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積极參與「一帶一路」,為何不怕美國生氣?

2013年9月,韓國總統朴槿惠宣布了她頗具爭議的「向北看」政策,該政策最突出的部分就是「歐亞倡議」。

BRI-and-Korea

中國新的大戰略,「一帶一路」倡議(即「帶路」倡議,或BRI)有兩個主要的組成部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3年9月訪問哈薩克斯坦期間宣布了「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並於次月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的一次演講中宣布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旨在為中國提供能源和新市場,也意在把中亞、東盟(ASEAN)及印度洋地區的國家——儘管不包括東北亞——整合進「中國夢」。這一計劃將會得到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的支持,它將在2016年開業,有57個來自世界各地的創始會員國,中國已經承諾提供500億美元的啟動資金。

中國的願景包括能源管道、鐵路、海港設施和物流樞紐的網絡;這些具有明顯的商業利益,但也有着重大的地緣政治意義。外界有觀點認為,中國似乎有兩個明確目的:從外部來看,就是恢復其歷史上的影響範圍;從內部來看,就是通過加強貿易和更廣泛的經濟發展來創造就業機會,並以此來應對收入不平衡。

韓國的視角

在韓國,關於「一帶一路」的觀點呈現兩極分化。

涉及經濟和產業利益的,包括韓國鐵路公司(KORAIL),支持韓國參與「一帶一路」和更加緊密的對華經濟互動。他們看到「一帶一路」是如何很好地契合朴槿惠總統的「歐亞倡議」,並通過與富含能源的俄羅斯及歐洲和中亞的消費市場之間更好的聯繫來為韓國獲取重要的商業利益。他們樂見中韓之間減少貿易壁壘的前景、先進的交通基礎設施,以及政治風險的可管控性。

但一些極端親美的權威人士擔心「一帶一路」的政治風險太高。他們對實施「一帶一路」的可行性抱有疑慮,並且警告:儘管「一帶一路」被描述為經濟事物,但它也反映了中國一個重要的地緣政治戰略。他們懼怕中國正在增長的地區優勢,且擔心「一帶一路」最終變成排擠目前佔主導地位的美國主導的安全結構的一個手段,將中國作為該地區唯一一個有決定性影響的大國。

「一帶一路」對韓國的益處

2013年9月,朴槿惠宣布了她頗具爭議的「向北看」政策,該政策最突出的部分就是「歐亞倡議」。這一倡議包含多項建議,為的是通過在歐亞大陸開發新市場、創造新經濟夥伴來克服目前存在的限制。

韓國在二戰結束以來被歐亞大陸疏遠,而這一倡議卻與中國的「一帶一路」相吻合。「絲綢之路鐵路快運」和「東海沿岸海洋共同體」的概念也已被交付討論。

「絲綢之路鐵路快運」目前還是一個旨在鼓勵人員、文化、貿易和外交交流的,純粹象徵性的鐵路計劃。「東海沿岸海洋共同體”是一個模型,為的是建立一個促進東海周邊經濟合作的特別共同體。朴總統的「歐亞倡議」將為補充俄羅斯的計劃而在韓國東北部提供投資,就像俄羅斯天然氣公司建立的「北方能源之路”和中國開發朝鮮羅津港的「長吉圖發展計劃」一樣。

中國的貿易、能源和食品供應,要通過馬六甲海峽和印度洋,因而存在被印度或美國封鎖的危險性。因此,中國正在試圖通過建立一個處在「一帶」和「一路」之間的走廊來減少其地緣政治風險,這樣可以提供替代路徑。

「中巴經濟走廊」和「中緬經濟走廊」提供了這樣的聯繫,韓國希望「絲綢之路鐵路快運」和「東海沿岸海洋共同體」能成為「中韓經濟走廊」的一部分。

這一概念還可以為復興中的中國北部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發揮巨大作用,它並不包括朝鮮。通過聯通跨西伯利亞鐵路、跨中國鐵路、跨蒙古鐵路和跨朝韓鐵路,這些亞洲國家可以彼此相連,並最終連通歐洲。在中韓之間使用鐵路輪渡的過渡性連接計劃也已被提上日程。

「一帶一路」對韓國與朝鮮的潛在困難

中國政府強調「一帶一路」是一個不會傷害任何人利益的多贏機會,但一些韓國評論者將其解釋為一個超越貿易和發展的事物:他們專註於其地緣政治目的和亞洲地區均勢將被干擾的可能性,認為其不可能成為一個改變亞洲和歐洲間經濟和物流聯繫的計劃。然而,由於美國的消極反應,韓國目前只是對「一帶一路」報以不冷不熱的支持。「一帶一路」的反對者還懷疑其預想的利益能否實現,(他們)認為至少在短期來看,創造必要的鐵路互聯可能過於昂貴。

