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著名軍事理論家、空軍少將喬良在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主辦的薊門法制金融論壇上表示,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鉤成就了美元霸權和金融帝國的地位。但互聯網帶來的電子貨幣、移動支付的去貨幣化趨勢,將最終消解美元霸權,這意味着可以預見的未來,金融霸權將不復存在。
一次世界大戰後,國際貨幣體系分裂成幾個相互競爭的貨幣集團,各國貨幣競相貶值,秩序紊亂。二戰後,美國的國際地位因其巨大的黃金儲備而空前穩固。在此背景下,以黃金為基礎、美元為最主要國際儲備貨幣的布雷頓森林體系於1944年誕生。
按照協定,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鈎,各國貨幣則與美元掛鈎,並可按35美元1盎司的官價向美國兌換黃金。當時,美國擁有的黃金儲備高達2.5萬噸。
這個看上去像金子般的承諾,實際上成了美元的絆腳石。美元的貨幣發行權受到黃金的制約,因為只要多印35美元,就應在金庫里多儲備1盎司黃金,對於渴望無限信用擴張的美元來說,美國的黃金儲備有限。
作為國際儲備和結算貨幣,美國有責任為全世界提供流動性,輸出美元。但不斷輸出美元就需要美國的商貿公司不斷進口各國產品和資源,這使美國的資產負債表呈現逆差。布林頓森林體系的致命缺陷由此暴露出來:如果美國想維持自己的收支平衡,就只能放棄對國際社會的美元供應,從而引起國際清償能力的不足;而要想美元流到世界各地,美國則必然出現長期貿易逆差,這又會影響人們對美元的信心。這就是經濟學中著名的「特里芬難題」。
直到1965年,時任法國總統戴高樂率先向美國發難,將全部外匯儲備取出從美國手中換回黃金。此後,荷蘭、德國等外匯順差國紛紛效仿法國,拋出美元兌換黃金,美國黃金開始大量外流。
美國人在二戰後愚蠢地連打兩場戰爭更加劇了黃金的流失。「朝鮮戰爭,美國鎩羽而歸;越南戰爭更慘,打掉了8千億美元,而當時美國GDP僅不過2萬多億美元,8千億的戰爭消耗意味着大量黃金的流失,美國人扛不住了。」
由於美國黃金儲備再也支撐不住日益泛濫的美元,1971年8月15日,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宣布關閉黃金窗口,美元與黃金脫鉤。這一無奈之舉實際上鑄就了美元霸權地位。美元與黃金脫鉤后,美國大量印鈔,通過向全世界不斷輸出美元,美國把全球納入了美元體系,最終建立起了遍及全球的金融殖民帝國,在此後的40年裡,美國的GDP飛速增長。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金融帝國,也將是最後一個。互聯網已使貨幣高度電子化,網上消費、遠程交易正在驅逐實體貨幣,而沒有了實體貨幣,美元的霸權也就無從談起,「人類將進入每個人都可能創造個人信用的時代」。
在這一大趨勢下,中國未來基本不可能再去強行謀求另外一個貨幣霸權,因為那將是一種沒落和過時的模式。不過,雖然人民幣未來不會有可能像美元那樣一統天下,但立足於當前的現實需求,中國還是應謀求在貨幣霸權消失之前,讓人民幣成為被廣泛使用的國際儲備和流通貨幣,因為只有這樣,才有利於中國更好更快發展。
美國樂觀油價暴跌 意圖重創俄羅斯經濟
以沙特為代表的海灣國家繼續維持高產,導致全球油價低迷,而這或與美國縱容有一些關聯,直接目的是使俄羅斯承受沉重的經濟打擊。
目前全球原油價格依然在低位徘徊,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紐約原油期貨價格和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分別下跌了30%和35%。
一直以來,原油供應過剩是打壓國際油價的根本因素,然而歐佩克繼續維持高產、伊朗原油解禁等因素讓國際油價繼續深跌。
按說,布雷頓森林體系破裂以後,美元就錨定在石油上,油價的美元結算成為了美國的命根子,美應樂見油價高企才對。而現在美國似乎對油價的暴跌坐視不管,這也令眾多投資者、分析師感到困惑。不過,有分析認為,油價斷崖式下挫不單純是經濟低迷導致的,背後顯然是美國對中東富油國的縱容。
雖然不能確認美國是否與沙特等國存在默契,但從目前呈現的幾個現象看,似乎又不無關聯。
首先,沙特對於敘利亞政權絕不能容忍,因為沙特是遜尼派政權,敘利亞則是什葉派分支阿拉維政權。沙特等國積極支持敘利亞「反對派」,背後的核心因素就是縱貫整個阿拉伯世界的什葉派與遜尼派之爭。
而俄羅斯之所以堅決支持敘利亞政府,除了有塔爾圖斯港這一俄在海外唯一基地的因素外,更因為俄羅斯經濟嚴重依賴原油出口,其一半左右的財政收入均來自原油和天然氣。由於烏克蘭問題,美國拉上歐洲制裁俄羅斯,直接結果是俄羅斯外匯儲備從4000億降低到2000億,這個時候普京走投無路,只有通過以打擊ISIS為由,在產油區打仗,製造緊張局面,意在把油價推高。俄的這一行動當然直接阻斷了沙特等海灣國家推翻敘利亞阿薩德政權的進程,沙特等國十分惱火,而他們能對付俄羅斯的唯一武器就是石油。這應該就是沙特等國堅持增產降價的主要原因,這也應是美國對沙特的行動樂觀其成的主要原因。
可以做這麼一個設想:在這樣一個時點,如果全球油價出現暴跌,俄羅斯石油出口收入將下降,同時在西方的制裁壓力,和盧布下滑的雙重作用下,俄羅斯也必將承受更加沉重的經濟打擊,加速其國內政治風險的爆發。
從另一方面看,對沙特來說,增產降價是一把雙刃劍,除打擊俄羅斯外,還能順便打擊美國頁岩氣頁岩油企業,可謂一石多鳥。事實上,去年一年美國就有1萬家頁岩氣頁岩油公司倒閉。雖然美國可能不願意看到這種情況發生,但在戰略考量之下,與撂倒俄羅斯這一令人頭疼的對手比起來,美國或許願意承受油價下跌給自己帶來的經濟損失。
值得注意的是,有分析人士還翻出歷史指出:美國操縱石油價格的經濟戰術屢試不爽,一點都不稀奇。
其中,上世界70年代初,蘇聯60%的外匯收入來自於針對西方的油氣出口。油價的迅猛上漲導致蘇聯國內相關製造業快速膨脹。而石油出口的收入,成為了蘇聯賴以維持軍備建設的關鍵。然而好景不長,1985年,在軍備競賽如火如荼之時,美國誘使沙特大量增產,導致油價從30美元快速暴跌至10美元,儘管之後一度反彈回15美元,但是仍然無法拯救蘇聯財政垮台的宿命。■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