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常常告訴你:「藥品需要飯前吃」或是「藥品要搭配著正餐吃」等,飯前吃到底是飯前多久吃?十分鐘、 半小時、兩小時?有些人認為空腹使用等於飯前吃,吃藥的「當下」空腹即可,吃完藥就立刻吃飯;或是不管飯後兩、三個小時以上吃藥當作是飯後服用,以上種種都是錯誤觀念。
所謂「飯前」的正名應該是「空腹」
「空腹」的意義就是,藥品在肚子裡面不與食物接觸,也就是「開始用餐前一小時以上」或「用完餐至少兩小時以後」。
藥品空腹服用的常見原因有:
1. 減少食物干擾吸收,確保療效
口服藥品的有效成分必須從腸胃道吸收至血液中,再由血液帶到全身。這個路程當中,影響吸收的最常見因素是食物。一些藥品因為食物會降低其吸收量,導致療效降低。例如:
- 預防骨質疏鬆的雙磷酸鹽藥品,如福善美保骨錠(成分為Alendronate Sodium & Cholecalciferol)須在用餐前1小時服用,並且要以白開水服用,因為其他的飲料也可能干擾福善美的吸收。
- B型肝炎治療藥品貝樂克膜衣錠最為嚴格,需要飯前、飯後各兩小時以上,才能確保這個又昂貴又強效的藥品,進入身體發揮最佳效果。
- 有些作用在局部的藥品如用於治療胃潰瘍的Sucralfate懸浮液,空腹使用的原因是空腹下潰瘍處才有足夠的酸性形成一道穩固的保護膜。
2. 減少副作用
有些藥物會影響腸胃道功能,如改善排尿的Bethanechol (商品名為舒解錠)使用後會增加胃腸道的蠕動,空腹使用此藥品可避免因服藥所導致的腸胃不適、噁心、嘔吐的副作用。
3.與人體臨床試驗設計有關
某些抗癌口服標靶藥品如得舒緩膜衣錠(成分為Erlotinib)、泰嘉錠(成分為Lapatinib ditosylate)在臨床試驗設計時,試驗病人就是以空腹使用這些藥品來評估其臨床療效,儘管後來發現食物會增加這些藥品在體內的含量,但也因缺乏臨 床療效評估以及可能增加副作用的風險,希望病人依舊能夠空腹使用。
「飯後」一般定義為「飯後兩小時以內」,而正確的名稱應為「隨餐」
藥品隨餐服用的常見原因如下:
1. 減少副作用
大多數藥品隨餐服用的原因是降低腸胃不適的副作用,例如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藥、鈣片、鐵劑、庫魯化錠(成分為Metformin)……等。
2. 確保療效
- 藉由抑制腸胃道的酵素來減緩糖分的吸收,如醣祿錠(成分為Acarbose);或是降低脂肪的吸收,如羅氏鮮膠囊(成分為Orlistat),應該在吃第一口飯之前立即服用,來讓這些酵素能夠及時被抑制。
- 某些藥品如減低血中三酸甘油脂的弗尼利脂寧膜衣錠(成分為Fenofibrate)、用來治療病毒感染的克毒癒膜衣錠(成分為Valganciclovir),都是藉由與食物的併用,提升身體吸收的量,達到臨床療效。
3. 特殊原因
過去文獻建議口服降血糖藥,需要用餐前30分鐘服藥,如此食物進到肚子裡被吸收後,才來得及降血糖;但有時候病人服藥後,忘記用餐,血糖可能就會太低,引起生命危險。為了避免低血糖副作用,並且現在的口服降血糖藥的吸收速率也加快了,因此建議降血糖藥在一開始用餐時服用。
從今天起,讓我們用正確的「隨餐」與「空腹」概念來吃藥。如果有人服用多種藥品時,該如何安排服藥的時間?建議可以將所有正在服用的藥品告訴藥師,由藥師來安排你的服藥時間,達到最佳吸收、最低副作用、最不干擾正常作息、最不會忘記的果效。■
文章出處:康健雜誌191期 作者 : 姜紹青、劉庭瑋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