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競爭靠的是基本功–評美國稅改對中國的影響

美國參議院12月2日通過的減稅政策,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首先我要說,我要是美國人,我也會投票給特朗普,這是因為他實際上在對美國很多荒唐的政策糾偏,同時特朗普在不斷的推進改革,這是需要勇氣的,但是這不代表特朗普真的就能逆轉美國的國運。
我們先看下,這次稅改究竟改了什麼,這次稅改最終完全實施,也是要到2019年(雖然白宮希望2018年立即實行,特朗普確實雷厲風行)
當然,我們還是要上美帝的網站看看他們的報道,國內的翻譯啊,經常搞錯,比如很多報道說個稅變更為三檔,還有的說企業所得稅降為15%,還有說取消了遺產稅的,這些都是翻譯錯誤。以及混淆了不同版本的區別。
最開始特朗普確實想把企業所得稅降到15%,到是目前已經妥協成20%了。
下面華爾街見聞的製圖是準確的,和CNN的報道對的上,

請查看中間在12月2日通過的參議院版本。
請注意,最關鍵的就是三個:
1:個稅降低了,雖然還是七等,不過相應的降低了稅率。
2:企業所得稅從35%降到了20%。
3:海外利潤回美國,以前是徵收35%,現在現金和等價物下降到10%,非流動資產只要5%
這次稅改有什麼影響呢?
首先是美國的財政收入肯定會減少,和全世界的政府一樣,美國的聯邦政府財政收入大部分來自稅收
2016財年美國聯邦政府的總收入約3.3萬億美元左右,其中個人所得稅15460億美元左右,約佔總收入的46.8%;沒有錯,美國個人所得稅收入是聯邦政府最大的收入來源,佔了幾乎一半,這和中國是完全不一樣,中國的個人所得稅收入占政府收入6.23%,納稅的大頭和主體是企業。
企業所得稅3000億美元左右,約佔總收入的9.1%;
社會保險(養老,殘障,醫療等)11150億美元左右,約佔總收入的33.8%,
其他收入佔比約為9.3%,包括聯邦儲備收益約1160億美元、消費稅約950億美元、各種收費和罰款約390億美元、關稅約350億美元、遺產和贈與稅約210億美元等
可以看出,佔美國聯邦政府收入接近50%的個人所得稅降低了;
同時佔美國聯邦政府收入9%的企業所得稅從35%降到20%了。
其他也有些減稅,比如遺產稅以前550萬美元以上需要繳納,現在提高到1100萬美元才需要繳納了,但是占收入比例很低,才0.7%,所以影響不大。
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嗯這次減稅力度最大的是對個人啊…….
企業所得稅本來也沒多少錢,全部免了也就一年3000億美元,占聯邦政府收入9%。而個人就不一樣了,個稅收入是美利堅政府收入大頭,這個下降是這次稅改的核心,
也就是說,以前按照15%收的,現在都按照12%了,
以前按照25%收的,現在都按照22%了,
以前按照28%收的,現在變成24%了。
以前按照33%收的,現在都按照32%了,
以前最高個人稅率是39.6%,現在變成38.5%了。
富人稅率下降1.1個點,中產和窮人稅率下降3-4個點
從總額來說,受益者富人>中產>窮人。而對富人來說,錢更多了其實他的消費並不會隨之增加太多,實際上是資金的浪費,因為這個錢在政府手裡,還可以拿來投資基礎設施,投資前瞻科技,補貼貧困家庭。
無怪乎上個月,包括「金融巨鰐」索羅斯在內的400位美國富豪聯名致信美國國會,表示反對共和黨的稅改方案。參與聯署者包括索羅斯、慈善家洛克菲勒(Steven Rockefeller)、美國着名冰淇淋店Ben & Jerrys的兩位創辦人等。
聯署信旨在反對總統特朗普為頂層5%的富人減稅的計劃。
信中反對的理由有兩個,
1:懇請諸位反對此一加劇不平等的法案。
2:我們深為憂心政府稅收損失將使教育、醫療等重要服務的支出大幅削減,這將削弱國家對國民與社群再投資的能力。
給窮人和中產減稅,總體是受歡迎的,但是是否應該同時給富人減稅,
這也是特朗普稅改的關鍵爭議點之一。當然這個問題如果展開分析,又是一場大爭論。
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富人受益最大,這在事實上拉大貧富差距。
當然,正面的說,理論上富人手裡錢多了,一定會想辦法進行投資增值,這也可以拉動經濟發展。
中國媒體最關注的是,是企業所得稅降低,其實在特朗普稅改和美國政府收入裡面,個稅才是大頭,那麼國內的媒體為啥都把目光投向企業所得稅呢,嗯因為這是國內的熱點話題,比較容易博得眼球,比方說再把曹德旺搬出來,就能進一步獲得關注了。
先說下企業所得稅,注意這個是所得稅,也就是收入還要減去成本費用之後的部分才徵稅。
目前我國企業所得稅是25%,當然是這個基礎稅率,根據規定會有調整,比如你高新技術企業,比如你是小規模納稅人,比如你是免稅收入,實際稅率可能比25%低。
下圖是2016年全球的企業所得稅率,我們就看幾個主要經濟大國吧,中國25%,印度29%,法國34.43%,德國15.83%,日本23.4%,韓國22%,英國19%,意大利24%, 美國35%。
中國不算高,但也不算低。

