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準備在中東玩大的,四千多美軍出發

占豪

美聯社2月14日發表題為《4000名美軍將奔赴科威特》的報道稱,駐扎在科羅拉多州卡森堡的4000多美軍即將奔赴科威特,屆時他們將成為奧巴馬總統要求國會授權對「伊斯蘭國」武裝分子采取軍事行動後,美國派駐該地區的最大規模的地面部隊之一。

US-sending-troops-to-middle-East

奧巴馬排除了展開大規模作戰行動的可能性,不會像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曾經做過的那樣,但他要求國會授權對「伊斯蘭國」開展為期3年的軍事行動。這場戰鬥可能 會擴展到打擊那些與該組織密切相關的武裝派別。「伊斯蘭國」已經佔領了敘利亞和伊拉克的部分地區,並實施極端的伊斯蘭教法,殺害他們綁架的人質,其中包括幾名美國人。

美國陸軍自2011年伊拉克戰爭結束以來一直在科威特保留著1個旅的兵力。這些軍人,其中包括2支來自卡森堡的部隊,他們的工作是負責訓練來自整個中東地區的軍隊。在最近這次向科威特的部署中,來自卡森堡的一支作戰部隊執行著對盟友的培訓任務,其中包括約旦和阿聯酋,這2 個國家都加入了打擊「伊斯蘭國」的聯盟。

即將奔赴科威特的這支部隊是卡森堡的重裝力量,配備有坦克和「布拉德利」戰車。許多士兵都是經驗豐富的老兵,參加過一次或多次該旅先前在伊拉克的作戰行動。

《科羅拉多斯普林斯公報》報道說,該旅為這次科威特的部署進行了一年多的訓練。士兵們演練了上次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時用過的作戰技能。

美國這是想加大力度制造出一個敘利亞反對派。換句話說,就是將正在蔓延開的ISIS勢力,盡最大努力地融化到敘利亞反對派中。用金庸武俠小說的功夫邏輯,這就是「移功大法」。現在,奧巴馬已經等不及慢慢解決問題了,否則IS越做越大到時候美國不好搞定。另外,美國也擔心中東借反ISIS最終形成反美聯盟,因為俄羅斯、伊朗、伊拉克、敘利亞都是打擊IS的堅決支持者,如今埃及看似也加入了俄羅斯的陣營。ISIS絕大部分都是遜尼派極端主義者,如果最終迫於壓力沙特、約旦也靠近俄羅斯和伊朗對ISIS的態度,這對美國在戰略上就是打擊。美國加強在科威特的軍事部署,就是要提升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影響力和控制力。

讓歐亞大陸持續內訌分裂,從而「坐享漁利」、「分而治之」,輕松維持世界霸主地位,是游離於歐亞大陸之外的海權國家——美國長期秉承的戰略目標之一。極端組織ISIS正是美國稱霸中東、攪亂歐亞的戰略棋子。從初期的「一神論與聖戰組織」,到「伊拉克伊斯蘭國」,再到今天的「伊拉克和大敘利亞伊斯蘭國」,ISIS一步一步發展壯大,與美國長期縱容與扶持有直接關系。小布殊在他的書中寫到,他後悔他卸任後的「政策演變」,這導致了「伊斯蘭國(ISIS)」的興起。美國前「國家安全局」雇員斯諾登曝料稱,美國正實施一項通過制造紛亂保護以色列安全的「馬蜂窩計劃」,ISIS是英美情報機構和以色列的摩薩德創造的共同戰略資產,其在2014年6月建立遜尼派伊斯蘭國家,實際是美國秘密計劃的一部分。一位美國網友對ISIS的看法一針見血:ISIS的贊助商是沙特、卡塔爾、阿聯酋,物流是土耳其、約旦,培訓由美國中情局、英國軍情六處和法國承擔,新兵是來自82個國家的雇佣兵,目標是摧毀世俗敘利亞和伊朗。種種跡像顯示,極端組織ISIS是美國稱霸中東的一枚棋子。

