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是不是中國人後裔?

佳文:陝西師大,歷史研習社專欄作者

日本是中國一衣帶水的鄰邦,無論在今天還是古代都與中國關系密切,因此網上常有一些言論說日本人是中國人的後裔,那麼事實究竟是不是這樣呢?我們需要從日本列島的形成說起。

日本列島的形成

目前主要的地質學家認為在數萬年前日本列島尚和東亞大陸連在一起,後來才逐漸分離。雖然對於中國東部中生代俯沖帶的位置,目前還不能准確肯定。但大地構造研究所得出的比較普遍性看法是日本列島在白堊紀之前與亞洲大陸相連。這樣,至少在白堊紀之前的大陸邊界應在日本和我國台灣一線以東。大致在白堊紀時日本列島才與亞洲大陸分開。

在分離之前的時候,居住在東亞大陸的原始人類(出現要到第四紀很晚的時期了)是很有可能進入如今日本列島從事狩獵採集活動。日本的NHK做的調查節目顯示出現代日本人祖先來源基因的多樣性,主要是O型與D型染色體人群。如果對應到日本早期歷史時段的話,則分別是彌生人和繩文人,繩文人是日本文明的序幕。

有日本學者研究了這些基因分布的特徵後,認為最開始的繩文人很大程度上是山地島嶼居民,他們可能是來自東南亞地區,其中關於來自雲南的說法特別受到了日本學界和民間人士的追捧。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不少日本人來到雲南探尋祖源地和日本文明的淵源,他們傾向於認為包括自己的稻作農業也是從雲南等地傳入的。

在原始社會,缺乏可靠的文字記載所以我們無法詳細地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但是通過獨木舟橫渡大海來到列島並非不可能,從這一角度上講我們隻能說早期日本人與東亞大陸多地的族群可能存在血緣上的淵源關係。

秦漢時代移民的可能性

從公元前3世紀末秦始皇統一六國到漢王朝建立,東渡日本移民的可能性從史書、傳說來看很大。日本人中傳說著祖先是吳太伯或徐福的說法,從歷史淵源來看似乎給我們留下了一些蛛絲馬跡。

我們先來看徐福東渡的事情。從理論上來說,秦代跨越東海,遠航日本並非毫無可能。當時東南沿海的齊人、越人都擅長造船航海,且很早就掌握了利用洋流和季風調整航線的技術。徐福本人也不止一次下海尋找仙人,從歷史文獻的記載看至少有兩次:一次是秦始皇二十八年;一次是秦始皇三十七年。在《史記》裡記載了一段有趣的細節,講述了徐福畏懼始皇帝害怕謊言被戳穿的懲罰,從而誘騙秦始皇組織人力獵殺大鮫魚。原文是這樣的:

「方士徐福等入海求神藥,數歲不得,費多,恐遣,乃詐曰:『蓬萊藥可得,然為大鮫魚所苦,願大王請善射者以連弩射之。』」

從這段材料來看徐福對大鮫魚非常熟悉而且感同身受,不像是憑空杜撰出的謊言。
很明顯徐福是想借著給秦始皇尋仙問藥的機會敲一筆竹杠就走的,但是沒想到秦始皇還一直在關注著海外尋仙的事情。一連十年時間過去了,徐福還一無所獲。最終就借口要帶童男童女一起出去而逃之夭夭。

這個故事聽起來十分傳奇,很多日本學者也指出日本有很多以徐福命名的地名遺跡,但這些大多是後人附會的,那麼徐福與日本究竟有何淵源呢?或者說如果是政治避難,他為何會選擇海路遙遠的日本而不是相對較近的某個東海或黃海之上的島嶼?追尋答案還是要回到《史記》的文本語境中去。

從《史記》的行文慣例來看,是包容了許多不同的故事版本,司馬遷很喜歡聽故事並且把不同的故事經過考察後材料寫入書內。關於徐福初次出現就是在秦始皇二十八年,這年秦始皇去東邊巡查,齊國人徐福等上書請求和童男女去尋求仙山。這個背景很有意味,秦始皇東行很大用意是安撫當地民眾,巡視各國故地和風俗民情,而齊國的一大特點就是神仙風氣盛行。

