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幾間大學學生會繼續搞大大小小的動作,其實都是佔中事件的盪漾餘波,可以鬧一些新聞,可以製造一點麻煩,但結果注定是徒勞無功,於大局並無影響。
這些政治動作,有大有小。大的如廢止行政長官擔任這些大學的當然校監,又或者要求削減政府委任大學校董會成員的權力;小的包括滋擾校董會正常的工作和會議進行,又或者阻止警隊進入大學進行年度的招募。
警隊大學招募 影響不大
先不討論大的動作,就挑最小的事項分析一下。過去也有蒙着面孔、戴着口罩,自稱是大學學生去阻止警隊代表到大學進行招募活動。但看一看數字,申請加入警隊的人數有沒有減少了?沒有;大學生加入警隊的意慾有沒有減低?沒有;警隊招聘有沒有比前困難?沒有。
這些答案都不是憑空杜撰出來,而是有數字依據。所以就算經歷了佔中,部分學生被組織起來參與一些激進的運動而和警方有正面衝突,但大學生加入警隊服務的熱情不減。就這一個小小的題目,就已經說明了許多大事情、大道理了!
早在三年多前,個人已經撰文指出一個現象,就是輿情和民情有很大程度的落差,輿情在某一程度上可以影響民情,但兩者並不一樣。媒體報道有一定的局限,就算力求中立客觀的電視新聞也免不了,300人起哄可以迫爆鏡頭畫面,但300人就是300人了!
學生會激進行動 各自為政
學生運動也是如此,一般大學生和學生會以及其領袖的關係是非常微妙的,學生會能否動員學生參與,受許多條件制約的。而一般激進的行動,每間大學的支持分子大約都是50到100人左右,這些才是學生會,又或者學生領袖的主力骨幹。
大學之間可以互相支持、互相調動,加起來也是幾百之眾。其他一般的大學生,不會出面指摘這些激進行動,但也是適當地、巧妙地調節。閒日空堂可參加集會,考試期間又當別論。在佔中時,他們會到金鐘大台集會,但清場限期後繼續抗爭就不會奉陪了。
非理性、不計後果的激進行動,就是這個班底,而且也是各有山頭,各自為政,時分時合,時鬥時爭。警隊到大學校園招募,主要是為學生提供個方便。學生會從中作梗,大學生也無所謂,多行一段路就是了。套用中美交往經常用到的詞語,就是要分清楚甚麼是「核心利益」,大學生當然明白甚麼是他們的「核心利益」。
大學生深明 核心利益所在
大學生明白甚麼是自己的「核心利益」,所以不會盲目支持激進行動,又或杯葛,不去投考警察、不去投考公務員。同樣大學自己也明白甚麼是自己的「核心利益」,大學一年拿多少政府的津貼,拿多少研究資助,要求政府撥多少地,這是最基本的結構性關係。這種結構性關係,大學自己比誰都清楚,這種結構性關係沒有根本性的改變,學生會領袖叫的都是空口號,鬧着玩而已!■
原文轉載自《經濟日報》2015年10月23日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