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作為戰爭的發動者和侵略者,日本對歷史的反思仍然是個沉重又現實的問題。4月6日,日本文部省公布審定對歷史教科書的修改,其中將釣魚島和獨島稱為「日本固有領土」,並更改對南京大屠殺的表述。可見日本離正視歷史的期望還相去甚遠。日前,德國總理默克爾在訪問日本期間,多次強調正視歷史是實現和解的前提,提醒日本直面歷史。
同樣是法西斯國家,為什麼德、日對歷史的反思會出現如此巨大的差異?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專研德國史的李工真教授認為德國對歷史反思徹底,而日本對歷史的反思不徹底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有三個:
第一,東、西方人的思維方式不一樣。德國人是講哲學、講邏輯的。德國懂得一個道理:要謀取世界霸權,通過暴力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因為德國曾經用暴力的方式,通過發動兩場世界大戰來獲得世界老大地位的嘗試都失敗了。希特勒都幾乎拿下了歐洲,最後依然失敗了,這說明世界不允許德國這種企圖使用暴力的國家成為世界霸主,這裡且不談戰爭犯罪的問題。德國從這條邏輯推導,凡是再把人們引向這條道路的行為就是犯罪,所以堅決不要走暴力戰爭的道路;而日本人是典型的東方人的思維,簡單來說就是能屈能伸、韜光養晦。實力減退時就低調行事,等實力恢復了又甚囂塵上。
第二,生命財產的損失程度差異。德國在二戰中損失的18-50歲的男性接近800萬,民族中最精華的部分損失慘重,另外戰爭中沒有喪命的男性都被關在戰俘營里。導致戰後社會上擁有投票權的成年人中三分之二是婦女,戰後社會恢復和重建的重擔都壓在她們身上,因而被稱為「trummerfrauen」,直譯是「瓦礫女人」,也可譯為「廢墟上的女人」,有人專門就戰後德國重建過程中女性的貢獻做相關的研究。
女性天生是有反戰情結的,生兒育女的人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自己的兒子要被迫上戰場。因此當時的社會在制定基本法的時候是堅決反戰的。另一個因素是戰後婦女地位的提升,家庭經濟主要靠女人支撐,孩子的教育也主要是由婦女負責,由於婦女在戰後重建中幾乎承擔著戰爭帶來的所有傷痛和損失,吃盡了暴力戰爭的苦頭,因此在對下一代的教育中都傾向於反思戰爭,維護和平。
日本的情況則不一樣。我們一直都在講日本是原子彈的受害者,但實際上日本也是被美國的兩顆原子彈給救了,同時也是原子彈的得利者。在二戰末期,1945年時日本本來是準備拚死抵抗的,提出了「一億玉碎」的概念,意思就是全體國民誓死抵抗。但是被美國的兩顆原子彈轟炸后,就迅速無條件地投降了。因而日本部隊在中國大陸東北、東南亞的,以及留守日本本土的精銳部隊大部分都存活下來了,粗略算起來至少有一百萬。這就導致日本戰後孩子的教育基本是由父親來完成的。可想而知,一個打敗仗的民族由父親來教育下一代,就比較危險了。整個社會的氣氛就跟德國戰後女性主導的情況完全不一樣。
所以說「安倍現象」並非偶然,所謂「安倍現象」就是指在日本社會上尤其是政壇上的右翼人士企圖篡改歷史、掩飾侵略罪行的行為,尤以現任首相安倍晉三為代表,故統稱為「安倍現象」。現在日本極右翼人士的祖輩絕大多數都是當年軍國主義狂熱分子。
比如說安倍晉三本人,就出生於顯赫的政治世家,其外祖父、外叔公以及父親都曾擔任日本首相,在日本政壇的影響力可謂舉足輕重。他的外祖父岸信介和外叔公佐藤榮作就是奠定和發展日本戰後保守政治路線的代表性人物。岸信介是二戰的甲級戰犯嫌犯,曾經在侵略中國時期歷任「偽滿洲國」實業部總務司司長、產業部次長、總務廳次長等職,和當時的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滿洲國總務廳長星野直樹、滿鐵總裁松岡洋右、滿洲重工業開發株式會長鯰川義介並稱「滿洲五巨頭」,在中國期間因生活放蕩,性情古怪,剛愎自用又難以捉摸而被稱為「昭和之妖」。岸信介在擔任日本首相期間就曾發表敵對中國的言論。
而另一位對安倍影響較大的,是其外叔公佐藤榮作,他是親美反華的典型,令人瞠目結舌的是,他竟然在擔任首相的7年任期內11次參拜靖國神社,創下了冷戰結束前在任日本首相參拜的最高記錄。
這裡說的也主要是針對那些極端分子而言。這就能夠解釋為什麼日本對戰爭的反思不徹底。當然他們可以找很多文化上風俗習慣的由頭,我認為那都是煙霧彈,問題的實質在於日本的傷亡程度不夠,並沒有受到脫胎換骨的改造。
第三,國際背景上,還有美國因素的影響。美國在執行德國的反納粹政策上是非常徹底了,但在執行日本的戰後處置時就不一樣了。美國迅速對日本實施單獨佔領后,在政治上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度,而在組建政府時又混入了不少右翼勢力,所以說日本政治體制的解體與重構可以說是瞬間完成的。當大多數國人還處在戰敗失落和精神空虛狀態的時候,日本就以美日軍事同盟的身份成為反共的重要一環,基本沒有給全民的反思留下任何餘地。這中間就有冷戰因素影響。美國在二戰把日本打敗后,不認為日本的軍國主義是它的威脅,而是視蘇聯、中國等為真正的威脅和大敵。在某種情況下,需要利用日本來作為反共的橋頭堡,因而扶植日本與中國抗衡。有了美國支持的大氣候,日本的右翼就很得勢。將來會怎樣發展,就很難講。
有思維方式的差別,有戰爭的實際創傷程度的不同,還有國際形勢的差異,德、日在歷史反思的問題上有如此差距就不難解釋。可以借用現任外交部長王毅的話「不如拿二戰後的德國來做榜樣」來評價日本現在的態度。我們在敦促日本政府正視歷史的路上任重道遠。■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