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普京的鐵哥們當國務卿 這是要「聯俄制華」?

公子無忌

左思右想,特朗普終於敲定了他的國務卿人選——世界頭號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的董事長兼CEO,雷克斯·蒂勒森。至此,特朗普內閣名單中關於國家安全與外交的團隊已經基本成型。

20161214

美國國務卿,僅次於總統和副總統的職位,美國國際事務的負責人,各方各派無不想將這一職位收入囊中。

而特朗普,恰恰選擇的是「出人意料」的那一個——如果成功就任,蒂勒森將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沒有任何政治經驗的國務卿。不過,這種「意外」與特朗普,這位沒有任何政治與軍事經驗的總統比起來,也就沒那麼意外了。

角逐

圍繞這一職位,的確各方各派都展開了激烈的競逐。之前,對於這一職位,特朗普業已「面試」過十多人。

其中,既有曾經的總統候選人、共和黨建制派代表人物羅姆尼(敗給奧巴馬),也有特朗普忠誠的追隨者、前紐約市長朱利安尼;前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博爾頓、前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科克、退役將軍彼得雷烏斯、前駐華大使洪博培、前福特公司CEO穆拉利等,都曾出現在國務卿的候選名單上。

中國社科院美國所助理研究員、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特邀研究員刁大明認為特朗普團隊對這一職位看得很重。競選過程中,特朗普的經驗問題,尤其是外事經驗上的欠缺,一直為人詬病;如果這個位置可以有理想人選,將會顯著地降低外界質疑。

在特朗普團隊內部,副總統彭斯、幕僚長普里巴斯都支持羅姆尼,因為這樣可以釋放出特朗普團結黨內人才、尤其重用外交專才的信號,體現出其團隊的專業度和職業性——畢竟,競選時,羅姆尼等人曾經公開反對特朗普。

但是,特朗普團隊內的另一撥極端派則對此並不滿意。他們更強調「忠誠度」——羅姆尼顯然不符合這一點,所以他們傾向於前紐約市長朱利安尼。國務卿一職的反覆拉鋸、久拖不決,也可以看出特朗普團隊內部的意見分歧與鬥爭的激烈程度。

而蒂勒森,就是這樣一個兩方都可以接受的折中角色。

人物

1975年大學畢業後,蒂勒森即進入埃克森美孚。這家全球最大的非政府石油天然氣生產商,迄今已有125年歷史,前身最早可以最速到洛克菲勒創立的標準石油公司。如果你記得《阿拉伯的勞倫斯》,就應該記得這家公司曾經在一戰中發揮的作用,今天中東各國的格局劃分甚至都有他們的身影。

41年後,當年的大學畢業生,已經成為掌舵這家國際巨頭12年的國際商業領袖,曾三次登上福布斯全球權勢人物排行榜。

毫無疑問,蒂勒森身上有代表大企業、大商業利益的一面,這很容易被傳統的溫和共和黨人所接受;另一方面,他又沒有任何政府經驗,會被激進派認為與特朗普競選以來反精英、反華盛頓、反建制的風格相投,所以也可以接受。

雖然沒有任何政府經驗,但蒂勒森已經展現出了善於運營跨國機構的能力,無疑也具備卓越的團隊運營、組織機構管理能力。畢竟,美國國務院本質上也就是這樣一個跨國組織,其能力毋庸置疑。

而在美國媒體眼中,蒂勒森豐富的談判經驗,是特朗普選擇他作為國務卿的原因之一。他能夠強硬地展現自己的決心,讓對方放棄本來堅持的條件或利益。

一個廣泛流傳的故事是,20年前,蒂勒森曾負責與也門政府進行天然氣出口的磋商。最初,也門政府因為收益問題否決了協議;聽到消息,蒂勒森勃然大怒,直接把手中一本五寸厚的書扔到了會議室的另一頭,摔門而出。在場的也門方面談判員和其他公司代表,則被這一場景震驚到手足無措。最終,蒂勒森成功使也門政府以最少的利益接受了這筆買賣,也讓自己強硬的談判風格為世人所知。

今天,美孚的產業與生意遍布世界各地,其中包括許多與各國政府達成的協議。這也證明了蒂勒森在國際貿易、國際磋商方面的豐富經驗。用特朗普評價他的話來說,「他不只是一個企業領導者,他是一個世界級的玩家(player)」。

親俄?

