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經貿摩擦中,雖然美國總統特朗普一再聲稱他的初衷是為了改變美國對中國持續數千億美元貿易逆差的局面,但中美之間的經濟利益,並不僅僅體現在進出口貿易上,還體現在中國為美國企業的對外投資提供了廣闊市場和豐厚收益。
以2018年《財富》美國500強排行榜裡排名前100位的部分企業為樣本,梳理2017財年數據就能看到,這些美國大公司,都在中國不斷推進的改革開放進程中,實現了與中國市場的成長共贏。
從中也可以看出,特朗普政府以進出口貿易逆差為由掀起的經貿摩擦,傷害的不僅是中國企業的利益,也包括美國跨國公司的利益。
沃爾瑪:國際市場收入10%
全球大型連鎖零售商沃爾瑪在財富美國500強排行榜中連續第五年蟬聯榜首,以5003億美元的年度營收,超過第二名埃克森美孚(2444億)和第三名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2421億)兩家公司的總和。
在其5003億美元的全球營收中,沃爾瑪國際市場業務收入1198億美元,雖然沒有對中國市場的業務收入具體列示,但自1996年進入中國市場至今,沃爾瑪已經在中國的180多個城市開設了443家商場。
在單一國家商場數量上,中國市場的這個數字雖然位居美國(4761家)、墨西哥(2358家)、英國(642家)、巴西(465家)之後,排在第5位,但卻以7361萬平方英尺(約合684萬平方米)的營業面積穩居全球前三名(美國7.05億平方英尺,墨西哥9702萬平方英尺),佔據沃爾瑪海外營業面積的20%。
雖然沃爾瑪的財報未單列國別收入,但從第三方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公布的《2017年中國連鎖百強》可以查到,沃爾瑪(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在2017年的營業收入為802.78億人民幣,折算美元為123億,同比增長了4.7%,在沃爾瑪國際業務市場收入裡佔比達到10%。
2018年3月7日,沃爾瑪中國在珠海舉行了一年一度的新年準備會議,沃爾瑪中國總裁及首席執行官陳文淵宣布公司2017年在中國市場創造了歷史最佳業績。
蘋果:中國市場是兩大支柱之一
以2292億美元的年度營收名列財富美國500強排行榜第4位的蘋果公司,同時也是美國500強中最賺錢的公司,盈利483.51億美元,淨利潤率高達20%。
在蘋果公司全球營收中佔比超過10%的單一國家市場隻有兩個,一個是營收966億美元的美國本土,另一個就是中國。蘋果在大中華區2017年的營收總額超過447億美元,佔比19.5%。
這一比例還是蘋果公司在中國市場連續兩年走下坡路的結果。在iPhone銷售高峰的2015年,中國市場在蘋果全球營收佔比曾經高達25%,實現了創紀錄的587億美元,是其整個歐洲市場營收的近1.2倍。
雖然蘋果公司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收入已呈疲態,但其區域經營利潤率在2017年仍高達38%,僅次於日本市場,高出美國本土市場六個百分點。這也証明中國市場仍然是蘋果公司最為賺錢的市場之一。
通用、福特:中國的銷量決定全球排名
通用汽車公司和福特汽車公司分別以1573億美元和1568億美元的營收分列財富美國500強排行榜的第10和11位。與他們並稱為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的克萊斯勒汽車公司,2014年被意大利菲亞特收購后所成立的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集團(FCA),因為是紐約証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也可放在一起進行分析,其2017年的營收規模為1109.34億歐元,折算美元為1333億,放在財富美國500強排行榜上可以排到第14位。
根據三家汽車公司的2017年財報統計,通用汽車全年乘用車銷量為960萬輛,全球市場佔有量達到10%,高於福特汽車的660萬輛(7%)和菲亞特克萊斯勒的474萬輛(5%)。
