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世界地圖前」的中共十九大

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發展進入了新的歷史方位,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不僅對於中國具有重大意義,對於人類社會發展史也具有重大意義。在新的歷史方位中,「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與「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一起,並列為中國新的三大歷史任務之一。可以說,十九大的召開,正處在中國與世界的關係轉型期,是一次「站在世界地圖前」召開的大會。


當今,從非洲到拉美,從亞洲到歐洲,世界上很多國家有個現象:用手機上網的網速比用台式電腦上網快。這是因為:這些國家的有線互聯網建成於十幾年前,而無線互聯網卻是近年由中國建設的。

中國在2010年工業增加值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品製造國後,到2015年已超過美國與日本之和。這說明,近年來,中國一直在為世界提供最多的工業產品。而現在,除了工業產品,中國還在提供像移動互聯網、高速鐵路網、特高壓輸電網乃至貨幣支付清算系統等現代化基礎設施,以及像開發性金融機構、全球治理平台這樣的國際公共物品。

最近5年,全球每年新增經濟總量的30%以上都來自中國,中國是使世界經濟保持增長的「發動機」。經濟開放不斷深化的同時,中國國內的經濟運行也在發生著巨大變化,出現了「10億級」人口的城市化過程與高新技術應用大規模推廣相疊加的新局面,而這是世界經濟史上前所未有的。

中國成為全球市場網絡新「服務器」

之所以稱為「新的歷史方位」,是因為中國在與世界的關係、中國國內發展方式等方面,都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中國與世界關係的最大變化在於,中國正在成為全球市場之網中新的「服務器」,使世界經濟開始向「雙服務器」格局演變。

在戰後國際經濟體系中,美元成為世界貨幣,這就意味著:其他貨幣的發行國要進行國際貿易,都需要先獲得美元,而要獲得美元,就先要向美元持有者賣出商品,或向美元持有者借入美元。於是乎,全球市場就形成了一個以美國為「服務器」、美元的流動性為紐帶的網絡結構。

當前國際貨幣交易約87%與美元有關,即兩種貨幣進行兌換時,87%都是另一種貨幣換成美元或者美元換成另一種貨幣。這表明,美元及美元計價資產(例如美債、美股)就像互聯網中的服務器,別人往往要先與之相聯繫,才能再通過它聯繫到第三方。

然而,上述格局已發生變化,一個以人民幣及中國市場為「服務器」的全球性市場網絡正在興起。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合作,以促進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合作方向,本質上就是搭建新的歷史條件下連接沿線各國市場的「高速鐵路」。而《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宣言》明確指出,金磚合作的目標就是要「打造貿易投資大市場,促進基礎設施聯通、貨幣金融流通,實現聯動發展」。在明確的目標下,「一帶一路」與「金磚」通過一系列實質性舉措促進全球經濟新的市場網絡形成。

例如,「一帶一路」推進新的通信、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等新興國際金融機構促進新的資金流動之網形成,人民幣跨境支付清算系統上線運行等新興金融基礎設施正在締造新的國際市場連接方式。

預計未來,中國還將進口約8萬億美元的商品,並對外直接投資約7500億美元。中國為「服務器」的國際市場網絡將快速擴大。

中國國內經濟「從點到面」的轉型升級

中國國內發展方式的歷史性轉變,決定了中國處在歷史新方位的必然性。而這種歷史新方位,又決定了中國未來發展路徑必然會升級。中國發展路徑的升級,又將對世界經濟有著巨大的歷史性意義。

2012至2016年,中國的GDP總量從約54萬億元人民幣增長到約80萬億元人民幣,換算成美元就是從8.3萬億美元增加到11.2萬億美元,增量超過世界其他任何主要經濟體。同一時期,中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2年的16510元人民幣增長到2016年的23821元人民幣,增幅高達44.3%,年均增幅達9.60%。按世界銀行2015年公布的收入分組標凖,人均國民總收入低於1045美元為低收入國家,在1045至4125美元之間為中等偏下收入國家,在4126至12735美元之間為中等偏上收入國家,高於12736美元為高收入國家。按世界銀行公布的數據,2012年時中國人均收入4270美元,剛剛超過「中等偏下收入國家」水平,而2016年中國人均收入達到8260美元,已經向「高收入國家」大幅靠近。

中國是一個人口達到13.8億的國家,數量差不多相當於歐盟加上美國再加上整個中東-北非地區的總和。讓這麼大的國家實現人均國民收入5年時間增長40%以上,並且所有階層的人口收入都在快速提高,這是世界歷史上的一個奇蹟。

除了人口收入,「中國」這個概念的經濟地理含義也在發生巨大變化。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倡議等三大國家戰略布局,與原有的「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四大板塊相結合,共同構成了當前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格局,中國區域格局正在由不平衡趨於平衡、由不協調向日益協調轉變。2.2萬公里的高速鐵路網、13萬公里的高速公路網(超過歐洲總量的2倍)將全球陸地總面積十五分之一的區域緊密聯繫起來。當前,分佈在整個中國的1000個以上中小城市住房價格都在快速上漲,原因在於人口的流入。這使得「中國」在經濟地理上,從東南部沿海和少數大城市為經濟中心,轉變成為全國普遍增長的局面。

在全國普遍實現經濟增長的局面下,中國人正在發生「10億級人口」的城市化過程。與此相伴隨的是,中國人的消費行為轉變、產業結構轉變。中國在智能手機、電影等行業中出現的爆炸式增長,原因就在於「10億級人口」的快速城市化。而中國在移動支付、電子商務、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快速發展,則體現出「10億級人口」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將如何刺激科技的應用和發展。

為世界經濟前進提供新「載具」

近30年來,全球化進程已使世界各國越來越深地參與到全球價值鏈之中,而全球化的動力也在發生變化。以往,西方跨國公司是全球化的主要動力。然而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經過多輪「救市」政策刺激,主要西方國家的生產能力卻並未重回危機之前的水平,反而由於大量新增貨幣進入全球市場導致世界經濟前景更加不確定。新的不安全、不穩定因素增加,全球貧富差距加大、地緣衝突頻發、恐怖主義凸顯,低增長、低通脹、低需求同高失業、高債務、高泡沫等風險交織。

當今,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與其他發展中國家貢獻了全球每年新增GDP的六成以上,客觀上成了全球生產力增長的新動力。但應該看到,不少發展中國家依然貧窮,甚至陷入了戰亂或新的經濟危機中。

全球化的新道路該怎麼走?這是擺在世界面前的重大問題。與人類歷史上的「大國崛起」不同,中國的發展為世界注入的是新增的「正能量」。國有能力為世界經濟的發展提供「高速列車」。通過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中國正在為世界締造新的市場網絡。作為世界最大商品生產國、最大消費市場國,中國可以作為「服務器」,為世界經濟注入新的活力:其他國家「接入」中國市場,就能夠獲得新的巨大發展空間。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變傳統的「先談判分利規則」的國際經貿合作框架為「從項目合作做起」的「先發展」式合作,成為當今時代國際經濟合作的新範式,引領世界奏響共同發展的交響樂。

「站在世界地圖前」謀劃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的中共十九大,將為世界經濟的未來提供新的智慧與方案。■

轉載:BBC中文網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