雖然已獲提名,但要成功就職,蒂勒森還得過國會這一關。而這條路,恰恰存在一些障礙——在一些保守的國會議員看來,蒂勒森的「親俄」標籤顯得格外扎眼。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等就表示,對蒂勒森擔任國務卿一事「持不定或否定態度」;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裡德則直言,稱這一提名要獲通過「仍然很有難度」。

的確,蒂勒森和俄羅斯、乃至普京都有着深厚的淵源。

據外媒報道,1999年葉利欽當政時,蒂勒森就遇到了普京。2011年,美孚與俄羅斯石油公司簽訂協議,後者允許其開發據說儲有全球22%油氣資源的俄羅斯北冰洋大陸架;2012年,普京授予蒂勒森「俄羅斯人民友誼勳章」,這是俄羅斯授予外國人的最高榮譽之一。用克林頓政府前國防部副部長約翰·哈姆雷的話說,除基辛格外,蒂勒森與普京的相處時間「比所有美國人都多」。

不過,所謂「親俄」,屬於第三方的說法。如果按照特朗普或者美國視角,應該說蒂勒森比較熟悉俄羅斯,熟悉普京等高層的思路、未來訴求、對國際事務的想法,事實上有助於特朗普政府重構兩國關係。這一點,未必會成為參議院批准的障礙,反倒會增加其成為國務卿的優勢,畢竟他對俄羅斯事務很熟悉。

聯繫到之前特朗普曾多次讚揚普京並對俄羅斯釋放善意,蒂勒森與普金的親密關係,或許也是特朗普選中他的原因之一。

不過,蒂勒森和特朗普之間也有分歧。最顯著的一點,就是他曾對特朗普反全球化、反自由貿易的態度公開表示反對。若他就任后依然堅定支持和推動自由貿易,則或許可以部分抵消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對地區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

班底

隨着國務卿提名人選產生,特朗普的外事決策班子算是正式形成了。而這個團隊也是頗具爭議性。

這個班子的職位,主要包括國務卿、國防部長、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國土安全部長、首席戰略顧問等。從現在看,特朗普的內閣名單,呈現出明顯的「富商+軍人」的特點。

共和黨內閣富商多不稀奇,因為這也是一貫風格。值得注意的倒是軍人的班底——國防部長「瘋狗」馬蒂斯,此前軍人擔任這一職位已經是1952年的馬歇爾;安全事務助理認命了退役陸軍中將、前國防情報局局長弗林,他曾多次發表言論攻擊中國;國土安全部長約翰·凱利,也是退役的四星將軍,這一職位由小布什2002年成立,也是首次迎來軍人擔任部長;首席戰略顧問,則是曾運營極右翼新聞網站的班農。

從履歷看,馬蒂斯、凱利、弗林都曾在中東戰場打過仗,也對奧巴馬「廉價存在」、撤出中東的軟弱政策長期不滿,比如馬蒂斯就是在伊核協議簽訂前幾個月辭職的。這群人對中東態勢的不滿,也有可能驅使特朗普在中東投射更多資源,體現美國的存在。

這樣的班底人選已經可以看出,特朗普是一個政治上的「現實主義者」,甚至是有些新保守主義者的態度。這種態度,在兩方面體現得比較明顯,甚至偏執得極端:一是強調軍事干預和介入,二是在意識形態上的保守偏見。

這就意味着,在中東問題上,美國可能會更關注打擊極端主義、重估伊核協議、更多軍事介入;而如果把這種態度和做法用在亞太事務上,也會造成亞太局勢的持續動蕩。從這個角度說,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大肆鼓吹的讓韓國、日本等盟友負擔更多軍費、甚至是「放棄盟友」等,很可能是欲蓋彌彰,或者是故意釋放出的錯誤信號。

換句話說,他們想要的亞太戰略,其實是奧巴馬政府的強化版,希望有更強大的軍事介入,以及意識形態劃界;用共和黨內部保守派發在《外交政策》上的文章的話講,這叫「用實力促和平」。

之前俠客島已經分析過,特朗普上任後將會有一個相對漫長的「學習周期」,在學習期結束之前,不會有明確的、成型的戰略。但在這一周期中,也有許多不確定性因素存在,比如以特朗普易怒和應激的性格,如果有突發事件發生,相應過激的反應,也可能帶來不可控的意外,甚至提前中止其學習期。

因此,無論如何,中國都應當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準備。任何一個國家都有其核心利益和底線,而這些顯然是不能用「學習期」和「試錯」、「試探」等借口來挑釁的。■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