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大計:地方政府向淘寶學習

中國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鄢一龍於《觀察者網》刊載一篇題為《地方政府是最大的平台企業》的評論,指出地方政府應該效法淘寶、微信等成功企業的平台經濟模式,根據各省各地特色創新、招商,成為中國經濟永不停歇的馬達。這不禁讓人聯想這是中國扶植第二代企業的大戰略,臆測這是在為習近平接下來的行動鋪路、搧風,以學術為政治正名。

Xi-Jinpings-plan

究竟習近平在進行一連串國際訪問和打擊周永康之後,接下來要做什麼呢?會如文中所言認真玩政府企業化嗎?但連美國都玩不起來的遊戲,中國有可能嗎?

以下是原文:

如同習近平說的那樣,許多人身子進入了 21 世紀,頭腦仍然停留在 20 世紀。許多人觀察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依據的仍然是陳舊的 20 世紀的理論。

進入 21 世紀,我們需要新的視角來審視政府與企業的關係。

阿里巴巴的馬雲說過全世界最好的商業模式是國家,淘寶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它在虛擬的世界中提供了國家的功能。反過來,全世界最好的政治模式是企業。國家要像成功的企業一樣,能夠應對激烈的競爭和外部的不確定性,官員不是國家的統治者,而是國家的運營者,通過創新精神和高效的決策與執行為社會創造巨大的財富。

企業有兩種,一種是做產品,另一種就是做平台。微信就是一個典型的平台,微信並不提供公眾消費的產品,但是為公眾號、用戶、商家提供了資訊交互和商品交易的平台。為提供產品的企業實現自我增值和交互作用提供媒介,就是平台型企業的巨大價值所在。微信的成功在於此,淘寶的成功也在於此。

21 世紀是平台創造價值的世紀。從這個角度看,就不難理解中國經濟增長奇跡,為何和地方政府的作用密不可分。多年來地方政府「政府搭台、企業唱戲」不就是扮演著平台型企業的功能嗎?正是基於地方政府搭建的平台,企業實現了價值創造和自我增值;地方政府是各種招商引資活動中最積極的主體。

  • 在平台化的世代中,地方政府可以有哪幾個方向建置平台呢?

基礎設施平台。沒有水、電、路、通信設施等基礎設施平台。企業就無從進行生產和交易活動。基礎設施平台越是完善、越是現代化,就能越大地節約企業的生產與交易成本,從而實現企業價值增值。

產業鏈與供應鏈平台。平台型企業的一大功能就是提供生產和供應鏈條的價值維護。地方政府如火如荼開展的產業園區建設、配套產業建設、商貿洽談會、人才供需見面會等提供的不就是產業鏈的價值維護平台嗎?正是通過這一媒介產業鏈條上的不同企業進行對話和對接,實現了價值創造與增值。

穩定預期平台。沒錯,市場經濟的決策是企業分散的決策,但是企業家和所有人一樣都是有限理性決策,因此在進行投資、生產決策時,他需要降低不確定性。地方政府提供的對於區域經濟前景的謀劃,降低了這種不確定性,提供了企業參與地方經濟的穩定預期平台。

  • 中國鄉鎮如同百家平台競爭,想要脫癮而出必須靠創新的商業模式!

中國有 333 個地級行政區,有 2852 個縣,加上 4 萬個鄉鎮中的相當部分,構成了中國龐大的政府系統的「平台型企業」,它們是中國經濟活動的「操盤手」,它們相互競爭、相互學習,又有所聯合;通過土地開 發、產業規劃、園區建設、招商引資、專案推動等方式來不斷拓展業務,為企業搭建平台,促進了中國經濟起飛。

如同經濟學家張五常指出的那樣,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是正式的市場競爭。招商引資就是這些「平台型企業」之間的市場競爭,正是通過這種競爭,地方政府才競相為企業提供更優惠的條件,更好的服務。

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已經超越了「不惜血本的零地價」的成本競爭,更重要的是「商業模式創新」的競爭。例如,重慶市作為西部山城,如何與東部沿海地區競爭吸引電子資訊企業?顯然東部沿海地區已經形成成熟的平台企業的「商業模式」—— 就是借助其便利的海上交通條件,將原材料和銷售市場都在海外的「兩頭在外」模式。

當然,隨著各種要素成本的上漲,產業向中西部轉移是大勢所趨,但是這不是自然而然的,誰有機會分得蛋糕?就需要政府企業家的創新。重慶市創新出「一 頭在內、一頭在外」的新模式,銷售出口在海外,這需要克服重慶缺乏海上運輸通道的劣勢,通過建設渝新歐鐵路,海陸聯運,降低了物流成本。同時,「一頭在 內」充分挖掘本地的資源和勞動力優勢,特別是重慶農民工本地就業,可以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務;同時,也避免了過年等假期長距離遷移造成的空檔期,從而節約的 勞動力成本。

