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拿和平奬 美60年代反戰歌手 爆冷奪得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

2016諾貝爾文學獎由美國歌手、作家卜·戴倫(Bob Dylan)爆冷拿下,得獎理由是:「在美國歌曲的偉大傳統裡,創造全新的詩意表現手法」(for having created new poetic expressions within the great American song tradition.)。這是第一位以歌手身份榮獲諾貝爾文學桂冠的詞曲創作者。

2016-nobel-prize-in-peace

評委會主席、瑞典學院院士偉斯伯格(Per Wästberg )表示:「卜·戴倫堪稱目前在世最偉大的詩人。」

瑞典學院常務祕書丹尼爾斯女士(Sara Danius)說,卜·戴倫是偉大的典範,54年來,他不斷自我改造。她說儘管外界認為這個決定令人震驚,但「如果人們回顧過去5千年,會發現荷馬(Homer,古希臘詩人)及莎芙(Sappho,古希臘女詩人),他們寫詩是為了表演,卜·戴倫也一樣;現在的人們依舊閱讀荷馬與莎芙的作品,而且很喜歡。」

卜·戴倫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大都來自1960年代創作的抗議民謠歌曲,包括《Blowing’ in the Wind》、《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g》等,這些作品被認為對美國的民權、反戰運動產生影響,而他也被視作美國60年代反叛文化的代言人——不過他本人並不認同。

卜·戴倫成名曲《Blowin’ in the wind》


How many years can some people exist / Before they’re allowed to be free / How many times can a man turn his head / And pretend that he just doesn’t see /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那些人還要活多年 / 才能最終獲得自由 / 一個人能多少次扭過頭去 / 假裝他並沒有看到 / 朋友,答案在風中飄

早在1996年卜·戴倫就曾經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在提名信中說:「雖然他以音樂家身分而聞名,但如果忽略了他在文學上非凡的成就,將是一個巨大的錯誤。事實上,音樂和詩有連結性,卜·戴倫的作品為我們恢復了這個重要的聯繫。」

卜·戴倫於1965年發表的作品《Like a Rolling Stone》標誌着他開始轉向搖滾樂,這在當時被民謠樂迷們視為「叛徒」,但這首歌後來被《滾石》(Rolling Stone)雜誌評為「500首史上最偉大歌曲」第一名。

卜·戴倫後期的作品不再局限於傳統民謠和搖滾樂。

卜·戴倫經典搖滾歌曲《Like a Rolling Stone》

卜·戴倫1941年5月24日出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本名為 Robert Allen Zimmerman,成為歌手後的藝名「Bob Dylan」來自英國詩人 Dylan Thomas。他從大學時代開始沉迷於民謠和藍調歌曲,後來輟學前往紐約開啟音樂道路。為美國著名唱作歌手,他的作品對近50年世界流行音樂和文化的影響相當巨大,他的音樂風格橫跨搖滾、民謠、藍調、鄉村等,他製作過許多反戰歌曲,並曾獲葛萊美、金球獎和奧斯卡金像獎等獎項,外界普遍認為卜·戴倫最大的貢獻,主要是他的作詞。

因為對美國當代文化的貢獻,卜·戴倫於2012年獲得由美國總統奧巴馬頒發的「總統自由勛章」。《滾石》雜誌於2015年聯手蘋果音樂(Apple Music),評選出的「100位史上最偉大的歌曲創作人」榜單,也將他選為榜首,緊隨其後的分別是英國傳奇樂隊 The Beatles 的兩位靈魂人物 Paul McCartney 和 John Lennon。

2012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後)頒發「總統自由獎章」給卜·戴倫
2012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後)頒發「總統自由獎章」給卜·戴倫

許多人認為,卜·戴倫對流行音樂最大的貢獻之一就是他的歌詞。在脱離抗議民謠之後,他拓展了搖滾樂的精神內涵,把抗議民謠所關注的社會議題也帶入搖滾樂,啟發了後來的一大批樂隊。

卜·戴倫也對後輩產生重大影響力,包括披頭四、滾石合唱團、U2、吉米罕醉斯、珍珠果醬樂團以及世界各地的音樂人,都認為受到卜·戴倫的啟發。

卜·戴倫
卜·戴倫

就連科技業巨擘蘋果公司共同創辦人賈伯斯,也表明他對卜·戴倫崇拜有加,是他的死忠粉絲,曾多次在他的演講中引述卜·戴倫的歌詞。

著名搖滾歌手 Bruce Springsteen 曾評價道:「就像貓王解放了人們的身體一樣,卜·戴倫 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他讓我們知道音樂並不是反智的,他有能力讓一首流行歌可以包含整個世界,也讓搖滾樂得到徹底的改變。」

