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美博弈的角度看克拉運河

风行九州

近期出現兩則有關泰國克拉運河的新聞,先是由《南方日報》發表一篇《泰國克拉運河項目合作備忘錄在穗簽署》的新聞,迅速成為國內新聞熱點,然後中國政府表態,沒有參與泰國克拉運河項目的相關運作。這兩篇新聞有着怎樣的含義?

Carat-canal

從地緣政治角度出發,開拓泰國克拉地峽,作用在於牽制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如果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這幾個在東盟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家倒向美國,進而可能造成東盟與中國的對立,那麼中國必然快速啟動克拉地峽的開挖,一旦克拉地峽建成開通,那麼給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帶來巨大利益的馬六甲海峽就將變成他們自家的小水溝,對三國(尤其新加坡)造成的影響將是毀滅性的,因為航線的遷移代表着利益的遷移。

如果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能夠保持東盟與中國的友好融合,那麼中國將一如既往的大力發展雙邊經濟,在東南亞推進的就不是克拉地峽而是泛亞高鐵網,而克拉地峽的開挖就沒有必要,尤其是中國與巴基斯坦的通道建成后,克拉地峽的最大獲益者除泰國外就是敵視中國的日本(韓國可借用中國的陸路通道+末端「一公里」海運),而泰國可以用高鐵替代克拉地峽,通過高鐵網絡中樞地位同樣獲得巨大利益,這樣能夠平衡整個東盟的利益。

所以克拉地峽這枚還在下的「棋子」可以說:雖然八字沒一撇,但卻有着棋筋的效用。

中國不要求友好國家或集團為中國而與他國對立,但中國反對任何以中國為敵的「結盟」。

「克拉運河」對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三國有着極為重要的影響,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是涉及到「國運」的問題。

從東盟來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三國可以說是重量級的成員,對東盟有着巨大的影響力。如果這三國對中國採取「對立」態度,那麼整個東盟對中國就難以保持「友好」關係。理解了這些背景,我們再從中美博弈的角度來看看「克拉運河」新聞的作用:

一、假設《南方日報》的新聞是由中國政府發起的:

最近美國在南海動作頻頻,一方面是想阻止中國在南海的造島行動,另一方面就是為了造成東盟與中國的對立,而拉二十多個國家舉行軍事會議,則意圖組建亞洲版北約。

在東盟,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有着重要影響力,如果這三國迫於美國壓力倒向美國,將東盟與中國的關係導向「對立」的態勢,那麼東盟與中國的關係就會倒退,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戰略也會受到嚴重影響。

為了防止出現上面的情況,將克拉運河放到檯面展示一下,可以說是對這三個國家的提醒,如果採取「敵視」中國的態度,那麼就會「迫使」中國採取開挖克拉運河的動作進行應對,也就是敵視中國將嚴重傷害這三個國家以及整個東盟的利益;而與中國保持友好關係並且致力於維護東盟與中國的友好關係,則是有利於這三個國家以及包括泰國在內的東盟的整體利益。

二、 假設《南方日報》的新聞是由美國操縱發布的:

話說新聞出自中國媒體,泰國的「合作方」是「中國公司」,如何是美國操縱的呢?其實看看畢福劍視頻是誰拍的,就可以知道美國在中國是可以通過「控制木偶」來操縱這類事情的,更別說中國有許多的GZJY帶路黨。從相關新聞的內容中,一方面沒有相關工商登記,二方面就是採訪中的所謂「國家機密」之說,反倒讓人懷疑中國政府會用這樣的人執行所謂的「國家機密」任務。

那麼如果是美國操縱的,目的是什麼?很簡單,就是離間中國與東盟的友好關係。再聯繫美國近日在南海的「動作頻頻」以及「二十多國軍事會議」,可以看到這一系列的動作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離間中國與東盟的友好關係。

如果克拉運河新聞讓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家認為中國政府在事實主導克拉運河項目的運作,那麼必然因為自己的利益蒙受巨大損失而對中國產生「敵意」,進而將這個「敵意」帶進東盟,造成東盟與中國的對立,這是美國亞洲再平衡戰略所「急需的」,是美國亞洲再平衡戰略所「夢寐以求」的。

了解克拉運河的「這重作用」,那麼對於泰國政府以及中國政府相繼出面否認雙方政府參與此事的原因就不難理解了:「消除新聞給三國造成的擔憂,防止『敵意』產生;保持中國與三國以及東盟的總體友好合作態勢。」

如果前面的新聞是美國操縱的,美國則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原因很簡單,在中國與泰國政府明確否認參與克拉運河項目的情況下,美國不但無法製造三國與中國的「敵意」,相反,三國會更加加深對克拉運河的擔憂,反而會更加維護自身以及東盟同中國之間的友好關係。

