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台灣《商業周刊》刊文介紹了著名國際鑑識專家李昌鈺的神奇斷案技巧,報導說:他可以從垃圾桶裡看出你的個性,推敲出你一天的作息;他一天只睡個4小時,還可以穿梭在7場項目會議,毫無窒礙。
文章摘编如下:
他可以從垃圾桶裡看出你的個性,推敲出你一天的作息;他一天只睡個4小時,還可以穿梭在7場專案會議,毫無窒礙。他是國際鑑識專家李昌鈺。
他說,每天早上一起床,就需要用到觀察力。從窗外露珠、行人判斷天氣,然後推想自己整天的活動,決定該怎麼穿著;同樣的,打開冰箱考慮吃什麼早餐、上班開會的對象是否睡飽或有哪些表情,如果也善用觀察力,就可以用最準確、最有效率的方式把事情做好。
而一般人最容易忽視的地方,反而可能是資訊最多的所在,「垃圾桶」就是最好的情報蒐集站。
「垃圾桶就像一本歷史書,」他解釋,每一層的垃圾顯示出不同的時間順序,每件垃圾也代表一個活動,越上層發生的時間越近,因此辦案時絕不能把垃圾桶的東西一古腦倒出來;而從一張紙是否只寫一兩字就丟棄、是否揉碎等這類細節,也可以推斷當事人的個性是否浪費、大而化之。
他每天回家看垃圾桶,就能推斷出太太宋妙娟一天做了些什麼事情,準確度讓他太太開玩笑的懷疑是否裝了監視器。
他這樣看外貌
從眼皮,就知道你想什麼
不僅看事,李昌鈺更會看人。
他說,觀察人的表情要分左臉、右臉,因為左臉是由主管感性的右腦控制,而右臉則由主管理性的左腦控制,從兩邊的臉色、肌肉、眼皮變化,對照談話內容,可以推論其心思,以及是否言不由衷。
前年,中國中央電視台曾有節目邀李昌鈺當場猜測,10位穿便服的來賓中有哪一位是真的警察,結果他用排除法篩選、觀察外貌,果然推斷正確。
警察專校助理教授李承龍,是李昌鈺指導的第一個台灣博士生,他說,到李昌鈺家裡討論博士論文時,發現這位老師對論文內容和上次討論的進度記得比學生還清楚,而且檔案架上還有一個寫著他名字的卷宗,反映李昌鈺做事情的條理。
許多上了年紀的朋友會擔心老年失智症,向李昌鈺討教如何保持記憶力,他的建議是「簡化」。例如養成把東西放在固定地方的習慣,談話、做事時要聚焦,一次做好一件事,就不會忘東忘西,同時也要多閱讀、動腦筋思考。
他這樣練腦力
腦袋分層,歸納記憶關鍵點
他也說「人的腦筋就像電腦,東西存在哪裡有一定位置,歸檔得好就找得到」,他會把腦袋分層,每件事歸納出最易記住的關鍵點,需要時就能很快找到再做聯想,開會時邊談邊推想下一個話題,在腦海中先把資訊抓出來準備好。
埋首刑事鑑識工作已半個世紀的李昌鈺,不再到第一線辦案,但依然接下許多「冷案」的調查。
所謂「冷案」,是指花了許多年仍無法偵破的舊案,李昌鈺曾經靠著重新檢視物證、用新科技化驗,偵破了50年前的謀殺少女案。
他在美國紐海文大學成立的研究院,如今是聯邦政府支持的「國家冷案中心」。
20多年前,李昌鈺便建議當時警察大學校長顏世錫,成立鑑識科學和電腦犯罪科系,如今這兩個都是國際最新、最熱門的領域。台灣的刑事鑑識系統,也是在他多次回台的推動下成形。
曾有機會在美國政壇更上一層樓,也有機會靠「神探」發大財的李昌鈺,對權力、財富的興趣不高,「只有腦子裡的知識是別人拿不走的,」他說。■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