而位於同一半島的朝鮮,儘管中國已發出邀請,但它似乎並不情願加入「一帶一路」;對於亞投行,若朝鮮無法能提供更高的財政透明度真正地參與合作,肯定會限制有意開拓新市場和開發北方資源的商業利益。理想地來看,一個橫跨中國北方、俄羅斯東部、韓國和朝鮮,並把朝韓兩國鐵路連接起來的,一體化的陸地運輸系統是極為重要的。

然而,目前朝鮮仍繼續抵觸韓國的「歐亞倡議」,例如反對韓國鐵路公社加入鐵路合作組織。儘管朝鮮不情願,但中國似乎正在盡一切努力來鼓勵他們加入該地區進一步的發展。

未來的路

目前的韓中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並不足以應付韓國加入「一帶一路」后將會產生的潛在風險和問題:互動的概念必須改變。一些人認為這是對更緊密合作的阻礙,但將其視作機遇可能更好,而且我們有理由期望新的安排能夠被建立起來。

首先,韓國表現出把經濟和政治決定區別開的能力,且該路徑需要進一步強化。

最近的事實證明,以下事情是可行的:無論是美國可能在韓國領土上部署戰區高空防禦(THAAD)反彈道導彈系統,還是韓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的談判,有時都會被描述為美國孤立中國的一個舉措,可能嚴重妨害對華關係。但事實上,韓中共享着深厚的歷史和文化淵源,而且這兩國沒有海洋領土爭議,儘管存在朝鮮半島問題,兩國還是開展了積極的軍事交流與合作。

其次,從經濟上來說,中國是韓國不可或缺的夥伴,而中國也從這一關係中獲益巨大。

中國是韓國最重要的市場,而鑒於韓國的經濟增長預期保持低迷,近期中國直接投資的迅速增長受到了歡迎,這一數字在去年增長了一倍多。此外,中韓經濟的相互依賴只有在雙方的自由貿易協定於今年年底簽署後方能增強。從這一點上來說,「一帶一路」恰恰是韓中合作自然趨勢的另一個方面。

再次,儘管朝鮮的阻撓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即它正在阻礙中韓走廊的創建,但這一困難確實能夠通過協調行動加以解決。中國和韓國都應當在應對朝鮮時表現出靈活性,要使他們(朝鮮)從加入「一帶一路」和亞投行中獲得顯而易見且明確的經濟利益。

韓國希望在中美間「左右逢源」

韓國外交部長尹炳世最近表達出這樣一種觀點,即這個國家(韓國)特定的戰略地位使其能夠為地區和平及繁榮作出重要貢獻。事實上,如果它(韓國)能夠通過現行外交策略來平衡中美這兩個地區大國的影響力,韓國就應該能獲得並享用自己的那份蛋糕。

中國堅持其在「一帶一路」的投資是經濟驅動的,並且強調沿線其他國家可獲得的經濟利益。如果中國的這一願景最終得以實現,那麼,建立命運共同體就正在進行中;而地區貿易和物流網絡的拓展及一體化也就會真正為中國和其他國家提供一個雙贏的結果。

即使「一帶一路」是一個排他性的經濟戰略,但它仍然具有明確的戰略含義,因為中國已經表露了其運用經濟能力來追求地緣政治利益的意願。因此,中國並不需要派遣其海軍到新建立的港口,增加對地區航運線的控制。

當然,從中國的角度來看,「一帶一路」的經濟和地緣政治衍生效果是相伴相生的:它們都是在召回中國在歷史上的優勢。「一帶一路」的概念首先是中國在亞洲投射影響力的一個事物,特別是對於印度洋的影響,但目前這種影響被過分渲染了。無論像美國、日本和印度這樣的國家是否表達出一些可能的恐華觀點,「中國夢」其實都並不需要過分地打擾中國的鄰國。

近年來,中國和韓國(的關係)變得十分緊密。兩國的人員、企業和公共機構之間的聯繫構成了一個共享的形式,它把傳統和歷史與現代管理、國際合法機制結合了起來。由於這一原因,韓國對「一帶一路」的參與為中國提供了許多機遇,這些機遇是無法從其他任何國家那裡獲取到的。因此,它向兩國都很好地表明,韓國應當與「一帶一路」保持緊密合作,而不是顧慮美國生氣的可能。的確,「一帶一路」好像在韓國的進步中表現出一個中心姿態,這使得韓國從一個羸弱的國家變為一個真正獲得國際承認的中等強國。

近期,韓國已經展現出其應對挑戰的能力,這種挑戰就是在兩大國之間保持等距離的自主地位。戰區高空防禦系統的部署和參加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的談判可能惹惱中國;但作為創始會員國參加亞投行和參與「一帶一路」的合作也會惹惱美國;即使這樣,韓國仍然與這兩個國家都保持着很好的關係。毫無疑問,韓國參與「一帶一路」將會為其自己帶來挑戰,但韓國應該巧妙而堅定地面對它——因為它是潛在的不應被忽視的巨大經濟利益。■

* 作者尹錫俊博士為韓國海洋戰略研究所資深研究員、世宗大學訪問教授、退休海軍上校。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 李驍翻譯,薛力校對。

轉自:澎湃新聞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