徐福等人作為政治投機的方士,自然心內明白,更多是謀取眼下的利益。但徐福後來提到了大鮫魚,大鮫魚其實就是鯊魚,徐福的托詞提到正是因為大鮫魚的阻撓他們不得至。那麼,破解大鮫魚的分布范圍就可能是找到徐福一行蹤跡的重要線索。根據考察這種大鮫魚很有可能就是廣泛分布在日本沿海的日本須鯊,這種日本須鯊偶爾也會出現在中國的東南沿海,為不常見之魚種,可食用。徐福他們一出海就是十年,期間雖然有回港整修的緩沖。但必定航行很遠,所遇到的也非常見的鯊魚。

正因如此才使得徐福特地強調大鮫魚的威脅,由此亦可以反推徐福在尋找仙山的過程中很可能遠航到了日本九州一帶的近海,正是在那裡他們遇到了日本須鯊的襲擊,難以及時登陸。於是徐福就以此來搪塞秦始皇,考慮到出海遠航的並非徐福一人,還有其他方式和官員,他們並不可能都串通一氣,則徐福一行遭遇大鮫魚而無法登陸恐是事實。從側面印証了徐福後來東渡日本的基礎是在此時確定的。

徐福東渡日本這樣的事情可以說是「說無難,說有亦難」,本著科學精神隻能說存在很大的可能性,而這種可能性與秦漢之間海上活動的活躍有很大關系。

自從公元3世紀後半期開啟,日本列島尚出現了一種非常獨特的墓葬形式,就是以日本畿內地區為中心出現了不少前方後圓的墳墓,形態巨大,世所罕見。從當下日本考古學家的看法來看,這些奢華的墓穴應該是當時的首領所有,墳墓的建筑樣式大概是受到了朝鮮半島的影響。頗有意思的是當時的朝鮮半島北部地區正是處在漢王朝統治下。日本人現在愛吃的味增等醬料也是這一時期自朝鮮半島傳入(朝鮮人是叫末醬)。

我要說明的是朝鮮半島在當時起到的重要的傳播中間站的作用,想必當時也有不少朝鮮先民進入列島,帶來了先進的鐵器、漢文典籍。當代日本學者的研究表明從 2-5 世紀是中國大陸移民和朝鮮半島移民大量涌入的時間段,這些移民帶來的技術極大促進了日本大和政權的興起。

秦漢時代中國東部沿海齊魯、吳越等地的民眾善於航海,《漢書》裡也曾提到西漢初年防備匈奴和越人的侵襲,越人的擅長航海大概是一種民族天性。稻作技術的一個重要的傳播源頭也在長江下游的浙江一帶,因此有理由推測當時大陸的移民深刻影響了日本的文化形態。但需要指出的是,朝鮮移民影響了更多的技術傳播(包括晚近時期,如17世紀初的瓷器技術)。隨著日本對傳入文化的吸收同化,這些所謂的「渡來人」也逐步失去了自己原有的身份特性,成為了日本民族中的一員。

可以說日本人的祖先問題至今仍然眾說紛紜,有蒙古起源、西伯利亞起源、朝鮮半島說等多種。中國先民在早期確實有不少移民,但因為後來日本文化的成熟和移民規模、周期的局限,最終被稀釋了。從文化的角度來說中國是古代日本文化的母邦,朝鮮半島則起到一個配送站的角色。或許當我們談論這些問題時,不帶有鮮明的民族主義色彩會更好。文化的輻射力是連接東亞諸國的紐帶,在這個意義上誰是誰的祖先之爭論就變得毫無意義了(類似的很多古代族群與現在民族都不是簡單的一對一關係)。■

參考資料
1.《日本列島來自亞洲大陸這一說法又找到佐証》,NHK
2.《和食》,徐靜波,北京聯合出版社
3.《日本列島的形成概要》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