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欺負到咱家門口了,還等啥,幹他啊!

蔣校長

自打二戰後美國當上武林盟主,打的仗那可真不在少數,仗着老子天下第一,想欺負誰就欺負誰,就那流氓嘴臉,估計穿甲彈都打不透。整天舔着個臉,對中國的小動作從來就沒斷過,今天東海這兒鬧騰鬧騰,明天南海那兒攪和攪和,後天又噁心噁心你……作為熱血青年,誰看到這樣的消息不漲氣啊:「都欺負到家門口了,還等啥呀,幹他!」要說幹仗,開片這事兒還真不是那麼簡單。


近年來,隨着中國的實力越來越強,主張像美國那樣用武力解決麻煩的聲音,亦變得越來越多。

說實話,身為一個熱血中華男兒,面對部分國外勢力的無端挑釁,我也曾有過「國家應用武力給他們留下刻骨銘心教訓」的想法。我相信,只要咱們亮過一次劍,其他的宵小肯定不敢再無視中國的威嚴。

不過,冷靜下來一尋思,我卻是發現事情沒這麼簡單。

對當下的中國來說,除非萬不得已,像美國那樣用武力解決問題,真的不是上上之選。

首先,付出的代價太大,而且得不償失。

眾所周知,現代戰爭打的就是後勤,就是消耗。「大炮一響,黃金萬兩」,亦不是什麼玩笑。

事實上,現代戰爭就是個吞噬一切資源的無底洞,一個國家就算再有錢,也能被活活拖瘦,甚至拖垮。

以伊拉克戰爭對美國的消耗為例。

戰爭期間,美軍一個裝甲師或者機步師在全速突擊時,平均每天消耗彈藥5000噸,淡水2000噸,食品8萬份,油料60萬侖,若計入裝備損失的費用這些數字還會更大。 在戰鬥最為激烈的前15天,數十萬美英軍隊每天消費的美元都是數以億計。

另外,由於軍事行動較為特殊,為了適應地面作戰的需要,每個美軍士兵還配備了價值將近7400美元的自裝備。其中,作戰服的價值為56美元,防彈背心1584美元,頭盔139美元,野戰背包400美元,配備紅外瞄準鏡的M4步槍900美元,火箭筒和手電筒920美元,夜視儀需要3500美元。

除了這些外,子彈更是不可或缺。

據統計,美國在伊拉克戰爭中使用的子彈數量大概在十億顆左右,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按3元一顆計劃(事實上,在美元貶值等因素的影響下,美軍所用子彈的價格,只會比這更貴,而不會比這便宜),美國光子彈錢,就最少花費了30億美元。

很多小國一年的財政總收入,都沒有這個數字多。雖然武裝到牙齒的美國陸軍,已經花費不菲,但這跟海空軍的消耗比起來,只能說是小巫見大巫。

開戰僅半個月,美英聯軍便投射了超過8700枚精確制導炸彈和導彈。

要知道,「戰斧」巡航導彈在當時的造價約120萬美元(2008年後,隨着美元劇烈貶值,其造價逐漸變成了約190萬美元)。在開戰的前15天,美英聯軍光這種導彈便發射了700 枚,相當於把20噸黃金直接扔到了伊拉克境內。

而相對於高昂的戰爭消耗,在大規模戰爭結束後,美國在戰後的消耗,那更是誇張的令人咋舌。

相關數據顯示:從美國發起伊拉克戰爭,到小布殊宣布伊拉克戰爭結束,美英聯軍共花費了約2000億美元。

但是,時至今日,從伊拉克戰爭爆發算起,美國已經為此買單超過兩萬億美元。這意味着,包括婦孺在內的每個美國公民,平均都要負擔6600美元。而且,這種消耗現在依舊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是美國不想停下來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奧巴馬上台後,便曾明確表態要從伊拉克撤軍,可我們也看到了,美軍依舊沒有從伊拉克全部撤離。

最近,隨着俄敘聯軍準備在伊德利卜省展開軍事行動,美國更是高調宣布:美軍將繼續駐紮伊拉克,直至「不再必要」。

至於為何會這樣,相信很多網友都心裡有數。

歸根結底,雖然武力可以打敗一個國家,但卻很難征服一個民族的心!

