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強硬」訪華,為何最後卻「軟着陸」?

占豪

這次克里「訪華」可謂「氣勢洶洶」,因為就在克里訪問前幾天,中美在南海剛剛進行了一場「硬較量」。

Kerry's-visit-to-China

一方面,美國官員通過《華爾街日報》在5月12日透露消息表示,美軍正考慮動用飛機和艦船直接挑戰中國對一系列快速擴展的「人造島礁」的領土要求,美國國防部長卡特要求考慮的選項包括出動海軍偵察機飛越這些島礁上空,並派遣艦船駛入有關島礁12海里範圍內。報道還稱,美國軍機多次逼近中國島礁12海里區域,但為避免緊張升級,美國海軍迄今未出動軍機和艦船進入島礁12海里以內範圍。

另一方面,美國海軍軍網報道,5月11日,美國「沃斯堡」號瀕海戰鬥艦在南沙附近海域被我軍「鹽城」號導彈護衛艦(054A型)近距離追蹤。香港明報在幾天後也報道了這則消息。5月14日,美軍官網發表了多張高清照片,並稱雙方遵循「意外遭遇行為規範」行動,進行了「專業的」溝通,這應該是自從去年中美海軍商定「海上意外相遇規則」以來,中美兩國艦艇第一次在實際行動中運用這一「規則」。

這種相遇,某種程度上是中美彼此互相適應的一次嘗試。因為,隨着軍事實力的增強,兩國海軍相遇將是常態,特別是在美國重返亞太戰略和中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出現明顯交集之後。

很顯然,雖然克里訪華是為9月習總訪美打前站,溝通兩國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合作事宜。但是,美國顯然不想將這次訪問單純化,而是試圖借這次訪問對中國施加壓力,從而實現更多目的。特別是,美國希望這次習總訪美,美國能通過對中國施壓來獲得更多政治優勢。那麼,克里訪華都想達到什麼目的呢?這些目的實現情況又如何呢?

一、試探中國南海底線

在克里訪華之前,美國一些智庫也主張對華強硬。新美國安全中心亞太安全項目資深主任克羅寧在聽證會上稱,美國對亞太的外交政策也應該有強硬的軍事力量作為支撐:「我們不應該害怕強硬,即使是要一拳打在中國的鼻子上……我們可以和他們針鋒相對,因為我們有能力這麼做。」

正是這種美國主張對華強硬的一些氛圍,使得克里這次不得不「氣勢洶洶」訪華。美國政府在克里訪華前通過媒體放風試圖告訴中國,美國要派遣艦船和飛機駛入中國在南海相關島礁的12海里領海範圍。而那些島礁,多是中國近兩年吹砂填海造出來的。在美國人看來,中國造島礁的目的是要影響正常的航行,所以美國一定要打破中國在南海造島礁所形成的既定規則。而在中國看來,我在我自己的領海、自己的島礁上施工,沒有人可以說三道四。這就是中美的衝突點,也是利益爭奪點。

對美國來說,如果中國在南沙群島建立一系列軍事基地,美國再想進一步控制南海將非常困難,反倒是中國有可能因此而控制南海。控制了南海,就意味着中國控制了東西方貿易的最主要海上通道,就有了反制美國封鎖中國的牌。中美雖都未說破,但這是中美爭奪的本質。

所以,在克里訪華前,美國放出這些風聲,就是要在克里訪華是給中國施壓,迫使中國接受美國的規則。中國在這方面表現強硬。就在美國消息出爐的當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記者會上就美國官員的說法做出強硬回應:「我們對美方有關言論表示嚴重關切,美方有必要予以澄清。」華春瑩表示,中方一向主張南海航行自由,但航行自由絕不等於外國軍艦、軍機可以隨意進入一國領海、領空。中方將堅定維護領土主權。我們要求有關方面謹言慎行,不得採取任何冒險和挑釁行為,維護地區和平穩定。

