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中美兩國經貿磋商代表團19日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兩國同意採取有效措施實質性減少美對華貨物貿易逆差。
讓全球提心弔膽的中美貿易戰,在鬧騰了一個多月後戛然而止,這多少讓人感到驚喜和意外。而在得知這個消息後,國人在鬆了一口氣之餘,不由得不擔心,中國是否為了終止這場貿易戰,而做出了大幅度的妥協和讓步?
這種擔心當然不是多餘的。畢竟雖然沒有哪個國人想打貿易戰,但如果這種貿易戰的終止,是以嚴重損害中國利益,影響中國經濟發展乃至國家崛起為代價,那無疑是讓人很難接受的。而要搞清楚中美在這場談判中到底得失幾何,我們就必須從會談結束後的「終戰公報」具體來分析:
《公報》第一條:雙方同意,將採取有效措施實質性減少美對華貨物貿易逆差。為滿足中國人民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和促進高質量經濟發展,中方將大量增加自美購買商品和服務。這也有助於美國經濟增長和就業。
這第一條中,中國承諾減少美國對華貨物貿易逆差。這是美國發動貿易戰的目的,中美能這麼快就談攏,沒有中國在這一指標上的讓步,是不可能實現的。
其實針對中美貿易逆差,中國一直都有相應補償機制。去年特朗普訪華期間,還跟中國簽了2500億美元的大單——這就是這種補償的體現。只不過特朗普後來對這點補償不滿意,要加碼。所以才有了這場貿易戰。現在中國承諾在原有基礎上大量增加自美購買商品和服務,如果單單從這一條來說,美國確實達到了其發起戰爭的目的,算得上是贏。
但美國的贏,並不代表中國就輸。之所以這麼說,得從中國承諾大量增加的具體內容來看。
雙方同意有意義地增加美國農產品和能源出口,美方將派團赴華討論具體事項。
這一條中,提到了中國將在原基礎上,本次增加的所購買商品內容——農產品和能源。
這兩條增加,其實對中國來說本身就是剛需。
能源是最好理解的。作為全球最大工業國和增長速度最快的主要經濟體,中國的能源需求本來就處於長期看漲趨勢。再加上隨着中國國內環境保護意識的升級(比如北方煤改氣),對外部清潔能源的需求本來就呈看漲之勢。這種情況下,中國本身也需要增加對外部能源的採購——這筆支出的增加本來就是免不了的。
而在採購對象的選擇方面,伴隨着頁岩氣革命,美國已迅速從世界能源最大進口國,變身成世界主要能源出口國之一,這種情況下,中國增加對美國能源的採購,既可以豐富能源的多元化供應,避免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增加自身的能源安全係數;又可以在中美之間建立起一條新的戰略捆綁紐帶;同時,能源供應的多元化,也可以削弱沙特為首的中東石油國的份量,進而增強中國在全球能源市場的話語權,為中國爭取全球能源市場定價權增添一顆砝碼。
而美國農產品進口,這個對中國來說其實也不構成什麼太大的傷害。眾所周知,中國雖然工業能力獨步全球,但農業的整體發展水平卻一直非常低下,在全球根本就排不上號。
而中國農業水平之所以低下,這是有原因的。這個原因,絕不是中國沒有能力實現農業工業化(對全球最大工業國來說,這在技術上和資金上都不存在任何障礙),而只是中國總人口太多,即便已成為世界工廠,但依然無法完全消耗巨大的農村人口。一旦農業工業化,生產效率大增,這意味着中國農村將出現數以億計的剩餘人口。這些被農業技術革命淘汰掉的人口,工業消化不了,農業又因為產業升級而將他們淘汰出局,這意味中國將產生數以億計的無業流民、甚至成為流寇!
流民和流寇有多可怕,參考黃巢、李自成、太平天國就可明白。幾億流民,足以把社會攪的天翻地覆!所以,在幾億流民的潛在威脅下,中國必須維持落後的傳統農業,把農民拴到土地上,讓他們能夠自給自足,不至於流亡滋事——說白了,這就不是個經濟問題,而是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
但現在,情況逐漸出現變化,隨着中國工業能力的急速擴張和勞動力的逐漸萎縮,農業人口已經能夠被大量轉移到工業和服務業。這意味着農民失業對社會和政治構成衝擊的威脅正在不斷降低。雖然這種轉變還在半途,並未完全成功,但這種大規模的轉移,已經為政策提供了一定的騰挪空間。這種格局下,中國適當引入美國農產品,對農村穩定和農民生計構成的威脅已經可以承受。
同時,這也可以滿足消費升級的需求。中國的特殊國情(農民太多),決定了中國只能維持落後的傳統農業,但隨着城市工業化、後工業化發展,城市民眾的消費升級需求依然存在。這些是現階段的中國農業整體上無法提供的。所以引入美國農產品,讓有消費能力的國民能夠享受到更好的生活,本身也是政府的責任。
當然,很多人擔心的是糧食安全問題。擔心對外國農產品的大量進口,會影響到中國的糧食自主供應。
這個擔憂,其實是對農業結構,和糧食安全定義的不了解。所謂的糧食安全,指的是中國自產糧食,能夠保障國民的日常生活基本供應——說直白點,就是不從外國購買農產品,自家產的的糧食也夠自家人吃。
這個其實朝廷一直是高度重視、絕對保障——畢竟朝廷也不傻,吃飯的問題交給外國,出了事,最後坑的還不是自己!