就拿薩達姆被推翻後的伊拉克來說。

現在的伊拉克高層政治人物中,什葉派信徒居多,故而更願意親近同是什葉派掌權的伊朗、敘利亞,而非美國在中東的遜尼派盟友和以色列。另外,伊拉克民間的反美情緒,依舊非常嚴重。

也就是說,在上述背景下,一旦美軍全部撤離,那麼美國此前為伊拉克戰爭所付出的巨額花費,將很可能就此打水漂。

可如果不撤離,那麼伊拉克戰爭這個燒錢黑洞,就還會一直折磨美國。

簡而言之,伊拉克這個爛攤子該怎樣收尾,美國如今已然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尷尬境地。

所以,對於美國發起的伊拉克戰爭,很多專家學者都認為這是一場失敗的戰爭。其不僅影響到美國的國家形象(繞開聯合國,用一試管「洗衣粉」為借口發動戰爭),更是嚴重消耗了美國的國力。按照某些頗具調侃意味的說法:如果要問美國離跌落世界霸主寶座還差多少,那麼答案是——另外一場伊拉克戰爭。

由此可見,戰爭這東西,真不是隨隨便便可以打的。

看到這,部分網友或許會質疑:「美國不是也打過『大賺特賺』的戰爭嗎?既然如此,憑什麼咱們中華家不能成功複製?」

那麼,咱們中華家真能複製美國「越打越富」的成功經驗嗎?

對於這個問題,咱們不妨先看兩個美國發動戰爭,並且「大賺特賺」的成功例子。

第一個例子:1991年的海灣戰爭。
自這場戰爭爆發到結束,短短四十多天裡,美國共花費約1000億美元。不過,由於美國的盟友爭相掏錢買單,美國最後只承擔了約五分之一的花費,也就是約200億美元。後來的統計數據顯示,美國為此次戰爭的最終花費,約為300億美元。

那麼,這場美軍只犧牲了幾百人的戰爭,又為美國帶來了多少好處呢?
首先,為了報答美國的「復國之恩」,科威特在戰後,將價值上千億美元的巨額重建工程,幾乎全都交給了美國和英國。
其次,是軍火的大賣。

由於在此次戰爭中,美國新一代主戰軍事裝備在實戰中,用十分微弱的代價,就將伊拉克裝備的蘇、歐、中等國武器徹底打爆,這直接導致接下來的數年裡,俄羅斯、歐洲,以及中國的軍事裝備,皆成為了「次貨」的代名詞。

而沒有了俄羅斯、歐洲、中國三大武器製造商的強力競爭,美國軍火商此後堪稱日進斗金,賺的盆滿缽滿。

據統計,海灣戰爭後,美國共向140多個國家出口了價值630億美元的武器裝備。光是M1主戰坦克,便由於在海灣戰爭中的優異表現,被一眾中東土豪大肆採購,其中,沙特阿拉伯採購了235輛、科威特採購了218輛、阿聯酋採購了330輛。

所以,說美國發動海灣戰爭「大賺特賺」,並沒有什麼異議。

但是,我們只要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美國在海灣戰爭中的成功,是中國根本無法複製的。

第一點:美國能得到的大義名分,中國得不到。

眾所周知,以美歐為首的西方國家,一直對中國存有嚴重偏見,咱們不發動戰爭時,都不忘黑咱們,更何況是戰時?

更為重要的是,時至今日,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依舊牢牢掌控着國際話語權。

換言之,一旦咱們中華家選擇用武力解決問題,美國肯定會找各種借口對中國進行發難,然後讓咱們變成「被譴責的對象」。

在這種背景下,咱們使用武力後,會遭到美國及其盟友的制裁,幾乎是肯定的。

第二點:美國有盟友埋單,咱們只能自己結賬。

這點沒什麼好多說的,未來的中國,或許也會有「朋友」爭着買單,但現在絕對沒有這種可能。

第三點:美國那樣一本萬利的軍火生意,咱們做不成。

不可否認,一場成功的戰爭,的確可以成為自家軍事裝備的最好推廣平台。

但對中國來說,就算咱們的軍事裝備再怎麼出彩,也很難像美國軍事裝備那樣「血賺」。

沒辦法,誰叫美國現在還是世界老大,並滿世界有駐軍呢?

