩,並在緬甸多數族群支持下出現了一場針對華人少數族群的經濟抵制。 2011年,新當選的吳登盛政府回應公眾的反對聲音,叫停了中國投資36億美元的密松水壩項目。緬甸的外交辭令是:「現政府鑑於阿拉伯之春的教訓,要謹防緬甸也出現類似的風波。」類似因民眾示威而擱置的項目還包括一個中國的鐵礦和一條數十億美元投資的鐵路。在日漸高漲的反華情緒和氾濫的種族衝突之中,一些緬甸運動組織已要求中國就現有的對緬投資重新進行磋商。

類似現像也發生在馬來西亞。最近一次選舉中反華情緒重燃,馬來人指責「中國海嘯」導致選舉出現「兩極化」(馬來西亞華裔少數族群壓倒性地對執政黨投反對票)。儘管馬來西亞最近幾年經濟穩定增長,但在這個國家裡,據說主導市場的華裔少數族群比馬來人掙的錢多出四成,並且這個國家的大企業仍繼續掌握在華人手中。 2013年,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違背了他2010年的承諾,沒有如期削減給馬來人的配給,而這一配給一直被華裔視為不平等和壓制性的經濟政策。不僅如此,令馬來西亞華人和印度人社區感到憤怒的是,納吉布反而施行了更加優先「刺激」馬來西亞多數族群的附加措施。正如《起火的世界》曾經預見的那樣,最近實行的這些政策驅使很多高學歷的馬來西亞華人離開了這個國家。確實,據世界銀行估計,目前大約有上百萬的馬來西亞「精英人才」(絕大多數是華裔)到國外生活,主要原因是他們認為政府採取了歧視性的、反市場的政策。

同一時間,華人在非洲也嶄露頭角,成為那裡主導市場的少數新貴。在過去十年間,非洲的華人已經從原來的10萬人激增到超過100萬人。也恰如《起火的世界》所預見的,華人財富的明顯日益增長——這往往被看作他們對當地人的輕視——已經引起當地相對貧困的非洲多數族群的深深怨憎,隨之引發的暴力事件時有發生。例如在讚比亞,中國投資的謙比希(Chambishi)銅礦2005年發生了一次爆炸,造成50名贊比亞礦工死亡,由於贊比亞政府在事件發生後仍允許該礦繼續運營,對華人的積怨於是轉化為民憤。 2010年,中資的科蘭(Collum)煤礦發生兩名華人經理射殺13名贊比亞礦工事件後​​,政府對這兩名華人免於刑事起訴,同樣再次激起民憤。遵循這一業已熟悉的模式,2011年,薩塔(Michael Sata)競選總統時迎合反華情緒,提出「贊比亞是讚比亞人的」這一競選口號,並成功當選。薩塔當局隨後取締了科蘭煤礦的開採許可,同時指控前政府與中國進行腐敗交易,並為此啟動了刑事追究程序。

普遍的反華情緒也在其他幾個非洲國家出現。過去幾年裡,萊索托出現了針對華人的搶劫、詆毀性的電台廣播節目及政治辯論。在博茨瓦納,華人在事業上的蒸蒸日上導致該當局於2009年提出立法,禁止華人再涉足服裝貿易。到了2013年,該國總統伊恩·卡馬更明令減少華人參與政府項目。 2009年,安哥拉的華人商會公佈了針對華人業者的暴力事件,數據顯示幾乎每天都會發生兩到三起。據報導,這些暴力是源於「華人公然在逐步接管」首都盧安達的各項事業。

當然,在當今世界上的少數族群中,非洲與東南亞的華裔族群絕不是其中唯一受到多數族群威脅的。相反,類似的境況幾乎在各大洲每個地方都有上演,在中東尤其如此。

與那些堅持認為「市場與民主總是手牽手肩並肩」的人所說的相反,「阿拉伯之春」這一肇始於埃及的事件再次顯示,群眾運動可以是反市場的,並可能引發宗教原教旨主義、對婦女權益的侵犯以及暴力等問題。同時,在如今正陷於血腥內戰中的敘利亞,佔72%人口的相對貧窮的遜尼多數派,長期以來對以阿薩德家族為首的阿拉維少數派統治深惡痛絕,而阿薩德家族的私人財產據稱有十億美元之巨,控制著國家的大部分財富。

今天,《起火的世界》一書所揭示的基本原理仍如2003年問世時那樣真確。任何國家在尋求市場經濟時,都必須設法分散財富,而不能讓它集中在少數精英手上。否則多數人的強烈積怨就會無可避免地爆發,就會對抗市場改革、反抗改革中時常出現的腐敗,進而反對市場中致富的有錢有勢的少數群體,因為他們將多數人遠遠甩在身後而不顧。■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