降低企業所得稅的邏輯是,
1:企業所得稅降低了,在美國的企業獲利空間增加了,提高了在美國投資的吸引力
2:本土的企業也會擴大投資,因為獲利增加了。
這樣新產生的稅收收入反而能夠彌補所得稅降低的缺口,從而擴大政府收入。
這就是特朗普稅改的關鍵爭議點之二:減稅肯定能刺激一部分企業擴大投資,利潤迴流美國,但是這個能不能在中長期彌補減稅帶來的損失,實現政府收入增加,存在不確定性,
按照美國經濟學家Arthur Laffer的理論,什麼樣的稅率能夠獲得稅收的最大化,每個國家都是不一樣的,下圖是簡化的laffer曲線,

這條曲線簡單的說明了一個道理,
稅率過高,並不能獲得更多收入,帶來的是總稅收的減少;
稅率過低,並不能獲得更多收入,帶來的也是總稅收減少。
再簡單明了的說:稅率不是越高越好,稅率也不是越低越好,而是在某個點才能利益最大化。政府應該追求的是,同時獲得財政收入增加和經濟增長。
也就是說,如果特朗普的企業所得稅率減到20%,究竟是不是最合適的點,整體是會帶來政府收入的增加還是減少,美國內部爭論很大,誰也說服不了誰。
反對者最大的理由是,減稅帶來的好處(刺激經濟增長)是不確定的,中長期能否實現財政收入總體增加是未知的,而減稅帶來的財政收入的減少和財政赤字的增加則是馬上的,確定的。
這樣會帶來兩個副作用,第一個是科學教育系統支出的減少,第二個是聯邦政府赤字增加,又要發行債券借錢,進一步推高美國的債務水平。
下圖是美國聯邦政府2017年財季的支出預算,可以看出最大的四項是社保,醫療保障,醫療補助,軍費,合計佔了差不多61.65%。

實際上,根據瑞典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4月24日公布的數據,2016年世界軍費前兩位是美國和中國,美國達到6110億美元,中國軍費開支為2150億美元。美國幾乎是中國的三倍,而美國的GDP只有中國的大約1.65倍。
而按照特朗普政府2018年財季的預算,其軍費還要大幅增加10%以上,大約540億美元,這意味着其他是要縮減的。美國軍工集團勢力的強大,可見一般。
稅改導致收入減少了,而軍費還要增加,那只能削減其他開支了,削減哪些開支呢?下圖是美國聯邦政府各個部門的經費,只有國防部,國土安全局和退伍軍人事務局三個部門的經費增加了,其他全部縮減。