只是,朝廷要保障的,僅僅只是吃飽而已。至於吃好,這個需求就沒必要上升到戰略保障的高度了。
打個比方,從管吃飽的角度,一斤牛肉和一斤大米對維持人的生命沒有特別大區別。但從管吃好的角度,生產一斤上好的牛肉,它需要消耗的農作物可能是幾十斤。所以,朝廷只需要兜底,保證自家生產的糧食,能維持14億人吃飽沒問題就行了。至於大家還想要吃好,這個從外部進口本來也無所謂——就算將來美帝不給牛肉了,大不了繼續吃國產大米,中國人也不會因此餓死。
只要把好檢驗檢疫關,對美國農產品的進口,既不至於對中國農村構成重大衝擊,又符合了城市消費升級需求,而且也不至於影響到糧食安全保障。這種所謂的讓步,並無太大負面影響,而因此增加的進口,對中國現階段來說本身也是正常的需求,有利於民眾幸福感的提升。
雙方就擴大製造業產品和服務貿易進行了討論,就創造有利條件增加上述領域的貿易達成共識。
這一條按照字面意思理解,是還沒有達成最後的協議,但也會在這兩方面着手。
擴大製造業產品貿易,這個其實對中國來說還是直接有利的。說白了,作為全球最大工業國,美國製造業產品能進入的大眾領域還真不多。雖然汽車進入方面,會讓國產汽車受點衝擊,但這個擴大是雙向的,這意味着中國產品也在美國能在美國市場更多的受益;至於高技術領域的東西,很多中國還巴不得美國賣呢——只是它美國不肯罷了。
擴大服務貿易,這個應該來說美國得到的好處大點。但這對現階段的中國來說,也是確實存在需求的。比如海淘跨境支付、旅遊、醫療服務,英美法系的法律服務這些,都是許多中國中上層法人自然人有迫切需求的,以前很多只能去境外獲得,費時費力費錢,現在兩國能在這方面達成突破,中國雖然會因此多一些外匯消耗,但國人和企業也確實能夠因此得到實惠。
雙方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同意加強合作。中方將推進包括《專利法》在內的相關法律法規修訂工作。
這一點,從短期內看對中國不利。畢竟中國作為後發經濟體和世界工廠,在知識產權方面積累非常薄弱,山寨對經濟也有很大影響。不過從長遠來看,隨着中國產業升級,以及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更迭,知識產權近年來的重要性正在不斷凸顯,相關的保護措施和法律也都在不斷鎖緊。即便沒有中美談判,這項工作中國也是要做且正在做的。這一點承諾,不過是對想做或者在做的工作的一次對美正式確認罷了,最多在時間和進度方面會因此多些緊迫性,只需要在進度上根據國情做好把握,問題不大。
雙方同意鼓勵雙向投資,將努力創造公平競爭營商環境。
這個其實就是做交換。所謂雙向投資,公平競爭營商環境。中美各有不同理解,美國的意思,無非是要中國在金融、汽車等領域更加開放,讓美資進入或占更大比例;而中國則希望美國開發一些市場領域——比如別再動不動壓着華為這些通訊公司,不許它們進入美國。既然是公平競爭,那就無非是中國在這個領域更開放點;相應的,美國也得在同等量級的另一個領域放鬆限制——比如金融換高科技。所以這個談不上誰壓過誰。而在這一方面,表述相對最軟,僅僅是同意鼓勵,證明接下來還有得談。但不管怎麼談,只要公平交換,就沒有誰得便宜誰吃虧一說。
雙方同意繼續就此保持高層溝通,積極尋求解決各自關注的經貿問題。
這一條,是作為貿易戰結束的應有之義。接下來,雖然依然麻煩不斷,糾紛和杯葛也不會少,但對大規模的戰爭,雙方至少在主觀上都願意竭力避免——當然,鑒於中國從來就沒想打貿易戰,這個主要是指美國願意儘力避免。
綜上所述,我們基本可以為這次貿易戰的談判結果做一個詮釋:
美國方面,他得到了來自中國的縮小貿易逆差的承諾,以及更多的進入中國市場的戰略空間和可能——所以它算是贏了。
中國方面,它基本上守住了自己想要守住的東西,經濟發展的大勢也沒受到影響,其所承諾向美國採購的,大都是符合本身經濟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基本屬於必要開支。其向美國承諾開放、或加強保護的領域,也都是中國本就在逐步放開和加強的。中國基本上沒有因為美國的要挾,而付出太多額外的損失。所以中國同樣達到了目的。
而對中美兩國來說,二者不僅僅避免了一場世界級貿易戰,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在傳統中美經貿紐帶,已不足以維持中美經濟戰略捆綁格局的情況下,二者通過這次談判,成功開拓出了諸多新的合作領域,使得二者間的親密捆綁關係得以在一定程度上修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戰略格局重新鞏固。這無論是對中國,還是美國,都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非要說什麼人會受損失,那就只能是中美之外的一些其他主要經濟體了。中美貿易戰的停止,以及兩國經濟的重新捆綁,就中國一方來說,意味着它會把許多發展過程中所必須的對外開支和消耗,更多的投入到了美國頭上——這意味着其他經濟體能從中國收穫的相關利益會相應減少;而對美國而言,在跟中國這個最難纏的對手休兵後,它也有更多的餘力,來收拾其他經濟體,逼他們割肉放血。
在中美握手言和,重拾合作共贏的大背景下,未來世界將越來越呈現出中美兩強獨大的格局,其他主要經濟體與二者的差距將會越拉越遠。
但這裡有一個問題。作為美國來說,他本身確實從這次停戰中收穫了豐碩的回報。但卻並沒有實現削弱中國的目標——雲石君前面說了,中國的這些讓步,基本上都是些既定步驟或必要開支,最多就是讓美國相對其他國家,拿到了從中獲利的優先權而已。中國基本上並沒有因此多割什麼肉。
既然如此,特朗普為什麼這麼快就願意跟中國握手言和呢?他難道不能再多撐一陣子,爭取從中國手上多榨點油水嗎?關於這個話題,雲石君下一節繼續解讀。■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