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龍太聰明 這個時候訪華真的是賺大了

占豪

1月8日到10日,法國「小鮮肉」總統馬克龍完成了上任以來的首次訪華。為什麼說是「小鮮肉」總統呢?因為這位總統剛年滿40周歲,這個年齡在西方大國成為元首依然顯得非常年輕。


馬克龍是中國19大後第一位訪華的歐盟國家元首,也是2018年開年訪華的第一位外國國家元首。此次訪華,馬克龍無論時機、火候選擇得都可謂恰到好處。對法國來說,這次訪問可以說賺大了!或者說,他的這次訪問,一舉抹平了之前在對華關係上落後於英國和德國的局面。

為什麼說馬克龍這次火候選擇恰到好處呢?原因有四個:

一、他選擇了德、英內訌自顧不暇的機會點。
現在,無論是德國還是英國,都被內政嚴重困擾。德國,現在面臨組閣困難問題,默克爾所在的黨派不得不與小黨組成聯合政府執政,未來默克爾在內政外交上的權威性將因此大打折扣。如果最終組閣徹底失敗,甚至可能有重新選舉的可能。在這種背景下,默克爾政府顯然放在外交方面的心思會弱很多。英國也好不到哪裡去,去年提前大選後也差點組閣不成,現在退歐大臣又辭職了,受困於「脫歐」和內政的英國,現在也有些無暇顧及外交。
這種情況下,馬克龍是真找到好機會了!

二、他選擇了中德關係不睦的機會點。
過去,中歐關係主要由德國主導,中德關係也重於中法關係。2017年是中德關係不睦的一年,到年尾甚至外交上公開出現了隔空交鋒。德國駐華大使公開指責中國在網絡安全對話上缺乏誠意阻礙對話,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則反擊稱呼其血口噴人。而在此之前,還發生了中國U23球員在德國比賽有「藏獨」入場舉「藏獨」旗幟,德國足協副主席公開不表示反對導致中國輿論反彈的事件,這一事件最終也導致中國足協與德國足協中斷了這一合作。從這些公開的矛盾事件就可以看出,2017年的中德關係是很不和諧的。
過去些年,由於法國無論工業製造水平、科技水平、經濟水平整體都不如德國,中德關係與合作水平比中法關係與合作水平要高不少,法國一直沒有機會把中法關係拉到和中德關係一個水平線上。甚至,中法關係在過去幾年已經落後於中英關係。而這一次,馬克龍訪問的時機則恰到好處,在中德關係出問題的時候及時來了,中國為了平衡一定會特彆強化中法關係,讓德國、英國有危機感。過去些年,中國也正是利用了英法德這些競爭心理來達到了自己很多目的,這一次又是一個平衡的藝術,而馬克龍也就抓住了這一點。

三、他選擇了歐盟與中國有摩擦的機會點。
2017年底,美國政府公開違反WTO協議,拒絕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這本該是歐盟一次深化與中國合作的機會,然而歐盟也黑中國,稱中國市場歪曲,並以此為由也跟着美國一起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很顯然,在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方面,德國是最重要的阻力,因為德國擔心的是中國製造一旦進一步升級會蠶食德國製造的市場,某種程度上說這也是中德關係出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中國和歐盟都需要彼此,雙方關係需要深化,在過去些年德國一直是中歐關係發展的核心角色。現在,中歐關係發展遇到了問題,此時馬克龍訪華,就是在借中德關係出問題的情況下的一次「搶班奪權」。如果我們注意觀察,這一次馬克龍訪華明顯衝著「一帶一路」倡議而來。法國抓住這個機會點,至少可以掌握更多與中國合作的主動權和提升自己在中歐關係中的主導權。

四、他選擇了在19大後的第一個年頭的年初這個時間點。
馬克龍選擇2018年年初這個時間點是很有藝術的。一方面,19大後11月接待的是訪華的特朗普,12月已經年尾而且與特朗普訪華相隔時間太近並不好。放在2018年初,既是19大後的開局之年,又是一年之始,對雙方談合作和開展合作更有利。因為,2017年法國結束了大選開啟了新任期,中國19大也完成了換屆,雙方都完成了國內的政治議程,那麼接下來就更有利於雙方展開深化合作了。與法國相比,德國、英國都正在陷入內政麻煩。所以,這個時間點,也是精心挑選的。

如果我們注意馬克龍訪華的細節,會發現馬克龍訪華的第一站是西安。馬克龍為何訪華第一站放在西安呢?

