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布暴跌,資本外逃,俄羅斯陷入1998年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不少人認為是普京強力收復克里米亞為這次危機埋下了隱患,美國總統奧巴馬甚至直言:俄羅斯的經濟形勢證明普京的做法是錯誤的。但正如克魯格曼22日在《紐約時報》文章中所指出的,美國也曾犯過同樣的錯誤,「新保守主義者總是認為要強大就必須采取強硬手段」。美國在伊拉克的失敗就是明證,這場戰爭最終削弱了美國在世界的地位。相比之下,冷戰之後中國承受的壓力要比俄羅斯大很多,在有機會提前收回香港和澳門的情況下,中國采取了最務實的做法,等待時機成熟後以利益最大化的方式實現了回歸。現代世界已經不是征服者的世界,這也許可以帶給普京和俄羅斯更好的反思。
一場三心二意的制裁加下滑的油價,就把再度復興的俄羅斯打回原形:半年來國際油價下跌50%,盧布也下跌50%。
從中國人的角度來看,這確實有些匪夷所思。二十多年來,中國在西方的制裁中越發展越快——直到今天軍事制裁仍然還在執行中,但中國軍事上(包含太空技術)的進步一日千裡。二十多年來,中國在世界一波又一波的油價上漲潮中越發展越快,直到今天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已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這是繼美國崛起執世界牛耳後,破天荒的大轉折。
俄羅斯的天真
上世紀末,俄羅斯經歷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時期的世紀大劫難後(根據民調只有15%左右的民眾認為這兩位政治人物走的道路是對的),在普京時代再度強勢復興。一時間,他甚至成為中國左、右兩派共同贊美的對像:重建高福利、穩定了新生的民主制度、對侵害俄羅斯利益的行動一定亮劍。但2014年烏克蘭危機的爆發,就如同大海落潮,把祼游的俄羅斯淋漓盡致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客觀而言,烏克蘭危機確實是西方主動挑釁的。本來一個民選政府被非選票方式推翻,西方別說支持,根本是無法接受。但這個被推翻的政府如果是親俄的,就另當別論。所以當民選總統亞努科維奇在歐盟和俄羅斯見證下與反對派簽署和解協議之後的第二天就被推翻,自然把俄羅斯逼到了牆角。
於是自認為有理的俄羅斯便仿照西方慣用的手法實現了與克里米亞半島的統一:全民公投再加危機前合法產生的議會批准。應該說,從程序的角度看,非常完美,甚至比西方做的都漂亮。然而,俄羅斯不明白的是,西方連民選政府被推翻這樣赤祼祼毀掉民主的做法都大加支持,怎麼會在意一個民族自決原則呢?顯然,從這一點來看,俄羅斯還是有些天真了。當然俄羅斯這種天真從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時代就已經表現的很充分了:他們怎麼能相信西方真的會幫助他們度過難關呢?後來發生的悲劇雖然教育了俄羅斯政治人物和人民,但顯然還是不夠。
俄羅斯的另一個天真就是自以為「和尚摸得,我何以不能」。這就是它對自身實力的誤判。俄羅斯之所以敢統一克裡米亞和支持烏克蘭東部親俄勢力與西方對抗,就自認可以頂得住西方的壓力。結果卻是一場博弈下來,大量資金流失,盧布狂跌,部分商品、服務物價飛漲。一場金融危機迫在眼前。正如法國媒體所評論的:俄羅斯正面臨1998年國家破產的嚴峻時刻,12月16日,世界已經嘗到了俄羅斯可能崩潰帶來的後果。
有一個數據可以體會俄羅斯危機的嚴重程度。一年前,主導利率被俄羅斯開始當作貨幣政策工具的時候,基本穩定在5.5%。盧布下跌後,就提高到10.5%。結果一周之後,就被提高到令世人震驚的17%!結果更令人震驚的是第二天盧布繼續狂跌20%!
內部經濟結構才是真正的危機之源
最令俄羅斯難堪的是,危機來臨之時,國際利益相關者紛紛消失,無一施加援手。這和美國發生危機時,全球緊急動員不得不支持形成鮮明的對比。甚至中國當時還拒絕了俄羅斯派來的高級代表團要求一起拋售美國債券這一落井下石的提議。客觀的說,俄羅斯被冷落、美國被「熱捧」,與危機產生的根源無關,根本的還在於這兩個國家在世界上的分量和地位不同。美國通過二戰後的一系列政治、經濟安排,已經把全球命運捆到自己身上。沒有哪個國家能夠承受美國崩潰的代價。結果就只能是一邊抱怨,一邊幫助美國渡過難關。
俄羅斯雖然是世界十大經濟體之一,但其在全球經濟的分量和重要性別說和美國比,和昔日的小兄弟中國都有很大的差距。除了歐洲需要的能源,基本上再無多大影響力。沒有人需要俄羅斯,自然大難臨頭各自飛。
以本人在法國的生活經歷,彙率變化是常態。歐元誕生後與美元的彙率也是起起伏伏,和人民幣也曾從最高的1比11,狂跌至今天的1比7.5。但除了外貿企業和出國旅游群體外,本國內的百姓都沒有什麼感覺。但何以在俄羅斯就能引發部分物價狂漲呢?甚至地鐵票也從十幾盧布上漲到八十多盧布。這就要歸罪於俄羅斯的經濟結構。這個國家除了石油和軍火,幾乎什麼都不能生產,其他產品就只能依靠進口。所以在別的國家彙率變動並不會多麼影響物價,但在俄羅斯卻完全相反。所以法國有一個評論是對的:俄國經濟完全依賴地下的資源而不是大腦。