1:國內衛生研究院(NIH)的預算要從今年的318億削減至260億美元,下降18%,你看58億美元就節省出來了。
2:國立科學基金會NSF的預算將比2016財年減少約11%,到67億美元,減少了8億多美元,資助基礎科學研究項目的能力下降。
3:能源部將收到280億美元經費,自2016年以來減少了5.3%,減少了16億美元,不過減少的主要是清潔能源技術。該部的研發部門所受衝擊更大,尤其是清潔能源技術。
還記得嗎,特朗普一直說全球變暖是騙局,還退出了《巴黎協定》,2017年11月特朗普訪華,簽了2535億美元的協議,其中最大的一塊就是能源,確切的說油氣能源集團。特朗普認為,放着便宜的油氣能源不用,去用價格高昂的所謂清潔能源,實際上是削弱美國製造業的競爭力,阻礙美國的再工業化。
11月9日,國家能源投資集團與美國西弗吉尼亞州宣布簽署框架協議,對後者頁岩氣、電力和化工生產項目投資837億美元,此次簽約是國電集團和神華集團合併組成國能投之後的首個重大海外投資項目,也是西弗吉尼亞州有史以來吸引的最大一筆投資。
同時,阿拉斯加州政府、阿拉斯加州天然氣開發公司(AGDC)、中國石化、中投公司與中國銀行簽署一項協議,以促進阿拉斯加州的液化天然氣開發。這項協議將涉及最多430億美元的投資,建設期間將在美國創造最多1.2萬個工作崗位,使美國與亞洲之間的年度貿易逆差減少100億美元。為了配套中國的投資,特朗普甚至在稅改裡面允許開採阿拉斯加保護區的石油。
4:NASA經費也降了2.8%,降至191億美元;
5:最鬱悶的還是環保署(EPA),經費下降高達30%,從81億美元下降到57億美元,下降了24億美元,像五大湖污染治理恢復項目直接被取消了。
:6:地質調查局經費也縮減13%到9.22億美元,連美國西海岸地震早期預警系統820萬美元的聯邦資助也取消了,該系統研究者、華盛頓大學地震學家John Vidale說,這是一個“規模很小但成本效益很高的公共安全項目”,撤資讓他非常驚訝和沮喪
7:國家大氣和海洋管理局(NOAA)只有48億美元的撥款,減少17%,尤其是衛星項目從23.2億美元下降到18億美元,、以及海洋,海岸和湖區研究經費竟然被削減48%。
8:除了科研經費削減之外,更值得注意的是教育經費支出也削減14%。
大幅削減科技和教育支出,卻增加國防經費,無怪乎特朗普的預算遭到了全美科學家的抗議。
另外特朗普還廢除奧巴馬醫改的強制參保令,同時也相應減少醫療補助的支出。
另外他還減少食品券的支出,這個食品券是美國的社會福利,窮人可以拿這個券去換取食品。當然在特朗普眼裡,底層領食品券的窮人黑人和老墨居多,很多純粹是因為懶,而且特朗普上台時的選票,90%以上的黑人都投給了希拉里,所以削減也正好。
特朗普這個人,基本可以確定他內心是個白人主義者,1973年的時候因為被懷疑不租房子給黑人還被美國司法部起訴,此事還上了《紐約時報》,你把特朗普政府裡面黑人高級官員的數量和奧巴馬,小布殊和克林頓時期一比較就知道了。奧巴馬不用說了,小布殊時期國務卿鮑威爾和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都是黑人,克林頓時期四個黑人部長。
另外他任命的司法部部長傑夫.賽辛斯在多年前發表過歧視黑人的言論,而被美國媒體強烈質疑。

