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第一天,美國再次陷入了沉痛的悲傷。校園槍擊案再度發生!這一次,悲劇發生在俄勒岡州羅斯堡的烏姆普誇社區學院。當天上午,一名槍手闖入了學校,向教室裡的師生們開火,造成至少10人死亡,7人受傷。在與警察的交火中,這名槍手當場身亡。
在中國人的印像中,這個持槍合法的國家,每年都會發生大大小小的槍擊案。傷亡少則數人,多則幾十人。這個號稱每個公民都有武力反抗政府的國度,槍支的廣泛持有,早已成為社會毒瘤,號稱保護自我,其實讓每個人無時無刻不在暴力的威脅中。
美國的槍擊事件到底有多可怕?
推特上,一個估計是來自澳洲的網友發文說:「在澳洲,只要新聞報導的開頭是『發生了又一起槍擊事件』,我們根本不用問是哪裡,肯定是美國。」
一家網站根據媒體的報導,羅列了2015年在美國境內發生的大規模槍擊事件。數據顯示,2015年截至9月29日,274天,294起大規模槍擊案。赫芬頓郵報也列出日曆表:僅僅是校園槍擊案,全美今年已經發生了45起。
美國在短短3個月內,就發生了多起讓全世界震驚的血腥槍擊案:6月,南卡羅來納州一個黑人教堂遭槍擊;7月,美國海軍後備中心發生槍擊案;8月,兩名記者在弗吉尼亞州進行早間直播連線時遭槍殺;9月底,芝加哥發生了連續的槍支暴力;10月才第一天,俄勒岡州烏姆普誇社區學院又上了頭條……
這哪是奧巴馬說的「美國是全球唯一每隔數月就會發生大規模槍擊事件的發達國家。」這根本就是每天都有大規模槍擊事件好嗎? !
據報導,兇手是一名26歲的男子,克里斯•哈珀•默瑟(Chris Harper Mercer),並非事發學院的學生。 1日上午,他穿著防彈衣,帶著3支手槍、1支步槍和大量彈藥,走進了烏姆普誇社區學院。
據18歲的女學生阿納斯塔西婭•博伊蘭(AnastasiaBoylan)回憶,默瑟走進教室,對正在上課的教授說:「為了今天的行動,我已經等了很多年」,他隨後擊斃了教授。驚恐的學生們全部趴在地上躲子彈。在換子彈的間隙,默瑟命令學生們站起來,並且詢問他們是否是基督教徒。
默瑟說:「太好了,你是基督教徒,一秒鐘之後你將會見到上帝。」
然後,無情的射殺。
博伊蘭後背受到槍傷,躺在地上「裝死」,最終得已生還。
接到槍擊案消息後,道格拉斯縣的警員們趕到現場,與默瑟爆發了槍戰。交火中,默瑟死亡。警方隨後在至少兩間教室裡發現了死者和傷者。
烏姆普誇社區學院不是一家傳統學院,和一般的大學不一樣,這裡的學生大部分是成年人。 2013-2014學年,該校有13600名學生,平均年齡是38歲。學校所在地羅斯堡只有約22000名居民,治安一直很好。數據顯示,2009年至2012年,這裡沒有報告過任何一起襲擊、性侵犯、私藏武器等犯罪,甚至連搶劫都沒有。唯一記錄在案的犯罪是入室盜竊。
如此一片「安樂土」,居然發生了這麼血腥的槍擊事件,讓所有人大跌眼鏡。
當然,再也不會有人知道,26歲的默瑟為什麼會策劃如此殘忍的行動。大家只能從他身邊人支離破碎的評價,來幫助大家勾勒一個」無情槍手」的肖像:
「他有點古怪,對事情很敏感」——戲劇課同學;
「他常常獨自一人在黑暗的陽台上坐著」——鄰居甲;
「每天穿同樣的外套,一件白色T卹、軍裝褲、戰鬥靴,光頭,深色眼鏡,不善社交」——鄰居乙;
「他看似是一名憤青,內心充滿仇恨」——鄰居丙。
同樣留下無限疑問的是在網絡空間中的5篇博客文章,其中一篇是致敬韋斯特·弗拉納根的——弗吉尼亞州槍擊兩名新聞記者的兇手。調查者發現,這些博文作者的電子郵件地址和默瑟有關。
8月31日,那條對弗拉納根帶著近乎變態的崇敬之情的博文寫道:「我已經註意到了,這麼多人獨自默默地喜歡他。當他們灑一點點血時,全世界就會知道他們是誰。一天之內,他從默默無聞都家喻戶曉,他的面孔從每一個屏幕上閃過,他的名字從這個星球上每個人的嘴裡蹦出。似乎你殺的人越多,就越能成為眾人的焦點。」
槍擊事件發生後,全美陷入一片悲傷。俄勒岡州州長凱特•布朗當即下令,直到10月2日日落之前,俄勒岡州所有公共場所降半旗,以紀念在這次槍擊事件中的受害者。
最崩潰的是奧巴馬。在白宮網站上的視頻中,他陰沉著臉,發表了任期內第15次與槍支暴力有關的聲明。對,你們沒有看錯,是第15次!講話講了15次,下面人還沒有落實自己的講話精神,甚至連立個法都通不過,也難怪他把沮喪、悲痛、挫敗全寫在了臉上,甚至罕見地露出了「憤怒」的表情。
