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港澳事務的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訪港,他開宗明義,稱今次來港是要「看、聽、講」,民意代表宜把握機會,誠意溝通,負責任的傳媒也應如實反映社會正反意見而不是只把阻礙溝通的無形「水馬」放大,再放大。
相信張德江是會「看」到「水馬」的,無論是現場還是透過傳媒報道,他都應該「看」到,但他更希望「看」的是他自2004年,上次來港的12年以來,香港的新變化。行程中,參觀科學園、公屋地盤及安老服務設施等,相信可展現香港在創科、公共房屋及安老三方面的工作和成就,若個別傳媒刻意忽略了以上現況而只報「水馬」6呎似堡壘,又或誇大封路改道對公眾的不方便,就並不公允。
有人質疑示威區位置、封路、巴士改道等措施是否過於小題大做,妨礙了示威者表達意見及市民的權利,但「小心駛得萬年船」,行事謹慎,還是應該的。雖然不少港人會認為今次警方以「反恐」級別,高度戒備得太「大陣仗」,但退一步想,若「出了事」,縱使總有小部分人會幸災樂禍,但相信大部分港人都不願見,因此,今次高度戒備相信是當局經評估風險後所作出的適當安排,無可厚非,那並不在於是哪一個國家的領導人,何況有些人士的可疑行動,例如擬買無人機的消息又偏在這敏感時刻曝光,實在難免令人在保安方面一再嚴加防範。
安排中,張德江不但會「聽」到港府及特首有關工作情況,相信他也會透過會見包括泛民代表在內的立法會各黨派代表及行會成員,並與社會各界的會面,「聽」到對「一國兩制、港人治港、貫徹落實基本法」的建議及要求,若傳媒只聚焦「水馬」或獅子山上的標語,而忘記了好好利用時機,透過自己平台,翔實報道。關乎香港福祉的大是大非從來遠勝於捉錯用神的細眉細眼,也來得更有意義。
我們不是要求傳媒報喜不報憂,封路、巴士改道等臨時安排,固然要圖文並茂,標示受影響區域,知會公眾,但刻意放大「水馬」圖片,無助為今時的社會情緒作疏導。
張德江既「講」「一帶一路」,又會在不同場合發表講話,傳媒如能準確、持平地報道他對港的期望和看法,並藉此機會,多持平地反映港人對香港民主民生發展的意見,就不必擔心領導人訪港只會偏聽而未能看到、聽到事實的全部及真相。
今時的社會狀態,多由矛盾和鬥爭所造成,假如大家先看看或聆聽不同意見,而傳媒今次又可從大處着眼,多行幾步,持平地展示及報道各方意見及建議,幫助溝通,才是香港之福。■
原文轉載自《晴報》2016年5月18日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