重慶的這一「商業模式」已經獲得成功,重慶的兩江新區正發展為國家級重要電子資訊產業基地,光筆記型電腦產業集群方面就已經形成年產 4000 萬台筆記型電腦產能。這是地方政府作為平台型企業創新的典型案例。

  • 中國經濟問題,不只在於給企業鬆綁、也在於給這些政府單位鬆綁

這種平台型企業的繁榮是需要一批具有企業家精神的政府官員不斷的去創新、去談判、去推動。這種政府企業家精神需要一個寬容的環境,因為創新就意味著風險,意味著需要 「冒」的精神。一味打壓地方政府的積極性,束縛他們的手腳,就會使得這些平台型企業失去動力。在一個「幹事就會出事」的環境中,這些政府企業家是不會有闖勁,也不會有創新的。

我們可以想像,如果微信、淘寶等互聯網平台企業失去創新的動力,幾億用戶就會失去其創造價值的平台,將對中國經濟造成巨大的創傷。

地方政府不是如此嗎?如果我們能夠理解作為「平台型企業」的地方政府,是整個中國市場經濟價值創造的重要節點(hub),而不是所謂的經濟干預的力 量。也就不難理解,為何一旦這些政府的平台型企業失去創新動力之後,企業經濟活動也失去了依託平台,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率的迅速下行重要影響因素。

同樣,這些所謂「懶政」的問題不是靠督辦所能解決的,中國經濟發展不但面臨著給企業鬆綁、讓市場發力的問題,更是面臨著給地方政府鬆綁,讓這些「平台型」企業發力的問題。

習近平指出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從政環境,要有一個好的政治生態。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通過驚心動魄的反腐鬥爭和空前力度的反「四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建設,促進了政治生態的迅速好轉,良好的政風正在形成。這標誌著中國官場劣幣驅逐良幣時代的結束,將進入一個良幣驅逐劣幣的新時代。

可以說,在營造良好從政環境上,中央已經下了漂亮的先手棋。然而,大破之後仍需大立,除了讓壞人不敢做壞事之外,還要鼓勵好人積極做好事。推動形成 公務人員與其貢獻相當的合理的透明的薪酬體系,創造一種寬鬆的環境,一種鼓勵幹事的環境,去重燃那些「政府企業家」內心幹事創業的熊熊烈火,使他們在繁榮 當地、造福一方的事業中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熱情和才華。

讀者無緣氏認為文章的重點只有一句「中央集權」

無緣氏的回覆成為此篇文章最有人氣的置頂回文,有網友稱「比正文還有可看性」。

全文轉載如下:

這篇文章要是早出 10 年,你就是理論的現行者。可惜這篇文在改革之年出,卻成了裹腳布。30 年改革開放,成也競爭性的地方政府,敗也競爭性的地方政府。

在工業化的快速發張過程中,競爭性的地方政府為企業提供優質的服務和優惠,但是同時由於惡性競爭地方財政的收入被政績 GDP 給予企業過大的優惠而蕩然無存,逼迫地方政府不擇手段的從其他地方補足財政收入,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土地生財。

由於土地生財的容易性,使得地方政府開始變得懶惰和貪婪,如此容易增加財政收入的手段,讓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和開支變得臃腫和放縱。同時土地升值,卻又進一步威脅企業的生存和生產的活力。這條路再走下去就是毀滅!

所以「競爭性」地方政府在很多地方已經成了毒瘤了。競爭性地方政府的本質:通過地方競爭向企業提供優秀的生產環境和稅收環境,一句話說「降低企業生產製造成本」!

但是,如今中國要想轉型升級:從製造大國轉型成創新大國。那麼中國政府要為企業做的就是「降低企業創新成本」;降低企業創新成本的關鍵就是提供給企業基礎科研成果,來降低企業的科技研發成本和風險。而基礎科研是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中央規劃和推進,因為基礎科研是前瞻性的,地方政府是沒有足夠的資訊來制定。

所以這一階段(1)為了減少地方債務和縮減地方政府的臃腫規模和提高地方政府的效率;(2)地方政府已經成為企業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提高的障礙。

故:新的時期的戰略,就是加強中央集權,收回在地方政府手上的經濟權利,同時將地方政府轉型為服務性政府。同時打破地方邊界壁壘,整合區域經濟。

政府從具體經濟工作中抽離出來,放眼到基礎科技與基礎教育與基礎設施上的層面上,這都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中央規劃和調控,才能避免地方的惡性競爭。

也就是說以 90 年代的稅制改革開始的中央和地方的關係,使得競爭性的地方政府極大的促進了工業化的生產,降級企業製造風險,但是惡性競爭的地方政府,使得地方財政畸形,從而阻礙了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同時,中國經濟轉型,不再需要政府過多的干預經濟具體事務,以及上次改革遺留下來的地方巨大債務和地方的臃腫人浮於事的行政,所以必須將地方政府轉型成服務性政府。這一階段既是簡政放權,同時又是繼續集權的過程。一放一收才是改革的關鍵。■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