好了,我們總結下,特朗普的稅改配合的總體經濟思路是明確的,也是帶有很高風險的。
機會項:
1:減稅刺激個人消費,吸引企業擴大投資,吸引企業海外利潤迴流美國。
刺激美國經濟增長,較為成功的案例就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里根的減稅政策,給美國經濟帶來了強力的刺激,經濟的實際增速1982年還是-1.9%,1983年變為4.6%,1984年變為7.3%,1985年也有4.2%,1986年為3.5%,1987年也是3.5%。
2:增加軍費支出,大力增加軍力,維持美軍絕對領先和國土安全
3:大力開發油氣資源,充分發揮美國低能源價格優勢,和減稅配合重整美國製造業。
風險項:
1:政府赤字進一步擴大,債務繼續上升,要知道,美國是全球第一大債務國,本文上方2017年財季,美國聯邦政府收入7.3%是用來付利息的,這個是必須要支付的,不然影響美國的國家信用破產,債務越高,要支付的利息就越高。這跟你還房貸是一個道理,房貸越高,要還的利息越多,越影響其他方面的支出。
我們看列根和小布殊減稅的實際影響:
列根政府執政期間聯邦政府財政赤字佔GDP比重年均值達4%,而他的前任只有2.4%的赤字率;2001年小布什《經濟增長與減稅協調法案》公布當年,美國聯邦政府財政還為盈餘,佔GDP比重1.2%,但2002年隨着財政收入大幅減少,財政收支迅速由盈餘轉為赤字,赤字率高達1.5%,並開啟連續十五年的財政赤字。

2:削減科技和教育投入,長期來看是降低美國競爭力。
3:企業有錢了,但是如果整體前景不看好,企業資金並不會流向實體經濟,而是流向金融和房地產,推高經濟泡沫化。
簡而言之,特朗普減稅的總體思路是正確的,然而存在兩個關鍵問題,一個是以減少政府收入和削減支出,債務風險提高的代價來實現減稅,另外一個就是富人受益和大公司最多。

中國的機遇和挑戰

國家與國家的競爭是基礎能力的競爭,稅收僅僅是其中一個環節。
製造業投資的回報,是需要看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綜合基礎能力,不是簡單的減稅,企業就來了。
什麼是基礎能力呢,這個基礎能力每一樣都是要付出長期和艱苦的努力才能達到。
第一個是基礎設施和物流效率,能否實現海陸空快速的運輸,沒有良好的基礎設施,東西進也進不去,出也出不來。
河南鄭州引進富士康以後,鄭州機場的貨運量從2011年的10.3萬噸增加到2016年的45.7萬噸,這背後是高效率的運輸能力保障,鄭州機場2012年開始二期大擴建,動員了十幾萬人的施工隊伍歷時三年完工。鄭州機場高速2014年還是四車道,僅僅用兩年就全部改成了八車道通行,體現了強大的基礎設施保障能力。
第二個是高效率,吃苦耐勞,受過良好教育的工人隊伍。
2016年,福耀從國內調集中國工人,在美國工廠,和已經訓練和上崗了半年多美國工人進行了生產效率測試,給汽車玻璃壓膜。
在兩條線上中國和美國工人進行比賽,雙方也都知道是比賽。
福耀公司制定的生產定額是800片,最終中國工人可以做到生產1011片,超出要求20%,
而美國工人只能生產792片,沒有達到要求,然而這已經讓中方管理人員喜出望外了,因為美國工人平時的工作效率只有500多片,是通過比賽激發了競爭意識才提升到了792片。
也就是說,美國工人真正的工作效率只有中國的50%。
中國工人和美國工人比,有吃苦耐勞高效率的種族優勢,你即使支付同樣的工資,得到的產出會更多。
第三個是產業鏈聚集,製造產業聚集能夠大大降低成本,也能快速高效的解決問題,增強競爭力。
第四個是勞動力成本,中國的勞動力成本趕上美國還得要20年,短期內中國工人工資還不能和美國的藍領相比。
第五個是市場,大市場能夠大大的降低和攤薄成本,福耀玻璃到美國,就是因為美國汽車公司的要求到當地設廠便於快速到貨。中國和美國都有龐大的本土市場,而且明顯中國市場增長更快,會變得比美國市場更大。
第六個是技術,即使在當地能夠找到工人,能不能找到合適的製造工程師也是問題,富士康在中國大陸投資,每個廠都有大量台乾和台灣工程師。美國能允許幾千外國工程師到美國工作嗎?不允許,那麼依靠不成熟的本地人才,效率就會大大降低,這是現實的障礙。
一個互聯網企業,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就更容易招到合適的程序員,這就是良好的技術環境。
第七個是能源成本,美國的頁岩氣革命,帶來了美國能源成本大大下降,這是美國的天賦。
第八個是包括稅收和法律在內的政策環境,福耀玻璃在美國就耗費了大量精力不斷抵制建立工會,再比如巴西,各種稅收法律及其複雜,外國企業沒幾個能盈利的。
其他還有土地,社會環境等等,比如中企投資敘利亞,結果政局不穩導致損失,比如印度,沒事就上街抵制中國貨,前不久oppo印度公司一個中國高管,因為把印度國旗丟到了垃圾桶,引發印度員工罷工抗議。
土地,資本,人才,基礎設施,產業鏈,技術,市場,稅收,社會和政策環境都是決定企業投資的要素,產業的發展考驗的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的多要素綜合的基礎競爭能力,要看清楚我們的優勢,不要覺得改一個稅率美國就great again了,那這樣一個地區要發展就太容易了,只要免稅就可以發展,很遺憾,不存在這樣的事情,稅收只是眾多手段中的一個。
就好像,福建晉江說我要給本地品牌貴人鳥,361度減稅了,美國媒體就說耐克馬上要垮了一樣,就好像深圳說我要給企業減稅了,馬上就要經濟總量超上海一樣,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實際上,不要說中國的領導層全部是從地方歷練到中央的,
中國各個省,各個市,在長期的招商引資競爭中,早就已經對稅收優惠,土地優惠,獎勵優惠在內的各種手段運用的非常純熟,各個省市政府都有專業的招商引資團隊,應對競爭對手減稅的競爭手段,是有很多方法進行反擊的。

