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為了減肥,運動前後都不敢吃東西,或是只吃蛋白質。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助理教授吳映蓉表示,運動前後都要吃,而且要吃碳水化合物,才能真正「增肌減脂」。
吳映蓉表示,要真的瘦的健康、養成良好體態,一定要搭配良好的飲食,尤其運動前後都要吃,才能增加身體的肌肉。
很多人運動前只吃蛋白質,其實在運動前1小時應補充優質碳水化合物,避免身體透過分解肌肉產生能量。吳映蓉解釋,運動時,人體會消耗肝醣作為能量來源,如果不事先補充肝醣,身體反而會消耗肌肉,導致動的越多、肌肉減的越多,容易復胖。
吳映蓉建議運動前應補充優質的碳水化合物,包括地瓜、玉米、馬鈴薯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如此一來,可以提升肌肉內的肝醣,讓運動可以更持久。
運動完後,許多人以為最好忌口,才能達到瘦身效果。吳映蓉卻認為一定要吃,且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應達到3比1至4比1,此時吃進的營養,會迅速運至肌肉幫助修復而非製造脂肪,反而不容易發胖。
她解釋,運動後尤其是做重訓(肌力訓練),身體會需要修復肌肉,此時吃下的東西會幫助長肌肉,而不是長脂肪。進食碳水化合物,可以幫助身體分泌胰島素,進而刺激肌肉的形成,因此運動完後一定要補充。
擁有美國體能專家執照的台灣藝人戴祖雄說,運動後有所謂的「黃金補充期」,他都會盡量在半小時內進食,讓身體「補回來」。飲食的份量視運動強度、個人體重而定,以他為例,重訓後會吃一個鮪魚三明治、一條蔬菜棒,以及一小瓶的無糖優酪乳。
北醫大保健營養系主任謝榮鴻說,健身教練較缺乏營養學知識,傳遞的觀念可能是錯誤的。他認為運動的重點不在減重,而是養成良好的體態,其中關鍵就是增加肌肉量。
而營養師對吃的健康很有一套,卻很少顧及運動。
吳映蓉說,以往營養師著重在「吃」,多是照本宣科,鮮少真的「實踐」。其實,運動和飲食同樣重要,如此才能擁有真正健康的體態,以及良好的體力。她表示,人們每週應該至少運動3次,每次30到40分鐘。■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