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自由是否百無禁忌?歐洲緣何頻遭恐襲?

1月7日的《查理周刊》襲擊事件中兩名在逃襲擊者現身劫持人質,同時巴黎市內有槍手衝入超市劫持多人。警方強力進攻,兩起劫持案中3嫌犯被擊斃,另一人下落不明。兩起劫持案中的嫌犯顯然存在聯系,其中有嫌犯自稱與「基地」組織相關。同時,「基地」組織威脅將在法國發動更多襲擊。

why-europe

盡管這一系列劫持案發生在法國——伊斯蘭極端主義和極右主義針鋒相對的典型國家,但歐洲大陸的多國均面臨類似的問題。歐洲多國領導人和歐盟領導人已經表示,將出席周日在巴黎舉行的「共和游行」,展示團結。這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整個歐洲,似乎到了「最危急的時刻」。為什麼會這樣?

一、言論自由是否百無禁忌?

西方國家將此次襲擊事件視為恐怖分子對言論自由——這一核心價值的嚴峻挑戰。

紐約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歐洲移民問題專家馬丁·思乾(Martin Schain)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采訪時表示,此次襲擊事件是西方言論自由價值與伊斯蘭原教旨主義之間的一次對抗。

英國《金融時報》1月8日的社評也稱,(該事件)是對任何民主社會賴以生存的言論自由的攻擊,其目的是播下某種潛意識中自我審查的種子。

但是,這裡所存在的一個問題是,言論自由到底有無邊界?換個問法是,如果一個人的言論傷害到了另外一些人的信仰、傳統、生活習慣以及利益時,那麼這個人的言論自由是否應該得到保障?

眾所周知,《查理周刊》之所以成為恐怖主義襲擊的目標是因為該雜志長期以來對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存在諷刺和挖苦的行為。而這樣一種做法也多次遭到世界各地伊斯蘭民眾(包括極端伊斯蘭主義者和溫和伊斯蘭主義者在內)的抗議,在他們看來,這是對先知的一種褻瀆和不敬。

正如「北美伊斯蘭社會」(Islamic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主席阿茲哈爾·阿齊茲(Azhar Azeez),所說的那樣,「言論自由並不意味著能夠冒犯他人的信仰或者傳統。在言論自由與偏執之間,是有一條明顯界線的。」

二、歐洲為何頻遭恐怖主義襲擊?

最近十年來,歐洲相繼發生了一系列震驚世界的恐怖主義襲擊事件。最典型的有2014年布魯塞爾博物館槍擊案、2005年倫敦七七爆炸案以及2004年的馬德裡火車站連環爆炸案。

為什麼這些恐怖組織把歐洲國家作為實施恐怖主義行動的目標?一個主要的原因是這些歐洲國家跟隨美國的腳步參與到打擊恐怖主義的行動當中。

以2005年倫敦七七爆炸案為例,當時一個自稱為「歐洲基地聖戰秘密小組」的恐怖組織宣稱對此次爆炸事件負責,而其主要的動機就是為了報復英國參與的打擊阿富汗以及伊拉克恐怖主義的軍事行動。

在馬丁·思乾看來,此次恐怖分子之所以對《查理周刊》發動襲擊也是有著相似的目的。「這是伊斯蘭激進主義者對法國參與空襲『伊斯蘭國』的一次報復行為。」他說。

不過,相比於恐怖分子的報復行為,歐洲國家還面臨著另外一個棘手的難題。那就是,諸如「伊斯蘭國」這樣的恐怖組織正在大肆招募歐洲本土的穆斯林公民參加所謂的「聖戰」。

歐洲移民政策研究所所長伊麗莎白·科利特(Elizabeth Collett)表示:「在歐洲一小撮人(絕大多數是年輕人)當中,激進主義正在悄然蔓延。其中一些人加入『伊斯蘭國』接受訓練,然後又回到歐洲從事暴力活動。因此,歐洲國家現在要重新檢討它們的政策和法律,以應對這樣一個挑戰。」

三、歐洲族群矛盾如何解決?