從統計中可以看出,三家車企在美國市場和其他市場上的銷量均在200萬——300萬輛之間,相互差別並不大,但在中國市場則呈現出天壤之別:通用在中國市場銷售了404萬輛,福特銷售了121萬輛,而菲亞特克萊斯勒則只有21萬輛。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正是中國市場的銷量決定了三家車企在全球乘用車市場上的佔有率排名。
中國市場2017年的銷量佔通用汽車全球銷量的42%,比其美國本土市場還多出100萬輛,這也是中國市場連續第6年成為通用汽車最大的汽車零售市場。
同樣在2017年,通用旗下的凱迪拉克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同比增長超過51%,達到17.5萬輛,也首次超越了美國市場。
中國市場是福特汽車最大的海外單一國家市場,銷量佔比達到全球的18%。除了通過與長安汽車、江鈴汽車成立的合資公司生產和銷售蒙迪歐、福克斯、全順等品牌的乘用車來固守市場佔有率之外,進口的豪華汽車品牌林肯系列在2017年的中國市場銷量同比增長了66%,也是其亮眼成績之一。
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2017年在中國市場取得了42.4億歐元的銷售收入,全球佔比4%不到。因為經營不善,FCA公司已宣布將菲亞特退出中國市場而專注於Jeep品牌和豪華車瑪莎拉蒂在華市場的銷售。
其中,瑪莎拉蒂2017年全球銷售5.1萬輛,實現銷售收入40.58億歐元,有30%來自於中國市場,中國也首次超過美國成為瑪莎拉蒂的最大單一市場。FCA公司預測瑪莎拉蒂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到2018年底能夠超過9.6萬輛,到2020年比2017年增長150%以上達到13萬輛。
波音:去年26%的飛機賣給中國
波音公司以934億美元的年營收排在財富美國500強的第27位。波音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航空航天業公司,同時也是美國最大的出口制造商。2017年波音公司向全球交付了763架商用飛機,創造了新的行業記錄,並且連續第6年在商用飛機交付數量上穩居榜首。
在波音公司2017年向全球交付的763架商用飛機中,中國市場接收了其中的26%,達到202架,同樣創造了新的記錄。
至此,波音公司交付中國的飛機數量已連續6年每年超過140架,在中國運營的所有民用噴氣機中,超過50%是波音飛機。
波音公司在737項目上已經開始面向全球交付最新的737 MAX,其中每三架波音制造的737就有一架交付給了中國。2017年中國四大航空集團共接收了超過20架737 MAX 8。預計到2018年年底,波音將向中國各航空公司交付近100架737 MAX 8。
在波音公司934億美元的年度營收中,美國本土市場收入佔比45%,中國市場收入佔比13%,達到119億美元,比上一年度增長了16%。
波音公司最新的民用市場展望(CMO)預計未來20年全球新飛機需求中的近20%將來自於中國的航空公司,他們在報告中預測未來20年中國將需要7240架新飛機,總價值達1.1萬億美元,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波音民用飛機最大的客戶。
寶潔:最大的電商市場在中國
全球著名的日用消費品公司寶潔以662億美元的營收位列財富美國500強的第42位,其美國本土市場的業務收入佔比達到42%。
寶潔自1988年進入中國,在廣州成立了它在中國的第一家合資企業——廣州寶潔有限公司,此後經過30年的發展,它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日用消費品公司之一。
按照寶潔2017年財報數據,大中華區的業務收入佔比為8%,約53億美元,與整個拉美地區的業務收入相當。
中國是寶潔全球最大的電商市場。借力中國互聯網市場的高速發展,寶潔通過與阿裡巴巴、京東、騰訊及各電商垂直平台、跨境電商平台的深度合作將電商渠道打造成寶潔在中國市場裡增長最快的渠道。
2009年,寶潔成為第一個在天貓開設旗艦店的快消企業;2014年,中國成為寶潔全球最大的電商市場;2015年,寶潔開設了首家天貓海外旗艦店,開始通過跨境電商引入海外尖貨。
根據官方報告顯示,寶潔產品覆蓋中國93%的家庭,在2017年達到了線上2000多萬的活躍用戶量,成為線上消費者規模最大的公司。
英特爾:中國市場收入佔比絕對第一