卜·戴倫獲獎,還打破不少慣例,包括打破美國人長達20年的「諾貝爾獎魔咒」,成為自1993年 Toni Morrison奪得諾獎後,首位拿下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人。

英國衛報(the guardain)報導,對於美國流行文化引領世界潮流,卻多年沒拿下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前常任秘書安達爾( Horace Engdahl)曾說,「美國作家太孤立,太狹隘。 他們翻譯的國際作品不夠多,不曾真正參與文學的大對話……這種無知是一種束縛。」卜·戴倫的奪獎,終於為美國「太孤立」的國際評價雪恥。

愛爾蘭文豪蕭伯納,1925年奪諾貝爾文學獎,1938年以電影「窈窕淑女」獲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成為首位同時摘下諾貝爾獎與奧斯卡金像獎的人。78年後,蕭伯納的紀錄被卜·戴倫打破。

2001年,卜·戴倫以為電影「Wonder Boys」創作的「Things Have Changed」,贏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原創歌曲獎」。 如今再奪得諾貝爾文學獎,他成為繼蕭伯納之後,第二位同時摘下諾貝爾獎與奧斯卡金像獎的文化跨界人。

卜·戴倫是史上首位獲此殊榮的詞曲作家,也是第259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美國人、第9位摘下諾貝爾文學獎桂冠的美國人,美國人上一次抱走諾貝爾文學獎是在1993年,由美國女作家莫里森(Toni Morrison)獲獎。

作為一個唱片藝術家和表演者,卜·戴倫最大的貢獻被普遍認為是他的作詞。自1994年以來,卜·戴倫已出版了6本畫作書,他的作品也曾在大型藝術畫廊中展出過。卜·戴倫的唱片總銷量已超過了1億張,也讓他成為暢銷音樂藝人之一。他總共得到過包括葛萊美、金球獎和奧斯卡金像獎在內的獎項。

今年文學獎頒發時間比往年推遲了一星期,為這個本來就無理可循的獎項更添上一分懸念。本屆諾貝爾獎重要遺珠包括韓國詩人高銀、肯尼亞作家提昂戈,以及日本作家村上春樹都是大熱門。村上春樹更是自2009年起,連續7年作為文學獎的大熱門,但有評論指他的作品不夠傳統,缺少對民族層面的探求,不合委員會口味。

儘管今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卜·戴倫引起外界爭議,但數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以揭露美國社會的暴力與罪惡而聞名的女作家歐茨(Joyce Carol Oates)力挺這個選擇,她在推特寫道:「別人問我關於諾貝爾文學獎頒給卜·戴倫的看法,我認為這個選擇給人啟示,並深具創意;從最深層的意義來說,卜·戴倫讓人難忘的歌曲與歌詞始終具有文學性。」

每年2月,瑞典學院聘請的專家學者與作家(包括前任文學獎得主)擬出初選名單,到5月初時淘汰至僅剩5人。整個夏天,瑞典學院的18名院士會仔細研讀這5位作家的作品,決定最後獎落誰家。

諾貝爾文學獎從1901年開始頒發,今年是第109屆、第113位得主(4度由2位文學家合得)。雖然當代女作家人才輩出,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性別比例極度失衡,歷屆總共只有14位女性得主,僅佔約1/8。

歷屆文學獎得主平均年齡約65歲。最年輕的一位是以《叢林奇譚》(The Jungle Book)著稱於世的英國小說家與詩人吉卜林(Rudyard Kipling),1907年摘桂冠時年方41歲。最年長的得主是英國女作家萊辛(Doris Lessing),2007年獲獎時已經88歲,2013年,高齡94歲的她與世長辭。

去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為白俄羅斯作家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Svetlana Alexievich),得獎理由是:「她有如複音音樂的作品,為當代世人的苦難與勇氣樹立了一座紀念碑。」(for her polyphonic writings, a monument to suffering and courage in our time)

今年的諾貝爾獎項已全數頒發完畢,醫學獎由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獨得;物理獎則是3名在美國任教的英國學者杜列斯(David Thouless)、哈爾丹(Duncan Haldane)和科斯特利茲(Michael Kosterlitz)共同獲得。

另外,化學獎則是由法國籍索法吉(Jean-Pierre Sauvage)、英國籍史多達爾(Sir J. Fraser Stoddart)、荷蘭籍法林加(Bernard L. Feringa)3人共同獲獎;和平獎則是由哥倫比亞總統桑托斯(Juan Manuel Santos)獲獎,經濟學獎則由美籍學者哈特(Oliver Hart)和芬蘭學者霍姆斯壯(Bengt Holmstrom)共同獲獎。■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