中國發言人對美國的回應非常明確,即南海是中國的領海、領空,這裡的航行自由不會因為中國在自己島礁上施工而改變,但這不等於說外國軍艦、軍機可以隨意進入。中國將堅定維護領土主權。同時警告美國和相關國家不要採取任何冒險和挑釁行為,否則就可能沒有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中國的強硬在克里到訪后得到了進一步印證。中國外長王毅在與克里會見時明確表示,相信克里此訪是為溝通而來,不是為吵架而來;是為合作而來,不是為對抗而來。這話里意思很明確,那就是克里如果非要保持對中國強硬的意見,那麼接下來就是吵架、對抗。如此氛圍,恐怕不但影響兩國的友好氣氛,還可能影響習總9月訪美。王毅還指出,「我們從北京應該向世界發出積極的信號,即中美之間合作大於分歧,兩國必將增進相互了解,促進合作。」這也是中國抓住了美國的「軟肋」,即克里這次來訪的首要任務依然是為習總訪美做鋪墊,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符合美國戰略利益,所以中國外長才會如此強硬地對克里表態。

為了表達中國立場的堅定,王毅在與克里的聯合記者會上說:「中方維護自身主權、領土完整的意志堅如磐石,不容置疑。」根據美聯社當天的報道,中美在南海問題上各自保留了各自的立場,互相都未退讓,問題暫時被擱置。中國以禮貌但非常直接了當的方式拒絕了美國施壓中國暫停南海島礁建設的要求。克里說敦促中國採取外交方式解決問題,中國外長對此的回應是「中國做好了談判準備,但不會放棄主權範圍內的島嶼建設工作」。中國外長對美國的警告是:中美有分歧不要緊,但不能有誤解,更不能有誤判。

接下來,克里還會見了中國軍委副主席范長龍和中國總理。美國國務卿訪華,與中國國家主席、總理和外長會見都是常態,但與軍委副主席會見說明有特殊情況。這一方面說明,克里這次訪華是帶着軍事問題來的,中國軍委副主席的會見並明確表態,則表示了中國對維護南海核心利益堅定不移的決心。

在會見中,范長龍再次重申了中國就南海島礁建設的態度,同時再次明確了中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和意志是堅定不移」。同時,提出對美方的希望,即希望美方客觀、公正看待南海問題,正確理解中方政策意圖,恪守在領土主權爭議問題上不選邊站隊的承諾,謹言慎行,多做有利於中美互信和南海和平穩定的事。

美國顯然在這件事上是沒有做足準備的,這再次顯現出克里訪華在南海問題上是試探中國底線的真相。克里說希望美中兩軍在反海盜、人道主義救援等領域開展更多務實合作,推進海空相遇安全行為準則等信任措施建設,增進溝通和互信,防止不安全事件發生。克里重申了美國政府在南海問題上不選邊站隊的立場,表示對其他當事國將一視同仁,近期有關媒體報道並不是美國政府的政治決定。這實際上是告訴中國,之前《華爾街日報》報道的內容,並非美國政府的決定,這也是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要求美國的一次「澄清」。

說白了,經過這次試探之後,美國暫時縮回了之前的「強硬」,也說明這次克里的「強硬」訪華最終是「軟着陸」了。當然,美國一定不會就此善罷甘休,在南海的行動不會終止,中美南海較量必會繼續進行。

二、溝通習總訪美相關合作事宜

待克里與中國總理會見時已明顯進入了「角色」,回到了為習總訪美打前站的核心任務當中來。在會談中,李克強總理指出,中方願同美方加快雙邊投資協定談判,當前特別是要建設性推進負面清單談判,力爭達成一個高水平、平衡的結果,努力將雙邊經濟關係提升到更高水平。兩國還完全可以開展第三方合作,更好實現互利共贏。這部分內容,已經談到了中美雙邊投資協定的談判,這說明美國希望在習總放美前完成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希望這一協議在9月能夠達成。

另外,李克強總理就氣候變化發表了看法:我們願同美方一道,加強政策溝通,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落實好已達成的共識和所做承諾。希望發達國家加大技術轉讓和經驗分享,支持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這意味着,9月習總訪美中美有可能就氣候協議達成進一步深化合作。