大家可以試想下,那些或在經濟層面,或在政治層面,或在軍事層面受制於美國的國家,就算想大量採購中國價廉質優的軍事裝備,又怎麼可能繞開美國的意見?

很顯然,只要美國不同意,哪怕咱們中華家的裝備遠比美國更好,但在美國的全力阻止下,也不可能有太好的對外銷售成績。

另外,中國軍事裝備的巨大進步,必然會為「中國威脅論」的升溫提供助力,進而有利於美國往外銷售武器。

比如韓日近些年來對F35戰機的採購,就或多或少受了所謂「中國威脅論」的影響。

第二個例子:南聯盟科索沃之戰。

1999年3月,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南聯盟發動了大規模空襲。連續78天的轟炸,給南聯盟造成了重大財產損失和人員死傷。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更是在此次戰爭中被美軍「誤炸」,三位烈士因此犧牲。那種屈辱和憤怒,相信每一個中國人都不會忘記。

不過,對此次戰爭有一定研究的人都清楚。被這一次戰爭深刻影響到的,除了南聯盟和中國外,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勢力,那就是……傻了吧唧,跟美國一起發起戰爭的歐盟。

1999年1月,歐元正式誕生。但誰也沒想到,僅僅過了兩個多月,歐元就把歐洲坑了。

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眾所周知,二戰結束後,由於有着良好的工業基礎,歐洲恢復的很快,並因此再次積攢起了大量財富。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科索沃戰爭爆發之前,大約有7000多億美元熱錢在歐洲遊盪。

對於這些錢,美國那是非常眼熱的。不過想要把這些財富弄出來,卻是並不容易。畢竟,在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影響下,當時的歐洲國家雖然自身財富變多了,但由於手裡的美元外匯儲備有限,就算真被美國用美元霸權薅羊毛了,也沒有多少財富能通過兌成美元外逃。

更何況,IMF有歐洲國家深度參與,自然不會見死不救,然後趁機抬高加碼,像對待其他新興國家那樣大敲竹杠。

但在歐盟成員國把本國貨幣都換成能夠全球流通,並能跟美元兌換的歐元後,悲劇出現了。

至於這其中的原理,亦不算複雜。

首先,部分臨近科索沃的國家,在戰爭爆發後,其國內資本出於擔憂,紛紛開始拋售手裡的歐元,並兌換成更加保險的黃金或美元。

接下來,隨着歐元被拋售,歐元的匯率必然要下跌。那些本應受影響不大,而又剛剛把本國貨幣換成歐元的國家,其國內企業和個人為了避免損失,必然會加入拋售大軍,轉而選擇持有黃金或美元避險。

如此一來,歐元的悲慘結局不難想象。

後來,血淋淋的事實亦證明了這一點。在歐元誕生之初,歐元和美元的匯率乃是1∶1.07,而在戰爭臨近結束時,歐元兌美元匯率已然變成了1:0.82,歐元跌幅達30%。7000億美元的熱錢,直接一口氣逃走了約4000億。

至於為何這些資本一逃走,就再也沒回頭,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歐盟在科索沃戰爭爆發後的無能表現,證明了歐盟根本沒能力阻止美國在歐洲挑起戰端。

換言之,只要美國願意,隨時都可以用一場新的歐陸之戰來薅歐元的羊毛。

試問,在這種背景下,資本怎麼可能願意留在歐洲?

