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無畏還是無知?歐美青年為什麼支持殘暴的 ISIS?

在 10 月中旬,三名來自美國丹佛的年輕女孩私自逃家前往德國,在準備要轉機到土耳其並入境敘利亞時被逮捕。透過女孩的父母報案與 FBI 的即時預警,德國警方在女孩們還沒來得及出發到土耳其前,就將她們遣送回美國。

young-western-muslims-trying-to-join-isis

這類青少年從世界各地飛往戰區加入 ISIS 的例子很多。一名 19 的美國護士打算過境土耳其,嫁給她在網路上認識的 ISIS 戰士。一名芝加哥的年輕人在搭上往土耳其的班機時被逮捕,因為他準備要加入 ISIS,投身在伊拉克與敘利亞的戰爭。

以上三例都是在旅行到土耳其之前就被警方攔截,不過也有順利抵達當地的例子。今年稍早,兩名來自奧地利,分別是 16 歲的 Samra Kesinovic、15 歲的 Sabina Selimovic 也加入 ISIS,並且在自己的社群網站放上在組織內的生活情形。不過,最近兩人設法透過網路傳出消息,表示她們皆懷孕,而且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後悔,想要回家。這樣的消息傳出來震驚各界,不過這 2 位女孩能如願返鄉的機會卻十分渺茫。

全球各地青少年前仆後繼的想要離開家園,投身一個遠在伊拉克、敘利亞境內的恐怖組織,其中有很大原因是透過 ISIS 在網路上面,透過社群媒體、建立網路論壇、公開拍攝行刑、宣教影片招募青年,而這樣的策略極為有效。

ISIS 全面招募,女性、青少年都是重點對象

ISIS 不僅招募能夠投入戰場的成年穆斯林男子,女性與青少年也是組織招募的重點之一。根據 CIA 統計,加入 ISIS 最多人數的西方國家依序為法國、英國,接下來則還有美國、奧地利、比利時與西班牙。但是為什麼西方的年輕人會願意投身一個恐怖組織呢?

因為 ISIS 的宣傳策略提供西方國家穆斯林青少年一種有別於現實的美好願景。

或許這些年輕的穆斯林們在西方國家內,因為各種可能因素遭受挫折。同時,ISIS 將組織描繪成一個伊斯蘭的天堂,從宗教角度出發,為這些年輕人建構出一個不同於現實中被排擠、孤立的理想伊斯蘭烏托邦,在這裡不僅伊斯蘭教是唯一的信仰,他們的生活也能得到照顧。

ISIS 提供伊斯蘭烏托邦夢想給不滿現實生活的青少年

ISIS 通常針對對於現實生活、政治不滿,或是找不到認同、歸屬感的西方青少年作為目標。就如同幫派也會利用類似手法招收青少年,ISIS 提供包容接納這些少年的地方,並且灌輸一些聽起來美好,卻實際上扭曲的價值觀。利用道德灌輸,或是藉由共同參與某些團體活動,將組織的思想潛移默化給青少年,讓他們同時可以增進自己的自信認同。

針對女性,ISIS 甚至以「浪漫式的關係」來做為吸引女性加入的噱頭。利用一段穩定婚姻關係,來營造家庭溫暖與愛情想像。組織會在社群媒體上放女性聖戰士在家煮飯、聊天、照顧小孩、喝咖啡的照片。另外也會放女性組織成員拿著來福槍、綑綁自殺炸彈的照片。倫敦 King’s College 的講師 Katherine E. Brown 表示,透過結合家庭與暴力概念,女性反而會對組織更加的投入認同。

ISIS 善用社群媒體、影音科技吸引青少年

除了從青少年心理、同儕認同下手之外,宗教也是一個切入點。

穆斯林藉由極端手段,捍衛自己信仰、反抗敵人的手段,常被美化為聖戰。同時,這也將穆斯林與西方撕裂成一個二元化對立體。ISIS 利用激化宗教、種族的對立,來加強這些青少年的責任心,邀請他們加入這場聖戰,因為這是一個穆斯林的終生宗教神聖使命。

ISIS 還從現代科技層面開始著手招募新血。美國國家反恐中心的 Matthew Olsen 表示,從多方面來看,現在 ISIS 儼然成為新的國際伊斯蘭聖戰領導者,「他們變得更加先進,利用社交媒體來確保在年輕族群中,獲得一定曝光度。」

利用社群網站、影音設備,來再度加強偶像崇拜式的英雄主義,甚至連宣傳影片都拍得像一場好萊塢電影。除了傳統恐怖組織會發佈的爆炸、斬首、開槍示威影片,現在連取景角度都要像電影,而且要求畫質清晰。這些特質都讓 ISIS 在網路上始終能有一定的崇拜粉絲,即使是在組織發佈斬首美國記者 James Foley 後,這樣的網路粉絲不減反增。

另外,組織甚至成立網路論壇,專門向外招募成員,並提供不同國家的青少年們旅遊、購買機票建議,甚至還有提供專業的法律諮詢,以便青少年在機場或國境遭受盤問時,能夠順利過關。

組織本身的特質也成為他們在吸引成員時很大的特色。ISIS 與以往的聖戰組織有許多不同的特色,高度組織性、足夠的金援,加上戰爭上的勝利讓他們聲勢逐漸茁壯。這些成功的特質,也會讓他們在招收成員時更加的有說服力,因此至今然有許多西方世界的人,正在密謀籌劃要前往加入。

西方少年嚮往 ISIS,可能出自對現實社會不公義感到不滿

《紐約時報》訪問倫敦 Queen Mary University 文化精神病學教授 Kamaldeep Bhui,發現這些會投身 ISIS 的青少年們,其實有許多人教育程度十分的高,相對也表示他們的生活具有一定水準。但也因此這些青少年更容易對於所處的社會,感到政治、文化上的不認同。他表示,參加這種激進組織的人,同時也是對於現實社會中不公義感到不滿,進而與社會脫節,而且不只有男性,近年來連女性的比率也逐漸上升。

反而是新進的移民可能因為經濟因素,得先顧慮到生計問題,而比較無法參與這種激進活動,當然其中也有部分原因是,通常這些新移民的家鄉就長年處在戰亂,此類活動會讓他們聯想到家鄉的戰爭。

西方國家政府現在正極力想要防堵 ISIS 再度吸收青少年成員,頒布各種措施、宣導影片要防治再度有青少年逃家前往敘利亞。不過或許政府做得並不夠,問題並不是播放宣導反 ISIS 影片就能解決的。

長久以來存在於西方國家內的穆斯林,他們是否在文化、政治、社會上備受壓抑,才導致這些有一定教育水平的青少年們願意放棄溫暖舒適的家園?從青少年對於 ISIS 的反應,就可以成為政府施政的一個檢視。■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