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日)的一封信,讓平昌冬奧會又多了幾分政治意味、想象空間。
這封金正恩的親筆信,是金正恩的胞妹金與正轉交給文在寅的,其內容關於改善朝韓關係,金與正同時表示,「(金正恩)有意儘快與文在寅總統會面」;文在寅則表示希望今後創造條件,實現訪朝。
值得玩味的是,文在寅還說,為實現南北關係發展,一定需要朝美之間儘早對話,望朝方能積極與美國展開對話。
的確,在過去,朝韓兩國之間的高層互訪寥寥可數——1948年以來,韓國的12任總統,只有三位曾經踏上朝鮮領土;朝鮮的3位領導人,則從未到訪過韓國。
歷史,可以為現實做註腳。
首次
真正到訪過朝鮮的韓國總統,只有金大中、盧武鉉和朴槿惠。開創性的金大中,則需要到2000年才第一次踏上朝鮮土地——
2000年6月13日,韓國第八任總統金大中與時任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在平壤會面。這也是半個世紀以來北南雙方首腦第一次握手。
根據新聞報道,當時,60萬平壤市民夾道歡迎,高呼「萬歲」;朝方也給予了金大中最高禮遇。兩位首腦在百花園國賓館舉行了27分鐘的首腦會談,用媒體的話說,談話「氣氛親切自然,涉及天氣、早餐以及共創歷史」。當天下午,金大中拜會金永南,並一起觀看文藝演出。
這次會晤最大的成果是雙方簽署了《南北共同宣言》,承諾為實現朝鮮半島的統一和開展各個領域的合作與交流而努力。這也是半島分治以來,首次由北南雙方首腦簽署的協議。同1972年7月4日朝韓部長簽署的《北方和南方聯合聲明》、1991年12月3日朝韓總理簽署的《關於北南和解、互不侵犯和合作交流協議書》相比,規格顯然前進了一大步。
儘管都有誠意,但一些難以解決的雷區依然存在。隨着韓國執政者更替,這一成果很快被消解。
7年後
盧武鉉是第二位任內訪朝的韓國總統。
2007年10月2日,盧武鉉率300人代表團,徒步跨過韓朝軍事分界線(一條長25米、寬80厘米的黃色塑膠帶),乘車前往朝鮮,進行為期3天的訪問。
正因如此,盧武鉉成為半個多世紀來,第一位徒步跨過半島軍事分界線的韓國總統。
相較於上一次,這次雙方會晤,怎麼說呢,送禮還是挺上心的——
盧武鉉給金正日贈送的禮物,包括用螺鈿漆器製作的八幅十二長生圖屏風、木槿花圖案茶具、韓國名茶等;因為打聽到金正日喜歡看電影,韓方還專門贈送了韓國著名電視劇《大長今》等影視作品的DVD光盤;見面的時候,盧武鉉還特意佩戴了朝鮮手錶。金正日則對上述禮物表示了感謝,並向盧武鉉回贈了4噸上等松茸。
盧武鉉訪問時的演講也令人印象深刻。他說,將儘力成功履行朝鮮半島和平無核化的「歷史性使命」,「我身上肩負了歷史性使命……我將竭盡全力履行我的使命」。會晤中,盧武鉉還表達了卸任後再度訪朝的願望;金正日則回應道,「非常歡迎,可以免費來參觀」。
不過,此次雙方主要商談的半島無核化、進一步擴大經濟交流等問題,在此後兩國的交流中體現得並不是十分明顯。
特殊
如今深陷牢獄之災的韓國前總統朴槿惠也曾踏上朝鮮領土。相較於金大中、盧武鉉二位,朴槿惠此次訪朝的經歷相對特殊——她是在成為總統前11年、以個人身份接受朝鮮邀請、訪問朝鮮的。
這次訪問,朴槿惠得到了朝方僅次於元首的禮遇,這一新聞也在韓國引發強烈震動。
為何朝鮮會邀請尚不是總統的朴槿惠訪問自己的國家,且給她如此殊遇?
當時朴槿惠的身份,是歐韓財團(EKF)的理事。一直以來,該財團都堅持對朝鮮進行一定的援助,經常在朝鮮各地舉行一些慈善活動,給朝鮮一些必要的藥品。2002年,朴槿惠就是作為EKF的一員,受邀去朝鮮訪問的。
但朴槿惠與朝鮮,顯然有更深的「淵源」——1968年,朴槿惠之母就是被「朝鮮特工」於光復節當天殺害,也就是震驚世界的「青瓦台事件」;作為韓國前總統的朴槿惠之父,同樣為防禦朝鮮南侵而操勞。
最值得一提的是,結束正式訪問的5月13日晚,金正日曾在會議室與朴槿惠單獨會談了一小時。
據媒體報道,當時現場只有一名記錄員。會談中,金正日提到了1968年朝鮮特別行動隊襲擊青瓦台的事件,坦率地向朴槿惠道歉:「那是極端分子所做的極端行為,我非常抱歉。」
不僅如此,此行回國時,金正日還進一步表達了善意,對朴槿惠一行表示:「有必要繞遠(經由中國)回去嗎?通過板門店回去吧。」因此,朴槿惠得以穿越極為敏感的軍事分界線,返回韓國。
這次訪問成果是可觀的。對朴槿惠提出的朝韓專家組成調查團就金剛山水庫進行實地調查、通過紅十字會途徑尋找戰爭失蹤者等建議,金正日給出了同意的承諾。回憶起這次經歷,朴槿惠多用「鼻子發酸,熱淚盈眶」來描述。
「為實現南北關係發展,一定需要朝美之間儘早對話」。
從文在寅回復朝鮮提議時這句話就可以看出,半島問題的主要操縱方依然是美國。這次冬奧會,不僅美國放風稱要在冬奧會之後舉行韓美軍演,日本首相安倍也慫恿稱,現在不是推遲韓美軍演的時候。儘管文在寅強勢回應稱這是韓國內政,「日本首相不應親口言及該問題」,但這一系列事件也說明,美國的陰影一直盤旋在半島上空。半島要走出困局,還相當不易。■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