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玩不轉了?放心,還有中國隊

格格巫

不管你喜歡與否,時間一往無前,世界來到了2017年,特朗普果然上台了,也果然在就職演講中舉起了人們早有預期的那面旗幟。

China-becomes-an-engine-of-globalization


正如經濟學人所說,「你可能覺得現在下結論還為時尚早,但其實需要的信息量早已足夠。」一個新階段的世界,就這樣拉開帷幕。

這世界正呈現出兩張面孔,一張是全球化,一張是反全球化,它們交織在一起,不動聲色地影響着每個人。

現在,反全球化似乎佔了上風。連過去三十年裡最司空見慣的企業間跨國的收購,也頻頻受阻。從特朗普現象到英國脫歐到法國極右翼黨人勒龐的興起,一大波反全球化的力量跳了出來,擁泵還不少。

全球化,真的要完?
當然不是。幾天前在達沃斯論壇上,習近平對這個問題分析得很是透徹。他說,困擾世界的很多問題,並不是經濟全球化造成的。他還說,歷史地看,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

宏觀來看,的確如此。當然,具體分析全球化的出路,還有一些很有趣的視角,比如,從全球化的根本動力出發來討論其是否可以持續。

這動力,自然就是科技的力量。對於當下這個彼此連接的世界來說,甚至可以細化為科技互聯網的力量。而在這場反全球化的逆流中,中國隊,如同中國這個國家在達沃斯論壇上表現的那樣,正扮演着力挽狂瀾的角色。

新浪潮

現在的反全球化風潮,主要就是反全球化2.0。
在暢銷書《世界是平的》里,托馬斯·弗里德曼把人類的全球化分為三個階段:

  • 全球化1.0,以國家為推動主體,從哥倫布地理大發現到19世紀;
  • 全球化2.0,以跨國公司為推動主體,19-20世紀;
  • 全球化3.0,以個體為推動主體,基於科技互聯網,21世紀。

可以看到,全球化2.0是以跨國公司為代表的政商利益巨頭作為主體,它們在全世界布點,成本最低化和利潤最大化是其首要原則。
而一旦資本失去了逐利的空間,這種全球化就會不可遏制地體現出脆弱和狹隘的一面。隨着中國人口紅利消失,人力成本上升,跨國公司紛紛將工廠撤離到人工更便宜的越南、印尼等地。自2012年三星在越南狂砸百億美元投資后,其在中國的員工已經由2013年的3.56萬減少到2015年的8,580人。而同期三星在東南亞的員工數則大幅增長至14.04萬人。其他,如松下、夏普、東芝、飛利普、索尼等公司都或多或少出現類似情況。其後果,就是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關閉,大量工人失業。

顯然,跨國公司的全球化體系,是以自我為中心,不會去想整體的共享成果、持續發展。它是有限全球化,逐利的全球化,是一場很容易導向有人受益有人受傷的全球化。

而3.0 的科技互聯網推動的全球化,則有了本質不同。看看這份名單:

  • Uber – 世界上最大的出租車公司不擁有出租車
  • Airbnb – 世界上最大的住宿提供商不擁有房地產
  • Skype – 主要電話公司不擁有電信基礎設施
  • 阿里巴巴 – 世界上最有價值的零售商沒有庫存盤點
  • 螞蟻金服 -世界級的新金融代表卻沒有線下網點
  • Facebook – 地球上最受歡迎的媒體所有者不創建任何內容
  • Netflix -大型電影院卻沒有實體電影院

在印度,「國民的士」TukTuk車的司機都愛用Uber來攬活,乘客支付車費用的是印度版支付寶Paytm,這家本土電子錢包公司,在螞蟻金服資本和技術雙重輸出下,一年內用戶量增至1.4億,躍居全球第四大移動支付平台。

它們和2.0時代的耐克、沃爾瑪、通用有巨大不同,是開放體系,連接重於佔有,建立平台形成生態,沒有中心、沒有計劃,讓各個個體在平台上相互連接、自我生長。它們追求不分區域、不分階層、不分背景的人在體系中享有相同待遇。

這種形態使得全球化體系能實現最大可能、最為公平地連接。它的長處恰恰有效解決了2.0時代的短板。

主力軍

中國正勇立科技互聯網的潮頭。不管是Made in China 還是電子商務,中國本身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全球化的堅定推動者。更根本性的影響在於,基於科技互聯網的全球化3.0,「中國隊」是關鍵推手。
以雙十一為例。這是一個全球影響力巨大的中國「節日」,春節影響的主要還是全球華人,而雙十一已然將全球各種角色、職業與分工都裹挾其中。

