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侮辱「公義」,還港大安寧!

原姿晴:前傳媒人,現任職顧問

港大校委會日前否決任命陳文敏為副校長,這場風波未休,網上又展開另一場戰事,為了學生會會長馮敬恩不理保密規定,選擇性「爆料」,「披露」了部分反對任命的委員會上的言論,而被譴責及面臨懲處,有人發起網上「撐馮」運動,大家由花生友加入戰團,臉書一夜洗版。但是按一個like,、一個share容易,挽救一個深陷政治泥沼的高等學府卻舉步維艱。

Do-not-insult-righteous

利申,身為港大人,筆者對於陳文敏的任命與否本來沒甚麼意見。但過程中,看到校委會、學生會、以及校友等其他持份者之間嚴重地缺乏互信、爭駁愈趨政治化。

指控欠實據 爭端趨政治化

記得今年較早時間,有號稱公信力極高的報章「爆料」說港大物色委員會已一致推薦陳文敏任副校,而部分校委會成員則收到「極具影響力的政府人士」電話,勸他們否決任命陳文敏,當時沒有憑據的指控,很快給物色委員會及校委會成員澄清了沒有其事。

今回,馮敬恩與港大關注組召集人葉建源一口咬定,目前校委會組成及任命制度「不公義」,特首和校外人士可操控大學,影響學術自由和院校自主云云,但證據呢,欠奉。

事實上,現時港大校委會二十二名成員只有七人由特首委任,而這七人之中,其實只有紀文鳳和李國章是本屆特首梁振英新委任的,其餘五人自上屆政府已經在位,他們都是在社會上獨當一面並有德望的人士,真的可以輕易被操控嗎?

增校外委員為提升管治質素

馮葉二人,力批校委會組成以校外人佔多數,故中共或梁振英隨時可通過這些「代理人」干預港大甚至其他院校的內政云云。但事實又是如何?相信馮同學和很多校友也不知現存的校委會架構是源於○三年的港大改革。當時,由哈佛大學前校長胡德泰教授、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前校長賴能教授和時任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李國能等組成的重量級專責小組,檢討港大大幅落後於國際水準的管治及管理架構,繼而在報告中提出校委會人數由五十四人大幅減至十八至二十四人,同時提出校外人士比例要由當時的五分三增至三分二,以引入更多校外人士的客觀獨立看法,改善校政,亦更能回應社會。

這一段易被遺忘的歷史發生時,馮敬恩相信才不足十歲。如果今天硬要把事情牽扯到政府身上,把這制度說成用來操控校委會去否決陳文敏的任命,未免太陰謀論了吧!

誰為「公義」定分界?

至於馮敬恩在會後的「爆料」,節錄個別校委一兩句說話並加以標籤化,沒有上文下理,大家又怎麼知道反對的校委真正的理據為何?起碼馮同學連陳坤耀有沒有說陳文敏沒博士學位也弄錯了。加上馮敬恩上回打開大門引領學生衝擊並禁錮校委、事後又一時說不關自己事,一時又狂言「以武制暴」,今回又破壞保密制,敢問馮的說話可以盡信嗎?多次肆意違規,敢問誰才真的令港大禮崩樂壞呢?

馮敬恩說為了「公義」所以泄密,然而,那些指控是否屬實?所謂的「公義」如非基於事實、如非有真憑實據又是否公道?■

原文轉載自《星島日報》2015年10月2日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