至於克里的態度,已經明顯轉化為「務實」而非開始與中國外長的「務虛」。克里表示美中不是競爭關係,而應是共促發展。雙方應利用好戰略與經濟對話等機制,加強溝通協調,加快推進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就應對氣候變化開展更多合作。美方願與中方就非洲衛生、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等發展議題開闢合作新領域。

這裡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即中國總理說兩國完全可以開展第三方合作,克里則回應美方願與中方就非洲衛生、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等發展議題開闢合作新領域。這意味着,未來中美可能合作共同開發非洲,中國給美國拋出了新的合作方向。這裡很有意思的點在於,如果中美主導與非洲合作建立一個「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是不是意味着中美找到了更多共同利益?美國在亞洲失去的東西是不是可以從非洲發展的利益中找回來呢?這個新議題特別新穎,值得進一步關注,這有點中美共同合作建設世界的意思了。

三、為小弟們吶喊助威

之所以訪問前「氣勢洶洶」,一方面是想給中國來個「下馬威」迫使中國讓步,另一方面是想給幫助自己遏制中國的小弟鼓勁。譬如,安倍就在這兩天說,日本要努力將中國納入到美日在亞太主導的秩序當中。說白了,就是讓中國聽美國和日本的(安倍真是大言不慚,不怕風大閃了舌頭)。日本首相為何敢說這話?就是美國「氣勢洶洶」給的信心。就在幾天前,菲律賓為何敢再在南海挑釁中國,也是美國態度的原因。而克里訪華前的一系列媒體公關,就是要鼓動小弟們向中國施壓,從而讓克里訪華時更有底氣和理由。同時,也只有美國虛張聲勢顯得足夠強硬,才能在後面繼續推動小弟們挑釁中國。

四、為伊核問題和朝核問題而來

種種跡象表明,雖然伊朗發出了「戰爭威脅」,但奧巴馬仍然希望在6月能達成伊核問題的全面協議,這需要中國的配合。所以,克里在這個時候訪華前還訪問了俄羅斯,緩和與俄羅斯的關係,就是要協調在伊核問題上的態度,借大國態度來迫使伊朗就範。而伊朗之所以敢在這個時候發出戰爭威脅,也是對美國這種外交的表態和反擊。

當然,在訪華前克里還訪問了韓國,與韓國外長及總統進行了會見,這也是為朝核問題進行溝通,當然和韓國溝通的大概率仍然是勸說和施壓韓國允許美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和中國溝通的大概率則是要求中國對朝施壓。

克里最後受到習總的會見,習總在會見克里時指出,我曾多次講過,寬廣的太平洋有足夠的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希望中美雙方相向而行,多溝通多對話,增信釋疑,深化合作,確保中美關係始終沿着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正確軌道向前發展。克里則表示,我同意您對美中關係的評價。我們兩國關係十分重要。美中一方面開展了廣泛合作,向世界展示出兩國在應對重大國際地區問題上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雙方能夠成熟地管控好兩國之間的分歧。兩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埃博拉疫情、伊朗核問題等領域保持了密切協調與合作,雙方還可以進一步拓展合作的廣度和深度。

克里訪華是「氣勢洶洶」地來了,結果中國該讓其得到的都得到了,不該向沒退讓的部分一點沒退讓,最終「悻悻而去」。這也意味着,今年9月習總訪美將又是一場大國較量與合作之旅。而最後中國元首的明確表態得到了克里的認可,也表明中美兩國政府當前都是理性的,讓國際社會看到的仍然是合作大於分歧。中美的這種表態,也意味着其它國家試圖借中美對抗漁利的願望仍難以達成。

當然,中美兩國也的確是競爭與合作的雙重關係。因此,在未來很多年,中美檯面上握手談合作不會少,甚至越來越深化;桌下你來我往的較量也不會少,甚至越來越激烈。新型大國關係的內涵就在於,大家可以暗地拼力、拼智,甚至是拼血,在公開的層面上仍是死咬「不衝突不對抗」的基本原則。這種關係,至少未來很多年對中美來說都是很現實的,直接的對抗、衝突,損害的必然是兩國共同的利益,直接衝突並不能給中美兩國帶來利益,反倒是讓他國漁利,這應該是兩國的共識。■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