遍布全球的剁手黨在點擊確認購買的那一刻,連接的是全球收全球付的支付支持,支付寶已打通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線上支付平台,不僅中國消費者,境外消費者也能任性地買買買。
雙十一,成為全球化3.0的一個標誌。以致於很多人都快忘了,八年前,雙十一剛推出時,馬雲打的還是「光棍節」這張濃濃吊絲風的牌。八年過去,阿里巴巴已然完成從邊緣商品的邊緣銷售渠道,變成邊緣商品的主流銷售渠道,再到主流商品的邊緣銷售渠道,最後變成主流商品到主流銷售渠道的進化。
這也算是「中國隊」全球化路徑的縮影,總結來說是邊緣到主流,「農村包圍城市」,第三世界包抄發達國家的路數。
在走向國際的中國隊陣列中,以微信為代表的社交產品、以百度為代表的信息產品,受制於文化差異和意識形態,國際化之路不太順。發展得最好的,還是基於人類共同剛需的商品貿易和支付。
與其它企業相比,「中國隊」將全球化推動得更為深遠。Uber解決的是某一行業的本地就業問題;Airbnb拉升了全球各國當地的旅遊業……而以阿里巴巴、螞蟻金服為代表的「中國隊」,影響着全球零售、物流、海關、貨幣、支付、金融等各個方面的高度協同與高度全球化。

生活方式

業界公認,科技在兩個方向上改變世界:
一個是持續創新,引領人類文明向前,這是美國硅谷的基因;另一種是把領先的科技成熟化、低成本化、普及化,從而改變每一個人的生活,這是中國互聯網的基因。
中國互聯網的這種基因,在推進全球化3.0,連接更多普通民眾、邊緣區域方面有關鍵性作用。

1.低成本化。
第一個層次,產品成本層面,以華為和小米為代表的,將硬件的價格及性價比打到極致,尤其是平價智能手機產品,對全球、尤其是第三世界國家的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華為一半以上營收來自海外,是中國企業最國際化的一個。華為手機在西歐銷量排在前三位,在捷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奧地利等國,華為手機市場份額也均已突破10%。
第二個層次,服務成本層面,以最難「馴服」的金融為例,中國湧現出了新的數字普惠金融,數字化技術將金融服務的成本大大降低,每筆線上貸款的IT成本是3分錢,是傳統金融機構的百分之一。舊的金融屬於銀行家,屬於華爾街。新的「普惠金融」是讓一個環衛工人和華爾街的銀行家一樣。

2.技術賦能。
前高盛高級合伙人、螞蟻金服國際事業部總裁道格拉斯·費根這樣評價中國企業的出海模式:
此前,中國企業走出去,一般有兩種模式:一是造船出海;二是借船出海。前者的代表型企業是海爾和華為,在國內業務大盤扎穩之後,到海外設立分公司鋪展業務;後者的代表則是TCL和聯想,通過併購國外企業來拓展海外業務。
「出海造船」和全球化3.0,本質上是一種利他全球化,連接而非獨佔的合理化。利他全球化最大程度減少了利益受損者。「中國隊」正在用這樣的方式來推進全球化。
2016年國慶後,中國遊客抵達慕尼黑機場、東京成田機場、首爾仁川機場、奧克蘭機場等十個境外機場,可以像在國內一樣,用支付寶買買買,以人民幣結算。

3.連接。
全球化還意味着連接與融合。眼下,中國人到海外旅行,已經越來越不用兌換外幣,甚至不用帶現金,在慕尼黑機場買東西,在台北士林夜市吃宵夜,在東京葯妝店買面膜,在新加坡環球影城看電影,在紐約奧特萊斯買包包,在巴黎春天買奢侈品,在柬埔寨付Airbnb的房費,甚至在北極圈買明信片……都可以用支付寶移動支付,直接用人民幣結算。
一個似曾相識的歷史浪潮正在來臨:美國的VISA卡,隨着美國人的海外游浪潮被推向全球;美國的可口可樂,隨着美國大兵的海外軍事行動而被帶到世界各地;眼下,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也正在被越來越熱衷享受生活的中國遊客帶往全球。
當然,「中國隊」在向全球邁進過程中會碰到挑戰,比如外媒對電商假貨的指責,還有個人信息的安全等問題。對於這些挑戰,行動和事實是最好的回答。
最後,有必要再回顧一下人類全球化的進化史——
全球化1.0,往往伴隨着戰爭,比如鴉片戰爭,核心表現在於對資源的佔有和分配。
全球化2.0,跨國企業是主力軍,漢堡和可樂取代了戰爭,但這波因為信息不對稱,形成以壟斷和大中心主導為特徵的全球化,本質上收益並沒有做到普惠,收入機制仍然是集中的。
全球化3.0,科技互聯網公司是絕對主角。這波全球化,是建立在互聯網技術和網絡協同基礎上的全球化,用技術實現了資源配置的全球優化,以實現全球連接、全球協同及普惠分配。

這樣的全球化,能讓來自中國山東煙台的果農,直接把蘋果賣到美國華盛頓,而不久前,他們唯一的選擇,還是將蘋果低價賣給批發商,賺取微薄的利潤,畢竟自己連接美國成本太高,看上去那麼的遙不可及。
正如習 近 平所說,世界經濟的大海,你要還是不要,都在那兒,是迴避不了的。想人為切斷各國經濟的資金流、技術流、產品流、產業流、人員流,讓世界經濟的大海退回到一個一個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歷史潮流的。

這才是一面能引領世界的旗幟。■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