其實,一國元首來訪,他要訪問參觀哪裡是需要他們向東道國提出來,雙方經過溝通確認。一般情況下,東道國會根據各種因素考量盡量滿足,雙方會就訪問日程安排達成協議,然後才開始執行訪問。一般情況下,訪問哪裡雙方都會有政治考量。譬如,這一次馬克龍訪華首訪西安,根本原因就是西安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這代表着他是為與中國開展「一帶一路」深化合作而來。

有了訪問西安這個緩衝,那麼他與中方會談時自然就直接切入到「一帶一路」倡議,並且也向中國展示誠意,雙方的合作談判開展自然也就更加容易展開。而且,2014年3月,中國元首訪法國的首站選在了里昂,正是古絲綢之路的終點,這樣的呼應會讓雙方更有心有靈犀的感覺。

訪華行程前,馬克龍在愛麗舍宮接受央視記者專訪時表示,對於中法關係和經貿關係,自己已經作出了明確的判斷。此次訪華他很清楚自己的使命和願景。「我非常高興能夠去中國,訪問西安和北京,我希望以堅定而謙遜的態度開啟一段新的兩國關係,我想今天世界處於一個十字路口,世界正在經歷危機、正在進行變革,許多國際機構變得更加脆弱,國際平衡被打破,我想中國和歐洲,特別是在歐洲的法國應當扮演自己的角色。」

馬克龍這句話有三層含義:一是他期待與中國展開深入合作,由此他期待訪華;二是他希望開啟中法新關係,也就是讓中法關係邁上新台階;三是當今世界處於變革時代,處於一個十字路口,中歐雙方應該應該扮演自己的角色,特別是法國更應扮演自己的角色,這意思就是他要脫離原有美國一家獨大的邏輯。

其實,馬克龍的上述動作,與其2017年5月上任之初就在敘利亞問題上與普京積極互動有共性,那就是想強化法國的獨立性。換句話說,與薩科齊親美、奧朗德的平衡路線相比,馬克龍的外交路線將更具獨立性,這一點和他在與特朗普的多次互動中窺斑見豹。這種獨立性,恰恰可以讓中法關係更加緊密。

馬克龍在採訪時還稱,他要和中國建立「牢固的信任」,並決定在整個5年任期內每年至少來一次中國,因為這種信任需要逐步培養。他希望雙邊關係也能有新的前景。在經濟方面,對已有的合作加以鞏固,包括工業、核能等戰略性合作。另外,也要建立起更加直接、坦誠、開放的關係。我們應當共同確定哪些行業兩國將彼此開放,哪些不是。馬克龍的這些意思其實很明確,就是把兩國關係的信任上升一個層次,並且把雙方深化合作的清單給列出來,這樣雙方的合作將會更加務實,能夠快速推進。

馬克龍這次訪華,首先還是從務實出發,也就是經貿合作要深化。此次訪華,跟着馬克龍來華的企業就包括空客、達索、歐尚、索迪斯等50多家法國大型企業的商界領袖。顯然,雙方簽署的合作協議是少不了的。不過,由於之前馬克龍在擔任經濟部長時及上任初期對中國表現得並不友好,中國恐怕短期內不會很快給其兌現很多東西,而是會根據其表現再進一步深化具體合作,這也是馬克龍為啥說要建立「牢固信任關係」需要過程,並表示要一年至少來一次的原因所在。

其實,中法除了經濟上的互補性之外,政治上也有很大的共同利益,馬克龍政府在政治理念上明顯與美國特朗普政府不同,但其取向卻明顯與中國相近,這樣的狀態使得中法兩國有很大的合作空間。中法都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國際事務上有很多合作的點。

事實上,對馬克龍來說,與中國強化合作,對其借德國內部政治虛弱、與中國關係不是很愉快的機會,可以提升法國在歐盟的地位以及在中歐關係中從德國手中奪走一些主導權。

馬克龍這次訪華,具體商業合同的金額也許並不算大,但這個時機選擇對法國來說具有長遠政治和經濟利益,可謂是賺大了!

當然,對中國來說,這也再次表明中國強大了,可以通過在歐盟內部主導平衡來獲得對歐、對西方關係的調整和突破。隨着時間推移,相信我們的這種能力更強!■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