中國的應對之策

中國現在其實也在給企業減稅,但是是漸進性的。
中國已經在2016年5月先一步開始減稅,比美國這次稅改從2019年開始實施要早了兩年半。
營業稅改增值稅,也就是所謂的營改增從2012年在上海開始試點,到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國全面推開,實現了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的目標。
中國國家稅務總局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累計減稅10639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今年1-9月減稅5750億元。
繼去年全面推開營改增(營業稅改徵增值稅)之後,從今年7月1日起中國將增值稅稅率由4檔減至3檔,取消了13%的稅率,將農產品、化肥、天然氣、自來水和居民用煤等直接關乎民生福祉的生活必需品增值稅稅率從13%降至11%。
增值稅目前是我國第一大稅種,在減稅方面已經先行一步,對美國減稅有對沖作用。
另外我國第二大稅種的企業所得稅,其實也在研究中,這次美國的衝擊下,我國是有可能也隨之降低企業所得稅的。但是如前文所說,這其實是一個很強的技術問題。
增值稅是不管企業是否賺錢都要收,而企業所得稅則不一樣,對賺錢的企業影響大,對不賺錢的企業反而沒太大影響。
我們可以舉兩個典型的例子,一個是在大賺特賺的阿里巴巴,今年凈利潤超過100億美元,一個是在巨虧投入期的長江存儲,投資幾百億美元還沒有盈利,還要養着大批的研發隊伍。很顯然長江存儲更需要幫助和扶持。
但是直接把企業所得稅降低了,明顯阿里巴巴受益更大,而真正需要錢的長江存儲反而沒什麼收益。就像拉弗曲線一樣,並不是稅率越低越好,所以這是一個需要認真研究的技術問題。
除了減稅的大方向以外,我國也要開闢新稅種,因為減稅不能讓財政收入下降,財政收入下降意味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能力減少和下降,就得跟特朗普政府一樣削減衛生,科技,教育的支出,這對處於發展和追趕期的中國是不利的。
因為政府主導的投資和民生保障,是保證中國經濟穩定增長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手段,穩定增長,最典型的就是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項目投資,在民間投資低迷的時候,政府投資起到增長穩定器的作用;在民間資本不敢進入的高風險領域,政府投資起到開路的作用,典型的就是在集成電路和液晶面板的數千億大規模投資。
社會穩定,最典型的就是新疆地區的高強度治安保障,對新疆的高強度治安投入,現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一個典型的數據就是2017年新疆旅遊人數和收入大幅增長。還有全國城市貧民區—棚戶區的大規模改造,對困難群眾的低保,對沒有繳納過養老金和醫保的老人的養老金支出等等,我在以前的文章裡面寫過,全國養老金虧空的省已經有6個了,誰去補貼他們?中央政府。
政府收入的減少,事實上就是削弱了政府穩增長和保民生的能力。不只是這兩項,還進一步削弱了政府在科技,教育等基礎方面的投資能力,這些對長期經濟增長,尤其是對後發型國家的經濟趕超,都是有負面作用的。
我在之前的文章就講過黑龍江的例子,省政府收入2000億,支出4000億來維持6%的經濟增長和民生進步,黑龍江可以依靠中央轉移支付,美國這樣的國家就是發國債了,區別在於轉移支付不用還,國債可是要還的。
再強調一次,稅收不是越多越好,但也不是越少越好。
要追求的是企業降低稅負後的經濟發展+政府財政收入增加的雙贏。
為什麼特朗普的稅改那麼多人反對,其實就是減稅導致政府收入下降,直接導致必須削減在社會保障和福利,教育,科技,醫療補助,衛生等方面的支出,同時還造成大量財政赤字,用財政收入的下降換取對經濟的刺激,這是一步險棋,因為經濟的發展是複雜的,減稅只是其中一個動力而已,對經濟的刺激結果是不確定的。很可能出現政府收入下降了,總體債務提高了,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少了,教育科研發展受到影響了,但是經濟卻沒有被減稅刺激起來。
在減稅的大方向下,為了確保財政收入的增加,中國也要開闢新稅種,比如房產稅就是一個考慮,以後極有可能開徵,對擁有大量房子的人徵收房產稅,實際上也是平衡貧富差距,
在深圳,擁有大量房產的村民比比皆是,每個月收着大量的房租,自己每天打麻將。但是具體怎麼徵收,也是複雜的技術問題,房產稅已經在重慶,上海等地試點,已經形成了一些經驗,相信以後正式開徵只是時間問題。
至少在我看來,中國政府對減稅的規劃更為穩妥和踏實,在收入增長的同時實現逐步減稅降低稅負,反過來說,是在逐步降低稅負的同時實現財政收入穩步增長,這樣規避了大量的風險。
另外中國還有一個機遇,美國歷史上歷次減稅都會帶來美國內部需求的增長,也就是消費會提升,進口會出現增加,這對對美國出口最多的中國,日本和德國的製造業企業來說,是大大的利好。美國NBC的報道就說,這次減稅是美國送給中國和德國的數十億美元大禮包。