1158-1502131U1452U

我們不妨看看美國這些年的五步棋:

第一步棋:為意識形態之爭扶持極端勢力,ISIS前身得以創立。

中東地區長期動亂,實際是世俗政權阿拉伯主義和伊斯蘭保守主義的征戰。冷戰時期,美蘇兩大陣營意識形態之爭日趨激烈,中東地區的埃及、敘利亞、伊拉克和南也門等建立了號稱社會主義的國家(屬世俗政權,也稱阿拉伯民族主義),基本上屬於東方陣營,引起美國敵視和不滿。為在中東地區遏制蘇聯共產主義和阿拉伯民族主義,美國竭力扶植沙特為代表的伊斯蘭保守勢力,借伊斯蘭主義消解主張無神論的共產主義以及主張世俗化的阿拉伯民族主義。特別是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後,美國大力扶植伊斯蘭武裝勢力抗衡蘇聯,與沙特一道向阿富汗伊斯蘭武裝力量輸送資金和武器,公開支持「阿富汗聖戰者伊斯蘭聯盟」、「塔利班」反政府組織,本?拉登領導的「基地」組織、ISIS前身「一神論與聖戰組織」等極端組織均創立於該時期,得到了美國大量武器、彈藥和信息的援助。

第二步棋:為平衡地區力量放歸恐怖頭子,終成ISIS恐怖大亨。

ISIS頭目阿布•巴克爾•巴格達迪,被稱為本•拉登的真正繼承者,已經成為世界上勢力最大的極端分子頭目。《時代》周刊2014年宣布其為「世界上最危險的人」。《紐約時報》曾報道,巴格達迪的極端主義理念成形於美軍佔領伊拉克時期。美國2003年入侵伊拉克時,巴格達迪追隨約旦裔極端分子阿布•穆薩蔔•扎卡維,投身「基地」伊拉克分支活動。2004年初,巴格達迪曾被美軍俘虜,關押在伊拉克南部博卡營的監獄裡,在那裡結識了「基地」組織的重要人物,後被美軍釋放。巴格達迪出獄後不久,美軍先後消滅「伊拉克伊斯蘭國」一、二號頭目,巴格達迪正式成為頭號人物。2011年,巴格達迪派手下古拉尼去敘利亞建立反政府武裝「救國陣線」,後改名為ISIS。美軍當年為什麼要釋放巴格達迪?沒有任何資料能合理解釋這個問題。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巴格達迪出獄後,美軍客觀上幫其上位掌控了ISIS。此外,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麥凱恩2013年赴敘利亞期間,秘密會見了ISIS骨干哈立德•哈馬德 (Khalid al-Hamad)。哈立德•哈馬德曾上傳過吃掉敘政府軍士兵心臟的視頻,美國獨立新聞網站《新聞戰爭》指出其受到美國中央情報局的支持。

第三步棋:為清除政治對手拉攏極端組織,造就ISIS羽翼豐滿。

如果說美國放虎歸山釋放巴格達迪是出於「人道主義」,那麼在利比亞、敘利亞內戰中明目張膽拉攏扶持極端組織則是「司馬昭之心」。2011年中東局勢大亂,美國乘機對地區反美國家策動「政權顛覆」,不惜與伊斯蘭極端勢力「合作」。利比亞剛陷入內亂,美國就將關押的極端分子貝爾哈吉、哈賽迪等全部釋放,並在情報部門安排下進入班加西,配合西方打敗卡扎菲。「利比亞伊斯蘭戰鬥團」2007年加入「基地組織」,此前一直被聯合國安理會列為恐怖組織,但2011年6月21日就從聯合國安理會網站恐怖組織的清單消失。2012年敘利亞內戰升級,美國以及沙特等阿盟組織成員國,運送大量軍事裝備到包括「基地」、ISIS等極端組織在內的敘利亞反對派手中。有媒體報道,2012年,美國中情局和土耳其曾在約旦營地對ISIS極端組織骨干進行訓練,中東相關國家還提供了財政支持。伊朗國家利益確定委員會主席拉夫桑賈尼干多次指出,ISIS的擴張是「事先策劃的陰謀」。