在超過12分鐘的講話中,他向遇難者表示了哀悼,再次呼籲通過嚴控槍支的立法,以避免槍擊慘劇反復發生。他使用了「慣例」一詞,來形容不斷發生的槍擊事件、槍擊事件之後媒體的相似報導以及他本人多次呼籲「控槍」。奧巴馬很無奈地說,希望在總統任期結束前不必再發表類似的講話、不必再向槍擊案受害者致哀,但多年的總統工作經驗告訴他,現在沒辦法做出這樣的許諾。總統做到這個份上也真是夠鬱悶的,「不能對槍支管控立法」注定要成為他總統生涯中的遺憾了。
一起來看看一個特殊群體在媒體或者社交媒體上的表態。
希拉里•克林頓:又一起令人沮喪的槍擊案發生了。我們需要進行合理的槍支管控、拯救生命,我會盡一切努力去實現這一點。
傑布•布什:為烏姆普誇社區學院的遇難者、受害者以及在這起慘絕人寰的悲劇中受到傷害的家庭祈禱。
唐納德•特朗普:向恐怖的羅斯堡、俄勒岡槍擊案中的遇難者及其家屬致以我最溫暖的哀悼。
本•卡森:槍支管控並非解決問題的方案。問題是人們的心理。我們需要關注個體的心理健康問題,捕捉預警信號,提前識別這些存在心理問題的人群。
馬丁•奧馬利:發推特不能停止這樣的悲劇,思念和祈禱也無法停止。只有真正的槍支改革可以停止幾乎天天發生的大規模槍擊事件。
伯尼•桑德斯:必須停止互相指責,馬上開始製定好政策的艱難工作。
……
名字看上去很眼熟吧?沒錯,他們是美國2016年大選的候選人。正值美國大選期間,各候選人對槍擊事件的表態,非常耐人尋味。
有哀悼的,有反思的;有明確呼籲控槍的,也有顧左右而言他的。提醒各位關注幾個看點:
1.強硬的希拉里女士和奧巴馬是站在同一條戰線的,旗幟鮮明地呼籲槍支管控;
2.大嘴特朗普居然沒有向任何人開砲!他什麼時候變得這麼溫情了? !
3.「總統世家」混出來的傑布•布殊甚至根本都沒有提到「槍」這個字眼;
4. 傳奇醫生卡森提出了輿論關注的另一個話題,「美國人的心理健康」;
5. 聯邦參議員桑德斯不小心說了實話:在美國製定與槍支相關的好政策是「艱難的」。
看明白了嗎?在幾乎天天發生槍擊案的美國,在已經有這麼多無辜生命喪失在槍口下的美國,關於槍支議題的輿論還是割裂的,意見還是有很大分歧的,嚴控槍支的法律還是怎麼都通不過的。
甚至連總統談一下這個話題,都會面臨著各種質疑。奧巴馬發表聲明後不久,就有媒體迫不及待地跳出來,指責白宮把俄勒岡州的槍擊事件「政治化」。質疑者們攻擊說,白宮不僅沒有向仍然在困境中的州政府提供聯邦援助,反而還有閒心來呼籲槍支管控的立法,奧巴馬真是懂得利用一切機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奧巴馬顯然早有準備。在聲明中,他就表示,一定會有人批評他把槍擊案「政治化」,但現在這個問題應該被「政治化」,美國應該做出正確的政治選擇,選民應該把槍支安全作為自己的當務之急,催促議員們也來表達這樣的觀點。
俄勒岡州慘案,再一次挑動了美國人最脆弱的一根神經:槍支管控。
在美國,公民持槍是憲法修正案賦予的權利。美國有14萬個合法槍支銷售點,是麥當勞數量的10倍。美國人口占世界人口4.4%,但民有槍支數量佔世界民有槍支數量的一半,美國平民持槍超過2.8億支,幾乎是人手一槍,數量還在持續上升。
槍在美國的確很普遍,甚至可以說是根植在美國的基因中、滲透在美國的血液中。美國人對於槍的概念和中國人對於槍的概念很不一樣,在美國買槍就和女人買包、男人買車一樣普通尋常。甚至在有些地方,男孩成年的標誌就是在生日那天收到父親送的一把槍。真是匪夷所思吧,聽上去就像是給兒子買了一個玩具。
當然,除了歷史和文化因素外,持槍者背後的利益集團對決策的影響也不容小覷。其中,最牛的一個組織叫全國步槍協會。據說,每年活動經費動輒上億美元,組織嚴密,遊說能力非常強,對國會都能產生很大的影響,有協會官員甚至聲稱可以在三天之內向國會發出50萬封信件。會員眾多,手上握著選票,政客們哪敢輕易得罪這個協會,更別說輕易談控槍了。
一項民意調查顯示,2000年至2014年,認為持槍能使住所變得更安全的民意比例從35%上升到了63%。 2014年,支持禁槍的民意比例是26%,遠低於1959年的60%。
但此刻再看這些冰冷的數字,真是覺得諷刺。明明是本意要讓人產生安全感的槍支,最終卻帶給美國社會最大的創傷。
槍擊案——譴責槍擊案——呼籲控槍——不了了之——再次發生槍擊案——再次譴責——再次呼籲——再次不了了之。
美國怎麼樣才能走出槍擊案的怪圈?
沒有人能給出答案。■
文/曾久久(發自美國舊金山)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