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手中的幾張王牌:如何在貿易戰中打擊美國?

不久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推特上寫道:「美國總統向國際社會承諾,美國將是貿易戰中毫無爭議的獲勝者提高關稅的效果比想象的好。中國股市在最近4個月時間裡下跌了27%。他們在和我們對話。我們的市場很強,將繼續增長。」


那麼,事實是怎樣的呢?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和中國專家一道,試圖釐清,中國將採取哪些補充措施,以便使美國挑起的貿易戰,對其來說並非是勝利之戰。

美國從中國進口5060億美元的商品,反向供應的商品額是1300億美元。如果從對等關稅壁壘角度看貿易戰,也許中國的「後勁」要斷的更快些。但這並不意味着,中國將向美方讓步。除數量措施外,還有質量上的手段。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研究員白明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這樣指出:「我認為,質量型措施主要是側重於舉措的施行力度。例如,美國最初對中國價值2000億美元的商品徵收10%的關稅,但隨後又宣布加征25%的關稅,這就是所謂的質量型措施。那麼中國也是如此,施行力度不同,效果也就不同。當前中方的制裁清單中所涉及的產品或領域,一定是對本國而言效果最大化,而成本最小化的。不會讓自己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以這個原則為出發點,中國不會動用關稅措施關閉整體美國進口。因為放棄某些商品是不合算的。比如,民用飛機和微處理器,中國從美國的進口量是250億美元。從邏輯角度看,如果中國沒什麼可回應的,早就和美國做交易了,不會讓貿易戰繼續升級。那麼,中國可能對美國採取哪些措施,才能不在貿易戰中失去顏面呢?

停止購買美國國債

眾所周知,特朗普幾乎將中國看成是美國繁榮的主要威脅。中國一如既往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據美聯儲資料,截止2017年年末,中國所持美國國債量是1萬億美元。總體來說,這種局面對雙方是有利的。美國藉助於發行國債向世界供應美元,而中國,將所獲出口商品的美元收益投入到相對利潤較好又可靠的金融工具上(誰能懷疑美國國債的可靠性呢)。但是,如果局勢需要,中國可輕鬆讓這個市場崩盤,不再購買新的或者傾銷所收購的美國有價債券。那麼,這些債券的收益將得到增長,而美國償還巨額外債將變得更為艱難(超過19萬億美元),彌補2018年計劃的8090億美元預算赤字也將相當不易。

人民幣貶值

人民幣在繼續貶值。相對於美元價值,年度跌幅已經超過5%(對於受嚴格監控的貨幣來說是相當不小的數字)。而且,人民幣貶值是在美國宣布對進口商品徵稅之際開始的。很難說,中國政府願意這樣做,要知道,從長期規劃看,人民幣貶值並不合算,因為這威脅到中國政府人民幣國際化策略。目前的人民幣貶值,是貿易戰和美元升值的自然結果。只是,中國政府不急於阻礙這一進程。人民幣貶值,可以消弭美國進口關稅增加的後果。為何不對本國處於困境的出口商提供幫助呢,而且這還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美國公司生意「不容易」了

中國市場上有不少美國公司,或是有當地夥伴參與的合資企業,或是分公司。去年,在華收益達5000億美元,利潤是310億美元。這些公司總股本有6000億之多。據FACSET研究系統公司資料,去年,蘋果在中國銷售額佔全球的19%,英特爾佔24%,高通佔65%,星巴克佔20%。根據法律規定,要把從中國獲取的利潤匯出境,需得到金融部門的許可。原則上,他們並沒有必要對跨境轉款程序設阻。

美國大型技術公司試圖鞏固在中國市場上的地位,明白中國的規模和潛力。臉書不久前宣布,願意在中國設立分支機構,打造創新中心;蘋果已在北京設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英特爾也計劃在中國組裝自己的處理器。中國政府暫時非常謹慎地指出,這些公司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比如,臉書分公司在最後一刻被拒絕發放許可證,原因是程序不正確。高通恩智浦半導體兼并案也可能被叫停,初步罰款達20億美元。也就是說,中國政府對美國商界有行政上的影響力。美國商界因美國推出的高關稅「受傷」,這還是在沒有中國政府參與下發生的。

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這樣指出:「目前美國對中國的徵稅清單中至少73%以上涉及到了中間品貿易,這對美國自身和全球都帶來了負面影響,不僅僅是中國。國務院研究發展中心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在中國已開放的產業中,每個產業排名前5位的企業幾乎都由外資控制:中國28個主要產業中,外資在21個產業中擁有多數資產控制權。玻璃行業、電梯生產廠家,已經由外商控股;18家國家級定點家電企業中,11家與外商合資;化妝品行業被150家外資企業控制;20%的醫藥企業在外資手中。」

