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凱撒到美國國安局 西方國家從未放棄監視人民

王莛瑜

在911恐怖攻擊事件後,美國通過實施《愛國法》(USA PATRIOT ACT),該法於6月1日失效,此後有關當局部門不得任意獲取公民的私人資訊;美國國安局(NSA)以各種手法監視人民,引發全球民眾憤慨,然而這樣的事件層出不窮,各國政府暗中窺探人民隱私早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有的偷取民眾信箱裡的信件、有些攔截通訊系統、甚至直接從官方系統中竊聽,差別恐怕只在手法夠不夠聰明而已。

Western-countries-never-stop-monitor-people

凱撒的間諜

古羅馬時期,那些玩弄國家的政客就已經創立一套監視系統,讓他們可以隨時得知掌權者的計劃;許多政治人物和當時著名的演說家西賽羅(Cicero)沉痛的表示他們的信件經常不翼而飛。

西賽羅經常寫信給好友阿提庫斯(Atticus),其中一封信諷刺地寫著:「我真的找不到一個可以信任的信差,為了減輕信件的重量他們總是會先打開偷看。」

凱撒(Julius Caesar)也有一套精心安排的間諜系統,避免自己會受到小人所害,事實上,他很有可能早就知道當時元老院打算要聯合暗殺他的陰謀。

在中世紀時代,羅馬天主教會的權力比許多國家的政府還大,理所當然的他們也有自己的監控手法來將消息串聯起來。

法國主教居伊(Bernald Gui)在13世紀末期是一位著名作家兼建築師,他在土魯斯的宗教法庭擔任首席審判者,在任期內就判定了超過900人為異端。

而在英國,伊莉莎白一世建立了非常完整的間諜網絡,而沃辛漢(Francis Walsingham,伊莉莎白一世的首席秘書)的工作就是確保他的主人能永遠比對手搶先一步。

1582年五月,沃辛漢成功攔截到一封由西班牙大使寫給英國政府的信件,內容提到他們想要入侵當時的英格蘭,而且將推舉蘇格蘭女王瑪莉接替他的王位。因此,瑪莉女王被監禁在查特利莊園中,沃辛漢想到一個辦法,他故意假裝不知道瑪莉把信藏在啤酒桶中來和外界通訊,最後等瑪莉同意謀反時,再將她和其他共謀人士一網打盡,並將她送上法庭,最後以定以叛國罪斬首示眾。
羅伯斯比的看守者

法國大革命期間,羅伯斯比(Maximilien Robespierre)和他的同黨一路無情的斬除異己,1793年時,革命政府設立了由12人組成的監視委員會,他們收到命令要監視每一個可疑的前朝貴族、剛從國外歸來的國民、外國人、猶疑不定的政府官員等,多次確認其身分,必要時甚至可以逮捕他們。

歷史學家認為,當時大約有50萬人成為該組織的眼中釘,對於法國境內的諸多小城鎮來說相當殘忍,鄰居之間彼此猜疑,所造成的結果簡直不堪設想。

18-19世紀時,各國有關當局設立「黑室」(Cabinet Noir,法文黑色櫥櫃之意)來監控目標人士的所有信件。這個「辦事處」通常和郵局設在同一棟大樓哩,經由許多神不知鬼不覺的技巧取得信件,再以高超的技術拆開複印,並完好無缺的密封起來送回郵局,最後,這封信會乖乖地來到完全不知情的收件人的手中。

然而,這項手段使得英國捲入一場醜聞中,1844年倫敦黑室遭舉發,竟偷看給義大利流放作家馬志尼(Giusseppe Mazzini,義大利建國三傑之一)的信件,民眾對此感到十分憤怒,他們不敢相信政府居然監視人民,還私自洩漏消息給那不勒斯當局,使他們有證據得以處決馬志尼的革命夥伴。
間諜也有談判技巧

1922年美國主辦華盛頓會議,邀請各國共同商討海軍裁武問題,與會者有英、法、義、日等共9國,不過他們卻私下竊聽、翻譯代表團和母國的通訊內容。但是,多虧美國密碼局(US Cipher Bureau)提供的「談判技巧」,政府官方於1919年找出從古至今各國間諜的歷史發展,幫助美國在多國的條約及協定中擔任協調者的角色,避免掉不必要的海上武裝戰爭。

美國前國務卿史汀生(Henry Stimson)於1929年宣布關閉密碼局,他說:「真正的紳士不會看別人的信。」

在二戰後,美國人普遍認為紳士需要一個永久的監視系統,冷戰時期的鐵幕存在,使得間諜出現在日常生活裡,這情況尤其在東德地區特別嚴重,近40年史塔西(Stasi,德國國家安全機構)都監視著當地居民並回報最新狀況,以平定動盪不安的社會。

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史塔西已經成長茁壯,由91000名警官組成,而動態的通訊網絡則涉及近20萬人。東德的監控系統使用現代科技結合大量的人力,已將政府的偵查能力擴展到令人無法想像的規模。
美國加入間諜行列

美國在二戰後也加入這個「監控人民」的行列,蒐集並監視所有進出的電報資訊,而這都是「Shamrock計劃」的一部分;另外,他們還擬定了一份公民的觀察名單,監控他們是否有傳播任何反政府活動的資訊,這則屬於「Minaret計劃」的一部分。

最終,這些行動由新成立的美國國安局接收,兩個計劃皆在1975年美國國會調查後宣告終止。

38年後,NSA又再度重現「Shamrock計劃」,甚至還加入了資訊時代的新科技,而接下來的發展,又走回二戰初期的老路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