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亂象禍源的核心問題是「去中國化」和「英國殖民地思維」如幽靈般飃浮未消

泛民反對派在香港成功推行「去中國化」和將「英殖民地式文化和思維」繼續留存下來,是當今社會亂局主要原因。


港獨就是「去中國化」的種子 ,差不多全港各大專院校的學生會,都是由主張港獨激青把持 ,他們的口號是「命運自決」, 要將香港與中國切割開來 , 一些激青甚至成立「香港民族黨」, 將粵語方言成為「香港的國語 」, 將龍獅旗作為國旗,稱國內同胞為支那人 ,將自己視為香港當家作主的未來主人翁 ,香港的前途就是在他們手上。

在黃絲傳媒推波助瀾, 和教協會員在各學校種植「去中國化」思想, 這些憤青變成逢中必反 。 一些傳媒妖魔化中國 , 凡與中國二字連繫(包括中華文化)的都是封建腐敗。 一些黄絲政棍和教師成功將「國民教育」胎死腹中 ,並誣捏「國民教育」為洗腦教育,要赤化港人子弟。

著名歷史學家錢穆說過 ,「忘記歷史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 ,忽視歷史的社會是沒有前途的社會」。 在校的中學生根本沒有讀過中國近代史「喪權辱國」的悲慘歷史, 一些激青不認自己是「龍的傳人」和「炎黃子孫」,這完全是「去中國化」的成果。

而「英國殖民地思想」的遺害更深, 一些前朝官員在報章上常表達對殖民時期的懷念,誇大了殖民時期文明優雅生活方式,不提當時英國人高高在上特殊地位,無視港人對他們的卑躬屈膝。

在毒菓日報中的專欄作家,更經常以肉麻文字形容,「只有高尚和受過優雅英國文化熏陶的華人才會住在半山羅便臣道、柏道和司徒拔道的高尚住宅區, 一般無受教育的低等華人只會住在廟街、洗衣街和西洋菜街這些地方」。標籤黄皮白心英語流利華人在住宅地區都高人一等。

故宮文物要在香港「西九」設館本是好事,但這位專欄作家却如此說,「況且香港的中國勞動人民沒有文化修養,什麼故宮文物館,即使建成了,新開張,三日香,也當是趁墟,看不懂的。」

筆者不想再引述這些所謂才子和文人,以揶揄、譏笑和侮辱國人和國家歷史為樂,以吹捧歐美文化才是優質文明的標準,看了太多這類文字 ,會不覺間自我矮化和失掉自信。

「殖民思維至高無上」更影響司法界和法律界

己有學者指出,香港是英國的前殖民地,執行的是英美法律體系的判決法。在這個法律体系,法官具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權。而由於歷史原因,有大量英聯邦國家的法官(包括英國、澳洲、新西蘭等地最高法院的法官)在香港司法界工作。在圍繞著「佔中」的一系列司法判決可以看出香港法治體系的政治化。司法已經政治化,政治或者道德判斷高於法律本身,這已經不是原來意義上的 rule of law (法治),而是 rule of politics (以政治而治)。

在一個中國人的社會,這些不懂國語粤語中文的法官,對民情民怨及民憤又有多少瞭解?

內地《環球網》評論七警案判刑,形容「好像一場足球賽,裁判吹了偏哨」。

評論指出,香港法治體系延續了殖民地的色彩,沒有像香港政府一樣建立起對中國憲法和基本法的忠誠,遇到與政治有關的案件時,就容易跑偏,背離法律的基本精神。

評論又說, 一國兩制是確保香港回歸祖國實現平穩過渡的政治安排,而不是為了從回歸那一天起就把香港往遠離國家的方向拽,希望這件事在上訴後能得到香港法院糾正。

香港就快有新特首誕生,如果新特首只知處理經濟和民生問題,而不探究社會深層矛盾,對關鍵「去中國化」和「英國殖民地思維」問題,未予重視和着手解決,香港最多只有表象繁榮,而實質只是徒具虚名的「中國特區」。■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