而2014年,烏克蘭動蕩的爆發,亦完美證明了這種擔憂是多麼正確。

所以,歐元會在科索沃之戰後,被很多專家學者譏諷為「慫貨幣」,一點都不奇怪,因為它真的就是那麼「慫」。

至於逃走的那些熱錢,最終大部分都前往了美國,並撐起了美國此後十餘年的經濟繁榮。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看出。美國在科索沃戰爭中的成功,中國根本就沒法複製,因為咱們並不像美國那樣擁有金融霸權。

在沒有貨幣霸權的前提下,一旦咱們貿然開戰,並造成地區不穩,只會讓該地區資本瘋狂兌換成美元抽逃,然後去為美國的經濟繁榮添磚加瓦。

事實上,這正是美國為何熱衷於打仗,並且樂於看到除美國以外其他地區陷入動蕩的最根本原因所在。

說白了,世界越亂,美國的資本避險天堂地位便愈凸顯,美國的國運就愈昌隆。

其次,就算不動用武力,我們同樣有辦法解決麻煩,而且更加有效。

前些年,隨着美國高調宣布重返亞太,部分鄰國跟咱們的關係,亦隨之進入多事之秋。

確實,打一下可以立威。但大家想過沒有,這個結果恰恰是美國最想要的。

第一:隨着緊張局勢升級,正像我前面分析的那樣,該地區資本必然會向美國抽逃。

第二:由於咱們先動手,而且動手的對象還是小國弱國,那麼在道義層面,咱們將輸的一塌糊塗,而且以美國人的險惡用心,以此為借口,聯合其他國家,像針對俄羅斯那樣對咱們實施制裁和孤立,進而逼迫咱們國內的資本大量向外抽逃,幾乎可以說是一種必然。

第三:如果咱們動武,美國所鼓吹的「中國威脅論」就會被實錘。

而只要有了中國這個「「共同敵人」,美國的國內矛盾,以及美國跟盟友的矛盾,很快就會被轉嫁成跟中國的矛盾。

冷戰結束後,美國為何總想着把中俄變成新的「冷戰對象」,原因就在於此。

但咱們中華家五千年的文明傳承,又豈是白給的?

當咱們的老祖宗寫下「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並總結出一系列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高妙計策時,美國人的老祖宗還不知道在哪裡玩泥巴呢!

事實上,現在的咱們,依舊在使用老祖宗的計策對付美國,而且效果不是一般的好。

東漢末年,袁紹兵敗身亡,袁尚、袁熙兄弟在此之後投奔了遼東太守公孫康。

面對這種情形,曹營諸將紛紛進言,希望一鼓作氣打下遼東。但曹操卻是不為所動,使出了著名的「隔岸觀火」之策。並指出,只要他班師回朝,公孫康不久後,一定會將二袁的頭顱送上門來的。

果不其然,在曹操退走後,公孫康由於擔憂二袁會謀奪遼東,以及曹操的再次征伐,最終選擇殺掉二袁,並向曹操臣服。

看看當下的世界局勢,何嘗不是如此?

毫不誇張的說,正是由於咱們使出了「隔岸觀火」之策,始終保持克制,這才讓美國國內矛盾,以及美國和盟友的矛盾不斷加劇,並最終給特朗普這樣一位奇葩總統上台創造了機會。

在特朗普的領導下,美國懟天懟地懟全球。如此自作自受,失道寡助,美國未來會不會完蛋我不清楚,但部分從前跟咱們鬧彆扭的鄰國,開始主動跟咱們緩和關係,卻是再明顯不過。

試問,這不是咱們的成就,又是什麼?

總結

用武力解決麻煩,不是不可以,但對大多數國家來說,那是別無他法,迫不得已的選擇。事實上,就算像美國那樣擁有世界霸主光環,可以藉此牟利,一個搞不好也會把自己陷進去,當年越戰,還有此後的伊拉克戰爭,都是如此。

所以,對待戰爭,我們一定要慎重。老祖宗一再告誡我們不要窮兵黷武,那是用無數血淋淋的慘痛教訓換來的。

當然,不輕易使用武力,不代表要放棄使用武力。畢竟當今世界奉行的依舊是叢林法則,有些時候,就算咱們不想動武,現實也不允許。

就像當下的兩岸問題。一方面,是美國的得寸進尺;另一方面,是「台獨」勢力的有恃無恐和屢屢挑釁。

為何「台獨」勢力會如此猖狂,說白了,還不是因為篤信中國大陸不會動武?

正因如此,雖然已經數十年不打仗,但咱們絕不能放棄對戰爭的充分準備。當其他手段都失效的那一刻,就是咱們亮劍之時。總而言之,要麼不亮劍,一旦亮劍,必封喉!■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