第四步棋:為稱霸中東借所謂反恐掀起戰爭,目標直指敘利亞。

美國親手造就了ISIS,扶植其在敘利亞境內落地生根,如今又借打擊ISIS之名掀起新一輪中東戰爭,其目的顯然是假借反恐之「道」,行對敘利亞巴沙爾政權之「伐」,以鞏固其在中東地區的絕對主導地位。事實上,從美國打擊ISIS的各種「表演」中,也能證實這一點。去年以來,美國對ISIS組織連續「定點」空襲本身有「表演」意味,奧巴馬授權空襲講話明確指出「有限度」,顯然並非真心要將其徹底消滅。美國早已公開宣稱敘政府已喪失「合法性」,並長期援助支持敘反政府武裝組織。敘利亞外長穆阿利姆曾警告,未經敘政府允許情況下對敘境內實施空襲將被視為侵略。但美國對此置若罔聞,以打擊ISIS之名把空襲範圍從伊拉克擴大到敘利亞,動用了戰鬥機、轟炸機、「戰斧」導彈和無人機,對合法政權敘利亞境內進行空襲打擊,顯然就是一種武裝侵略。與此同時,美國一直拒絕聯手敘利亞政府打擊ISIS,國防部長哈格爾明確表示,美國不會與敘利亞政府進行軍事合作,這也證明美國並非真心反恐。如今,美國又在籌備出動地面部隊打擊敘利亞境內ISIS組織,以反恐之名派兵侵入老對手敘利亞境內的目的已基本達到,下一步也許就是繼續武裝敘利亞反對派對抗巴沙爾政權,甚至直接赤膊上陣滅掉對方。

第五步棋:為遏制中國四處下套蠱惑中國出兵,實質是為禍水東引。

2014年9月,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訪問北京時請求中國協助總統奧巴馬建立多國聯盟打擊極端組織ISIS,遭到中國回絕。我們不妨分析下美國設下的圈套和陷阱:如果中國答應出兵,則美國借機將中國拉入到中東的混亂漩渦,中國將會被拖入到中東亂局。作為在中東連軍事基地都沒有的國家,如果中國卷入教派戰爭就等於是自殺,是把中國13億百姓的身家性命同中東教派戰爭綁在一起。而美國則可騰出更多精力在亞太地區圍堵中國。顯然,反恐只是一條餌魚,美國的線下的很長,要釣到中國這條大魚,中國什麼時候咬鉤都是下策。值得注意的是,國內少數親美公知大V長期網上引用中東攪屎棍半島電視台和西方媒體的片面報道,傳遞中東伊斯蘭戰亂片面信息,煽動國內民眾情緒,將ISIS直接與中國對立起來,言之鑿鑿「ISIS要吞並我國新疆部分區域」,極力制造推熱「中國必須出兵」的輿論,實質就是配合美國中東戰略:中國出兵則能將中東恐怖禍水引向中國,中國不出兵則是「不負責任」,並且會因所謂「呼聲」造成「失信」於國內民眾的輿論危機。對這些大肆制造虛假輿論、誤導民眾、破獲外交戰略的公知大V,有關部門應保持高度警惕,適時依法打擊處理。

極端組織ISIS是美國稱霸中東的一枚棋子,中國沒有必要去攪這趟渾水。當然,無論從反恐大局還是人道主義講,中國都要反對ISIS的持續膨脹。中國最好的選擇,是竭盡全力幫助中東國家打擊恐怖主義,而非直接出兵落入美國的圈套。不要忘記,中國國內恐怖主義的最大推手和支持者也是美國。真要中國出兵打擊ISIS,美國應先納投名狀:停止支持疆獨、藏獨勢力,將在美國活動的三股勢力人員移交中國。打著反恐旗號的美國能否接受?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