不過,從俄羅斯的經驗教訓看,經濟結構轉型確實不易。蘇聯解體就和這一因素有著極大的關系。普京上台後,也曾高度重視經濟結構轉型,但最終仍然沒有絲毫進展。所以,不管低油價是否是陰謀,俄羅斯自己內部的問題才是危機的真正根源。
和中國相比,俄羅斯過於心急
上世紀八十年代,俄羅斯需要復興,中國也需要復興。但雙方的選擇顯然不同,效果也不同。俄羅斯先政治後經濟,結果國家解體,原來的經濟崩潰。國家陷入災難長達十年。最後仍然是強人出場收拾局面。中國是經濟優先,同時伴隨政治的漸進發展,最終實現了經濟奇跡和政治權力的制度化更替。世人可能還記得,中國在江澤民主政時,俄羅斯的領導人是普京,胡錦濤主政時,俄羅斯領導人還是普京。到了今天習近平主政之際,俄羅斯的領導人依然是普京。俄羅斯的民主制度發展了二十多年,依然是強人政治而已。
雙方的另一個區別在於如何應對西方別有目的的挑釁和打壓。冷戰結束後,美國屢屢在中國核心利益上動手,中國承受的壓力遠超過今天的俄羅斯。比如冷戰時達賴喇嘛連去美國的簽證都拿不到,結果蘇聯一解體,他就成為西方的紅人和座上賓。美國和中國在冷戰時簽訂《八一七公報》,承諾減少對台售武。結果冷戰後即大幅提升規模和技術水准。至於違反國際法的銀河號事件、轟炸中國大使館和南海撞機事件,此起彼伏。但中國在抗議的同時,都采取了鬥而不破的忍耐戰略,或者直白說是忍辱外交。結果卻換來了二十多年的和平高速發展。
僅就克裡米亞而論,俄羅斯根據協議有駐軍,絕大數居民都是俄羅斯族。和實際統一並無多大實質性的區別。也可以說克裡米亞實際就在俄羅斯手裡,什麼時候收回都有條件。假如俄羅斯有中國的定力和外交視野,十年以後甚至二十年以後,再找機會收回克裡米亞時機豈不更為成熟?要知道如果沒有克裡米亞事件,中國在未來將一直是西方頭號競爭對手。西方將會把大量的資源投入或者耗費到中國身上。美國的亞太轉移就是一例。等到十年後,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時,西方的力量不僅會在這個過程大量消耗,其在世界的主導性作用也會大幅降低,反制俄羅斯的力量將遠沒有今天這麼大。更何況俄羅斯也同樣贏得十年的發展時機,而不是如同今天一樣陷入危機,何時走出都是未知數。
假如俄羅斯能夠耐心等待二十年,根據出生率,整個西方將會明顯的伊斯蘭化,其內部和外部的種族矛盾必然激化。那時的西方都自顧無暇,哪還顧得了遠在天邊的克裡米亞。就在今天,歐洲反對西方伊斯蘭化政治力量迅速崛起,在各國都取得了巨大的政治突破,危機的到來已是可預見的未來了。
很可惜,過於心急的俄羅斯采取了過於粗暴的手段完成了一個本無須付出多少代價就可完成的歷史任務。後果現在世人都看到了:在西方的制裁之下,俄羅斯的經濟遭遇重創。它和西方的赤膊對壘,反而給了中國極大利好。西方把本應該耗費在遏制中國身上的資源,大幅度地轉向俄羅斯。不僅如此,還唯恐得罪中國,把中國推向俄羅斯。而且西方的制裁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西方和俄羅斯處於一個相互削弱、消耗的狀態,對中國而言是多麼完美的國際發展環境?
想當年,中國都有可能提前收回香港和澳門,但當時的領導人能夠抑制住青史留名的誘惑,采取了十分務實的做法。在時機更為成熟的條件下,以利益最大化的方式實現了回歸。畢竟,它就已經是你的了,只不過早和晚選擇時機罷了。從這一點看,俄羅斯的外交水准、戰略眼光和中國相比是差距甚大。
還是有機會翻身的
最後,需要說的是,俄羅斯在付出巨大歷史時間成本和沉重經濟代價之後,還是能夠挺過這場危機的。
一是它的經濟基本面還是不錯的,財政收支赤字不大,還有4200多億美元外儲儲備,遠非當年的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時代可比。
二是西方也不希望把俄羅斯逼到絕境。畢竟歐盟和俄羅斯的利益相關性還是很高的,特別是歐盟仍然沒有擺脫2008年的經濟危機。法國經濟雜志《拓展》(expansion)對2015年預測的全球大危機中歐盟就占兩個,分別是法國社會動蕩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更重要的是,逼到絕境之後,俄羅斯會對中國一邊倒,自然資源和軍事太空技術方面的合作都將加速中國的崛起。中國充實的資本和無限的生產能力也會令俄羅斯重新獲得生機(中國只要加大本來就需要的石油儲備即可)。如此雙贏,可不是西方所願意看到的。
三是中國自然不會坐視俄羅斯垮台。無論是地緣政治、經濟利益、戰略合作,中國都不得不出手。其實,盧布暴跌之後,中國官方不待俄羅斯請求就已經公開表明了自己的立場。這至少會立竿見影達到心理穩定的效果。而所謂的金融危機本質上就是信心危機,只要大家覺得俄羅斯有中國這樣的盟友支撐,就沒有人敢冒險去打劫。 ■
文章來源:漢唐歸來的博客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