《查理周刊》襲擊事件發生之後,有不少分析人士認為,這將會加劇歐洲穆斯林少數族裔與白人之間的族群矛盾以及文化衝突。

正如英國《衛報》專欄作家歐文·瓊斯(Owen Jones)所說的那樣,「這是一個危險的時刻。對穆斯林的偏見正在歐洲大陸無休止的蔓延。」

無論是通過正當途徑移民也好,還是通過非法途徑偷渡也罷,近些年來歐洲的穆斯林移民人數一直呈現不斷增加的態勢。就拿法國來說,現在在法國的穆斯林人數已經高達500萬。

2011年,皮尤研究中心曾發布過一份有關世界人口的報告。在該報告中,皮尤研究中心預測,在未來20年裡,歐洲的穆斯林人口將增長三分之一以上,屆時將會占到歐洲總人口數的8%。

不管這樣的數據報告是否准確及可信,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在歐洲不少政客以及民眾當中,都存在著一種普遍的擔心,那就是所謂的「歐洲伊斯蘭化」。

因此,限制、排擠穆斯林移民也就成為歐洲一些國家民眾和政黨的政治訴求。

在法國,最典型的當屬馬琳•勒龐(Marine Le Pen)所領導的極右翼黨派國民陣線(National Front)。該黨在去年5月舉行的法國歐洲議會選舉中贏得了近25%的選票,得票率在所有參選黨派中高居第一。要知道,在2009年的時候,該黨在法國歐洲議會選舉中僅僅獲得了6.34%的選票,而在6年之後,這樣的一個極右翼黨派來了一場華麗轉身。有分析人士認為,排斥外來移民的政策主張是其人氣高漲的一個關鍵原因。

除了法國之外,另外一個歐洲大國——德國在去年10月也相繼爆發了名為「PEGIDA」的反移民、反西方伊斯蘭化的排外運動。

為什麼歐洲會存在這樣的排外情緒?

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邢驊看來,一個原因在於,歐洲高估了自己融合外來移民的能力。

「歐洲的文明、價值觀、生活習慣和穆斯林的文明、價值觀、生活習慣融合的難度非常大,這是歐洲沒有想像到的。」他說。

除了穆斯林移民不斷增多之外,歐洲經濟復蘇乏力、主權債務危機難解等問題也使得許多歐洲人越來越對未來感到不安。

「歐洲現在的經濟在全球化浪潮中缺乏活力,而且大部分國家因為主權債務危機而執行了比較嚴格的緊縮財政政策,失業問題、群眾生活水平下降問題就變得更加突出。」邢驊說,「而這又引起了許多民眾的不滿,他們對外來移民的反感情緒也因此越來越重。」

四、歐洲移民政策問題在哪?

歐洲目前所面臨的族群矛盾以及文化衝突其實也從另外一個層面反映了當前歐洲在移民政策上的困惑。

在歐洲各個國家的公共政策辯論中,移民問題始終都是一個重要的辯論點。尤其是那些右翼政黨,他們一直主張對外來移民采取更為嚴格的控制政策。

但是一個奇怪的現像在於,現在每天依然有成千上百的非洲偷渡者乘船穿過地中海來到歐洲。這些偷渡者給那些「蛇頭」很多錢,因為他們知道這些「蛇頭」跟地中海南岸地區的一些地方政府保持著非常緊密的關系。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恰恰反映了歐洲移民政策松散的一面。

「在法國、英國、德國等歐洲國家,有關移民的法律並沒有什麼問題,問題是在執行層面。」CEC咨詢公司總裁、法國前外交官魏柳南(Lionel Vairon)說,「歐洲不可能源源不斷接受來自非洲的成千上萬的移民(包括難民)。因此,各個國家的政府需要就我們的移民政策展開討論並找到一個持久性的解決方案。」■

轉自:澎湃新聞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