英特爾公司承認,其產品90%附加值是在研發和組件生產過程中創造的,但最終組裝和打包是在中國進行的。這意味着,英特爾供給消費者的產品,是中國商品。而中國「商品」正好又受到美國的制裁。將生產轉到其它國家,是一個長期和高投入的過程。根據英特爾測算,將組裝公司從中國移走,需要耗費6.5-8.75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消費者已經感受到加稅的影響。2月份針對洗衣機推出的20%關稅,使美國零售市場這種產品價格上漲了16%。關稅對美國本土公司的商業也造成影響。比如,美國工業巨頭康明斯(Cummins)生產的發動機組件來自中國。因此,這家公司從短期前景看有兩條出路:或者利潤減少,或者將關稅帶來的負擔轉嫁給消費者。

稀土金屬供應限制

稀土,指的是由17種化學成分組成的金屬。沒有它們,智能手機屏幕、主板和其它高技術產品都將無法生產。而且,這種物質地球上並不多,但這種資源中的大部分、大約90%恰恰在中國。暫時,中國對這種產品供應,除配額外還沒有設限。而配額,主要是考慮環保需要推出的。不管怎樣,中國是這種資源的主要消費國,而主要電子產品是在中國組裝的。如果貿易戰達到令人恐懼的規模,中國擁有限制出口稀土這枚「核彈」。世界上的高技術巨頭都在驚恐地思考,如果中國突然決定利用自己的市場壟斷地位強化這種資源的出口配額,那該如何捋順智能手機的生產供應鏈條。

限制出口服務

儘管美國從中國進口有3750億美元的逆差,但在服務領域卻是另一種情況。美國去年向中國提供了580億美元的服務,而中國提供的服務僅有180億美元。順差達400億美元。而且,據美國經濟分析署資料,其中的一半多是教育和旅遊服務支出。在旅遊領域,中國政府可給美國生活造成不小的麻煩。此類先例並不罕見。比如,韓國做出部署美國薩德導彈後,中國媒體出現反韓攻勢,富有愛國主義情懷的中國人,開始選擇其它出遊路線。結果是,根據各種評估,中國赴韓遊客量減少了60-70%。考慮到中國此前是韓國入境游前列國家,因此,韓國並非毫無根據地指出,中國的行動,是雙邊關係史上最為嚴重的經濟制裁(儘管形式上並沒誰宣布過制裁)。

此類情況在美國已經初現,據美國領事部門資料,中國非移民簽證多年來首次出現縮減,與2017年同期相比,減少了11.4%。而且,降幅最大的是B1、B2簽證(商務和旅遊)。今年5月,有意前往美國的中國人數減少了2萬人。

美國總統特朗普堅持認為,美國關稅正起作用,並威脅,如果中國在自己的貿易和工業政策方面不做讓步,將動用關稅手段堵住中國進口。那麼,貿易戰能讓美國變得強大起來嗎?

中國外經和貿易研究所全球化和現代化中心主任王志明認為,雙方都是輸家,還不明確,誰輸的更慘些。「中國出口的產品是國際上都需要的,當然能夠找到市場,但是要找到同美國規模相當的市場是很難的,中國能夠擴大的市場範圍也畢竟是有限的。美國是全球第一消費大國, 對中國經濟影響很大,可以說,任何國家都沒有這麼大的市場。同理,美國的出口要想找到中國這樣大規模的市場也是很難的。」

中國政府不止一次重複,貿易戰不會帶來好處,呼籲放棄冷戰論調。要知道,貿易不是零和遊戲,各方都從中獲利。北京多次強調,不想打貿易戰,準備和美國談判。是的,確實談了,比如劉鶴副總理與美國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之間的談判。但這並未避免貿易戰。現在,中國商務部宣布,副部長王受文8月底將出訪美國,再次進行磋商。新的談判能否帶來成績,大家都在拭目以待。在此情況下,中國只能適應新的條件。從某種角度看,中方已在適應。比如,美國處於國家安全考慮,凍結阿里巴巴兼并美國的「速匯金」轉款服務機構。一段時間後,阿里巴巴研發並啟動自己的通過區塊鏈的跨境轉款業務。據專家評估,技術上甚至優於美國競爭對手的產品。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