如果減稅真的實施,增強了美國民眾的消費能力,這對中國強大的製造業來說,也是利好,可以大大的促進對美國的出口。NBC的報道裡面,就表達了對外貿易赤字進一步上升的擔心,因為預計從中國,日本和德國的進口會因為美國國內需求能力的增強而增加。
特朗普應該說,是一個想有作為的總統,想複製里根減稅的經濟刺激,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現在的世界已經不一樣了。
最大的變化,就是世界第一大工業國已經易主,和八十年代美國減稅的時候,中國只有一個勞動力成本優勢相比,中國現在又發展出了產業鏈集群優勢,勞動力受教育水平和素質大幅提高,基礎設施躍居世界頂級水平,技術實力也大大迫近美國,出現了龐大的本土消費市場,社會治安和政府治理水平大幅改善。
中國成為世界製造中心,背後是練好基本功,做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和大量的基礎工作,要想與之競爭,也必須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達到和具備競爭力。
很典型的,八十年代里根減稅,美國消費者消費增加,那個時候的中國無法受益太多,因為中國那時的工業品出口沒有競爭力;現在特朗普減稅,美國消費者需求增加,中國製造業的受益就會比那個時候大的多。
綜合基礎能力的競爭,是全方位的,美國減稅確實能夠帶來競爭壓力,可能會打亂中國原有的減稅節奏,同時也可能帶動各國紛紛減稅,然而也不用誇大其詞過於擔心,實際上,減稅對美國經濟總體好不好,美國內部也根本沒有形成共識。
大國之間的競爭,尤其是超級大國之間的競爭,是沒有什麼殺手鐧的,大家手裡的牌都很多,一定是長期的苦戰,誰也不可能一招制敵。​​​​■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