全球最大的個人計算機零件和CPU制造商英特爾位列財富美國500強的第46位,2017年實現全球營收628億美元,在全球PC銷量5年下滑了25%的市場環境下,英特爾卻實現了6%的收入增長,並且營業利潤率高達29%,殊為不易。
從區域市場收入對比來看,中國大陸(含香港)達到148億美元,在全球收入佔比達到24%,比美國本土市場多出23億美元。
英特爾全球最大的三個公司客戶佔據其收入來源的40%,其中戴爾和惠普分別佔16%和11%,而中國的聯想則為英特爾貢獻了13%的業務收入。
在財富美國500強排行榜中,與英特爾有競爭關係的高科技企業還有高通、美光科技、英偉達和超威半導體等,因為2017年營收規模分別為223億、203億、97億和53億美元而排在百名之外,但是在區域市場收入對比上與英特爾非常一致,其在美國本土市場的收入遠遠落後在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市場的收入。
特別是高通和美光科技,其在中國大陸地區的銷售收入已經佔整體收入的65%和51%,可以說這些公司的半壁江山都在靠中國市場來支撐。
放下「貿易大棒」才能共贏
盤點財富美國500強前百名企業的財報數據及其與中國市場的關係,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 在中國的對外開放吸引外資發展經濟的同時,購買力日益壯大的中國市場也為包括美國企業在內的跨國公司提供了豐厚的回報。
在中美貿易往來中,美國企業在中國市場取得了巨額銷售收入,僅本文提及的9家公司就已高達1100億美元,此外多家美國企業的在華營收超過美國本土市場也進一步說明在跨國經營的全球化背景下,中美兩國的貿易依存關係日益得到提升。
國際機構普遍預測,擁有近14億人口的中國將很快成為全球最大消費市場。隨著中國政府擴大開放政策的持續推進,隻要特朗普政府放下「貿易大棒」,與中方達成鼓勵雙向投資、創造公平競爭營商環境的共識,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美國企業能夠從不斷成長的中國市場獲得更大發展機遇。
- 在財富美國500強前百名企業中,有大量企業因為中國市場收入份額較小(國別收入低於10%)或未在中國開展業務,而沒有在其財務報告中提及或明示中國市場的業務收入狀況。
例如能源公司埃克森美孚(第2名),保險和投資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第3名),從事健康服務和醫藥銷售業務的聯合健康集團(第5名)、麥克森(Mckesson)(第6名)和CVS Health(第7名),以及網絡零售巨頭亞馬遜(第8名)和電信巨頭AT&T(第9名)等。
他們未在中國市場開展業務或開展得不好,有其自身投資策略和經營管理的因素,也與中國政府在相關業務上對外資開放的管制政策有一定關聯。
因此,在中美經貿摩擦的大背景下,我國政府若進一步開放市場,也將會為爭端的解決創造有利條件。
可喜的是我國決策層在這方面已經有所布局,比如今年4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就提出汽車行業將放寬外資股比限制。
- 以英特爾、高通、美光科技等為代表的美國電子元器件、零部件制造商每年有400多億美元的銷售收入來自於中國市場,為其美國本土市場收入的2.5倍。
特別是看美國芯片巨頭高通的年度營收構成,從2010財年中國大陸市場首度超過韓國成為高通最大收入來源國開始,到第4年就已佔高通全球營收半壁江山,並持續擴大到2017年超六成以上。
這一方面說明中國在包括手機、個人電腦等高端電子產品的產業鏈上,作為全球最大電子信息產品制造基地的優勢明顯,地位穩固;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國關鍵技術受制於人,高端通用芯片、核心電子器件等關鍵產品對外資,特別是美國企業依賴性強,產業受國際市場影響大等弱點。
這就要求我國政府在電子信息制造業的布局引導上,在擴大市場開放鼓勵公平競爭的同時,也要著力驅動電子信息產業創新體系的重構,補齊基礎領域短板,鼓勵國內企業搶佔前沿領域制高點,加快創新成果產業化,為產業升級提供堅實支撐,以避免產業發展和企業利益在中美經貿摩擦的影響下,再度陷入受制於人、被動挨打的局面。■
來源: 瞭望智庫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