三、克拉運河的前景

從開挖克拉運河的意願及能力來說,歐盟、韓國、日本即使有意願與能力也必須看美國的臉色行事;俄羅斯除非與中國「對立」,否則不會費力不討好;至於什麼私人基金之類的,最終也必須有國家作為「背書」,否則一來沒有銀行會給予融資,項目不可能順利進行,二來就算財大氣粗不用找銀行貸款,沒有國家作為後盾,再有錢的人也無法面對後期幾十年因為國家層面的地緣政治因素可能帶來的「滅頂之災」。

所以至少從目前來看,相當長的時期內,有能力開挖克拉運河的就只剩中國與美國;下面從泰國及中美的角度來看看項目的可行性。

1.首先從泰國自身來看

泰國沒有能力(至少一段較長時期)獨自開挖,這包括資金、技術、地緣政治等多方面原因,否則也不會從概念提出一直拖到現在。

2.從中國來看,

許多文章認為開挖克拉運河對中國有着非常重大的戰略意義,其中主要的有兩個:一是解決中國面臨的馬六甲困局,二是運河效益以及因為距離縮短而節省的運輸費用和時間成本。

那麼從這兩點來看看具體效果:

A.破解馬六甲困局

認為能夠解決中國馬六甲困局的主要理由是認為有了「中國管理」的克拉運河就不用再經過美國控制的馬六甲,但是馬六甲困局之所以成為「困局」,是指在中美在「敵對」或「戰爭態勢」下,美國能夠通過武力強行阻斷中國途徑馬六甲的貿易航線,而不是指馬六甲的管理者是新加坡、馬來西亞還是美國。

那麼克拉運河呢?不是和平時期由中國管理就叫「解決馬六甲困局」,在「戰時」,一來泰國本身就是美國的盟友;二來克拉運河同樣處在美國在新加坡周圍軍事基地的武力控制範圍,同樣屬於「馬六甲範疇」,所以克拉運河沒有解決所謂的馬六甲困局的問題。

有人可能會認為中國在南海造島計劃完成後,將能夠將控制力覆蓋克拉運河,這樣「管理+保障」就能解決「馬六甲困局」;其實中國南海造島計劃完成後,影響力同樣可以覆蓋馬六甲區域,按此推理,沒有克拉運河,「馬六甲困局」也應該算作解決。

不論是從政治、經濟、軍事、雙邊關係等各個方面來看,巴基斯坦通道才是解決馬六甲困局的有效對策。

B.經濟效益

首先克拉運河確實能夠縮短航行距離,對以中國東南部一些省份為目的地的貿易來說,能夠節約費用成本和時間成本,但是對以中國中部與西部為目的地的貿易來說,就不如巴基斯坦通道有優勢,所以再巴基斯坦通道建成后,中國中西部原來與非洲、歐洲貿易中要途徑馬六甲的部分就會改為走巴基斯坦通道,因此克拉運河對中國來說,受益的範圍以及程度是有限的;而對日本和韓國來說,所有途徑馬六甲而不是以東盟為目的地的貿易都會受益;個人沒有具體數據,只能從程度來說,日本、韓國在克拉運河的受益程度比中國大。

但是,一旦中國主動建設克拉運河項目,那麼必然會造成中國與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國的關係出現「對立」,必然影響中國與東盟的「友好合作」關係,必然導致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戰略出現「困局」,不說這些政治領域的「損失」,單說因為這些政治領域損失造成的經濟損失,我想就比克拉運河帶來的「經濟效益」要大得多。

所以,除非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倒向美國亞洲再平衡戰略,對中國採取「對立」態度,否則在中國與三國及東盟保持友好合作的情況下,中國政府是不會參與「克拉運河項目」的;沒有中國政府的參與,最終也不會有中國私人或企業資本實施該項目。

3.從美國來看

原本馬六甲就控制在美國的手裡,美國根本不會真的去開挖克拉運河,自己刨自己的「祖墳」;另外美國一旦開挖,必然與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反目;所以在三國與美國保持着同盟或友好關係的情況下,美國政府及美國的各類資金也不會參與克拉運河的運作。

終上所述,中美在當前局勢下都不會主動參與所謂的「克拉運河」項目,而作為對「克拉運河」項目有着「嚴重擔憂」的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政府來說,不用去探究所謂「克拉運河項目」背後究竟是哪一方在「運作」,只要繼續保持與發展自身及東盟同中國及美國的友好合作關係,克拉運河項目就基本只是「紙上作業」而不會落到實處。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