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政變的埃爾多安 發動了「二次政變」槍口更對準西方

占豪

土耳其7月16日凌晨爆發軍事政變,最終埃爾多安政府竟然靠互聯網社交媒體挫敗了政變讓人充分感受到了互聯網社交媒體的威力。政變發生后,埃爾多安政府迅速展內部大清洗。據美聯社的消息,土耳其發生未遂軍事政變后,該國內政部已解除了近9000名官員的職務,其中包括30名省長。此前報道稱,土耳其17日繼續擴大對軍事政變支持者的逮捕,軍隊和司法系統中被捕的人數達到6000人,其中包括中高級軍事將領和近3000名法官。

Secondary-coup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土耳其在軍事政變失敗后,埃爾多安政治集團實質上是發動了「二次政變」,即藉助軍事政變這個機會,對自己的政敵、反對派別進行大清洗。這種清洗,在土耳其政壇的動靜之大恐怕客觀上會超過軍人政變成功情況下可能對土耳其政壇進行的清洗。埃爾多安政府經過這樣的清洗,至少在現階段權是得到鞏固,權力得到了集中。

然而,更加令人意外的是,因為這次政變,土耳其和美國為首的西方開始交惡甚至有些決裂的意思。根據土耳其政府的說法,美國是支持了土耳其政變,這次政變的指令來自美國賓州。對於土耳其的指責,美國國務卿克里進行了明確反駁,稱土耳其是「誣告」。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直接向美國總統奧巴馬要求引渡「策劃」政變的居倫,而美國則要土耳其提供足夠的證據。

至於西方媒體,則一致引用居倫的說法,是埃爾多安政府「自導自演」策劃了這次政變。與此同時,土耳其對美國在土耳其的軍事基地進行了斷點,雙方氣氛明顯有些緊張,根本不像盟友關係。

那麼,這到底是否為埃爾多安「自導自演」的政變呢?美國及西方對政變是否知情?在其中又扮演了什麼角色?土耳其埃爾多安政府又為何與美國為首的西方交惡如此嚴重呢?

首先,關於埃爾多安「自導自演」的說法來自居倫,他主要是為了反駁埃爾多安關於他策劃政變的指控。至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媒體將這一觀點放大,根本原因在於埃爾多安政府指責美國策劃了政變。而且,埃爾多安要求在德國政治避難的請求被拒絕,這使得埃爾多安政府與西方的關係出現了急劇惡化。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一旦埃爾多單在土耳其有了更強的控制力,思想較為極端的埃爾多安政府對西方可能會有更大的傷害。

就政變過程而言,埃爾多安倉皇出逃,一度要在德國迫降避難,被德國拒絕後最後在伊朗降落。同時,考慮到軍機不但轟炸了總統府,還轟炸了埃爾多安度假時居住的別墅,這是要將埃爾多安置於死地的節奏。所以,所謂「自導自演」說從過程而言就不成立,就立場而言也不過是西方刻意進行的輿論戰而已。

那麼,美國和西方是否就土耳其政變知情呢?土耳其政變是否又真的是居倫一手策劃的呢?各方在其中又扮演什麼角色呢?美國對土耳其政變完全不知情的可能性非常低,埃爾多安對土耳其要爆發政變絕對不知情的可能性同樣非常之低,兩者一定都掌握了一些情報。

對於這次政變,美國直接參与策劃可能性並不是很高,是否間接參與也不好判斷,但應該說美國至少掌握了相應情報,即美國對政變應該是部分知情的。至於埃爾多安,考慮到其政權和軍方長期的矛盾,他一定感受到來自軍方的政治壓力和政變可能性,當然他應該並不知道具體計劃和時間。之所以如此判斷,一方面是基於埃爾多安在政變后的倉皇逃跑,另一方面是基於在政變被挫敗后他的系列有準備的行為。這些細節,說明埃爾多安政府對政變本身有準備也有應對,但並不知道軍人何時會舉行政變。

居倫運動在土耳其影響很大,在土耳其軍隊內也影響也很大,而且與土耳其政府自2012年以來逐漸走向決裂。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居倫運動在這一事件中一定程度上扮演了角色。但是,這事顯然並非居倫一手策劃,這次政變也不僅僅是居倫運動與埃爾多安政府之間的矛盾,而是軍隊與政府矛盾激化的結果。所以,這次政變本質上應該是部分軍人策劃的一出政變,目的是要推翻埃爾多安政權,並構建新的世俗政權。

至於美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知情、觀望、不阻攔的可能性最大,或者說是對政變樂見其成。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有二:

一、美國在中東的戰略布局因素

美國在中東的戰略布局依然是遏制、分化、瓦解、制衡,所以美國擔心中東出現一個做大的地區國家,哪怕土耳其美國也同樣擔心,因為一旦土耳其藉機做大,美國就將受制於人,土耳其就可以借中東要挾美國。

二、埃爾多安政府的戰略野心因素

一方面是美國在中東不想有地區大國做大,自己因此受制於人;另一方面是埃爾多安政府一直蠢蠢欲動,試圖借美國的中東戰略壯大自己,成為在中東地區有控制能力的國家的意圖。如此一來,美國在中東的戰略價值取向就與埃爾多安政府有了較大的差異。

當這種差異影響到了美國在中東的戰略,那麼當有一股力量試圖推翻埃爾多安政府時,美國就可能對此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事實上,也正是美國的這種態度激怒了埃爾多安政府,才有了土耳其要挾美國的劇情。

當然,在埃爾多安政府看來,西方是不守信用的,不但政治上背叛,甚至原來承諾的經濟援助也沒有兌現,至於加入歐盟更是沒有希望了。當埃爾多安遭遇政變,專機試圖降落德國進行政治避難時卻遭到德國拒絕,這都使得埃爾多安對西方國家有了憤怒感。這種憤怒感,必然會導致其在言行上出現反西方的態度。

不過,土耳其畢竟是北約國家,與西方是事實上的盟友,因此接下來也許土耳其與西方關係依然不睦,但雙方關係並不會因此決裂。當然,經此事件之後,北約的運行效率,美國、歐盟在中東的影響都會被削弱。

當然,我們需要指出的是,土耳其的這種政治清洗並不會讓土耳其國內的政治運行得更加平穩,反而會是加劇惡化各方對立,其內部政治張力必然大幅增加,社會穩定將會遭受更大挑戰。如此一來,埃爾多安政府對外很可能採取軍事冒險,對內則採取政治高壓,這種格局可能並不能持續很長時間就迎來新的爆發。因此,某種意義上說,土耳其是接下來大家重點關注的一個地緣政治爆發點,是可能增加世界運行變數的重要節點!■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