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感冒,西方面對的是空藥櫃

英國各大報章周二(25日)均在頭版頭條報道中國股市暴跌引發全球震蕩的「黑色星期一」。

No-medicines-to-cure-China-stock-market-crash

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標題是《中國『黑色星期一』籠罩市場 全球股市出現拋售》。

而《每日電訊報》的新聞標題是《黑色星期一可能導致新的金融危機》。

《獨立報》的頭條標題則比較簡單直接,《市場跳水》,而在新聞摘要中則寫道,「中國『黑色星期一』讓全球股市蒙上陰影」。

《衛報》的新聞標題《中國被敦促結束市場動蕩》。

此外,英國各大報章今天也紛紛發表社論,分析中國股市暴跌的意義和影響。

《泰晤士報》的社論以《中國的大跌(Great Fall of China)》為標題

文章說,中國股市的問題部分是因為中國政府笨拙的市場干預行動。雖然在兩周前理智地把人民幣匯率調低,但是隨後看到人民幣明顯下滑,卻又失去了理性兒進行干預。而中國官方決意控制貨幣匯率的做法使投資者很難評估中國股市的合理價格。

文章指出,雖然中國央行承諾進一步利用市場力量以及進行架構性改革,但中國政治領導層卻把阻止經濟增長放緩作為首要任務。

因此,文章認為,目前中國股市危機的根源是北京意向的不明朗以及中國經濟的真實狀態。換言之,沒有人知道究竟中國的經濟狀況有多糟糕。

文章稱,很明顯,中國經濟放緩的速度遠比預測快的多,但同時表示,造就中國世紀的一些經濟基本因素仍然存在,而需要做的是透明。

文章最後建議,中國必須讓市場力量更自由地發揮作用,並且加速從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向本地消費型經濟轉型。

《衛報》社論的標題是《中國感冒 西方面對的是空藥櫃》

文章表示,自從促成了股市的泡沫,吸引普通百姓進入股市之後,共產黨掌權者對股市崩盤非常擔心,因此推出了限制出售股票,並讓公營機構入市買股等措施。但這些措施並沒有讓大家鬆弛了神經,反而出現了新的擔心,那就是為什麼這些措施是必要到。

文章認為,兩周前,中國政府決定調低人民幣匯率,雖然官方解釋說,這是一個的根據市場情況調整的務實措施,但是也有人將此看作是早有預謀行動的一部分,目的是警告外界中國已經開始動用其龐大的外匯儲備燒錢,這也引發更多的恐慌,擔心中國可能為了扭轉經濟困境而耗費更多的外匯儲備。

文章指出,雖然目前北京肯定並非缺乏應對措施或者財政實力,但世界已經失去了以往的那種盲目信心,認為中國往往秘密行事的政治決策過程最終會帶領國家走向更大的繁榮。

文章總結說,周一對於華爾街來說就像過山車,而且股市再次大跌的陰影仍會影響市場。這不光是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這次已經不能再使用2008年曾經使用過的彈藥,因為利率和石油價格已經處於降無可降的水平,政府也已債台高築。

2008年,(西方政府)曾有承諾說,要在更堅實的基礎上重建經濟,但至今這一承諾並沒有兌現,反而在面對來自東方的風暴面前,西方受到的影響比以前更大了。

《泰晤士報》的社論主題是《中國得到了經濟學上的沉重教訓》

文章說,中國這次獲得了一個傳統經濟學人早已知道的規律,那就是你不能控制市場,而且經濟絕對不會直線發展。其實,那些相信中國特殊的獨裁式、政府掌控的資本主義模式會打破傳統經濟規律的看法一直都是蠱惑人心的。

此外,中國從出口及投資導向的經濟過渡到以內部需求為主經濟的轉型特別困難重重。因此,中國經濟放緩的部分遠高於增長的部分。

文章還認為,中國政府製造了目前的經濟泡沫。在2008年西方金融危機後,中國曾經推出史無前例的刺激經濟計劃。而在此結束後,又大幅度擴大信貸,其中許多都投入了房地產市場。

隨後,當地產市場冷卻後,中國政府又助長了股市投資浪潮,而且許多投資者相信,在某種程度上,他們投資的金錢最終會由政府包底的。

文章也指出,中國現在佔全球經濟的比重遠大於以往,而且對全球的投資情緒和信心的破壞也會比以前大的多。

中國經濟放緩有可能導致新興經濟國家出現一連串的債務和貨幣危機。因此政策制定者必須要避免再次出現「貨幣戰」,也就是通過貨幣貶值來提高本身的競爭力。

《金融時報》的社論則認為,《黑色星期一突出了中國的艱難抉擇》

文章認為,中國對股市動蕩最初的反應並不令人信服,包括注資2000億美元救市,限制出售股票以及指示養老金購買沒人要的股票。這些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文章指出,中國面對的經濟挑戰是巨大的,一方面,中國正在進行增強內部需求的經濟改革導致投資放緩。出口也不再成為中國的救世主。不過,文章認為,中國還是有迴旋空間的,至少它更是一個債權國多過債務國。

文章表示,雖然北京方面不需要恐慌,但政府需要想清楚如何刺激內需,而且必須對外公開其結論,因為市場需要對中國經濟改革計劃有信心。

文章還說,其中不光是中國面對艱難的抉擇,美國聯邦儲備銀行也是如此。最新的股市動蕩也提醒大家投資是有風險的,而且不應由中央銀行來承擔保護人們資產價值的責任。西方發達經濟近年來可能已經忘記了,但中國公眾會開始認識到,這一切都是新常態的一部分。■

轉自:BBC 中文網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