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制裁開啟,現在的問題是,伊朗能挺得住嗎?

雲石

美國當地時間11月5日,美國重新啟動對伊朗的經貿制裁,禁止各國進口伊朗石油。


自特朗普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美伊關係就日趨緊張。8月份,特朗普已經在諸多領域對伊朗發出制裁,甚至揚言要置伊朗政權於死地。而這一次,制裁更是指向伊朗的核心命門——石油出口,隨着制裁令生效,美國的對伊打擊也正式進入深入階段。

那麼,隨着制裁的開啟,接下來,全世界的目光就聚集在了伊朗。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就是,伊朗能挺的住嗎?

這的確是一個問題,畢竟伊朗經濟很大程度上都是靠石油出口支撐,一旦這根輸血管被切斷,伊朗政權的前景,確實難以預料。

不過話又說回來,伊朗也不是泥塑的。不管特朗普多麼來勢洶洶,但想真馴服伊朗這頭犟驢,還沒那麼容易:

從歷史上看,伊朗也不是沒被美國制裁過。自打1979伊朗伊斯蘭革命起,美國就開始對伊朗嚴厲封鎖。本世紀初,隨着伊核危機爆發,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和戰略圍堵也逐步升級,甚至就在《伊核協議》達成的幾年前,奧巴馬政府也曾用過石油禁運的辦法來打壓伊朗。從這個角度來說,特朗普的所謂經貿制裁,對伊朗來說根本就不足為奇——過去30多年裡,人家一直都是這麼過來的。既然美國40年的封鎖和制裁,都沒能搞垮伊朗,現在特朗普重拾故伎,又豈能讓伊朗輕易屈服?

而且,這次的制裁之前,伊朗已經經過了一個恢復期。2015年《伊核協議》達成後,伊朗石油出口基本恢復正常,這幾年中,伊朗石油不受限制的暢銷全球,給它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國力較之前有一個較明顯的恢復。這意味着,伊朗再次面對特朗普制裁時,還是有一定的資源儲備的,單憑這幾年的積累,節省着花,也可以支撐較長一段時間——至少比6、7年前奧巴馬制裁伊朗時要能扛的多。

此外,從國際形勢來看,伊朗的形勢也並不太糟糕。雖然特朗普來勢洶洶,但這制裁能不能起效,並不光取決於美國,還得看世界各國——尤其是幾個主要石油進口國願意願意配合。現在特朗普不僅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還在全球同步大打貿易戰,不僅歐洲、中國對特朗普大光其火,就是日本、印度,也是腹誹多多。這種情況下,特朗普強行勒令全球禁止進口伊朗石油,遇到的阻力可以說是非常大的——別說中國這種正在打仗的肯定不會理他,歐洲、印度甚至日本,都不可能平白無故的丟掉這麼個大的進口來源,也不願接受油價飆升的損失。所以這次特朗普祭出制裁令后,各國普遍強勢反彈,逼得特朗普不得不搞出個暫時性的豁免——說不好聽點,你就是不豁免,像中國這種正在火頭上的,也不會搭理你。

當然,對這些麻煩,特朗普也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畢竟美國是全球霸主,手中有大把籌碼,它完全可以通過威逼利誘,逼各國服從——像對中國,它完全有可能在接下來的貿易談判中,將禁購伊朗石油作為停戰籌碼之一;對歐洲,它們在美國面前的獨立性本就不如中國,而且現在麻煩一大堆,特朗普有很多手段對付他們,所以逼他們就範,也不是完全做不到的事。

只不過,這種做法雖然有效果,但終究是有限度的。國際間博弈的效果,最終體現的是博弈各方的實力對比。美國雖然是全球霸主,但這種實力是相對的,美國手上有籌碼,中、歐、印、日手上同樣有籌碼——雖然後者的籌碼沒美國那麼多,但也絕不是說只能任憑擺布。說白了,美國已經不具備冷戰結束時那種傲視群雄的絕對實力,它縱然可以利用自己的相對優勢,逼各國做妥協;但也正因為這種優勢僅僅是相對的,所以這種妥協自然也是有限度的。

現在的美國,在全球的相對優勢,比六、七年前還有所削弱(至少在面對中國時已經削弱許多),這種情況下,至少中國在面對美國時,就算讓步,其程度也會較當初奧巴馬制裁伊朗時要減輕許多。再加上特朗普執政下的美國,與全球主要國家的關係嚴重惡化,對抗情緒明顯升溫,所以綜合各方面考慮,美國在石油制裁這個環節,其最終的嚴厲程度,很大概率不會超過六七年前奧巴馬對伊制裁的標準。

總而言之,無論是從歷史經驗,從伊朗的國力儲備,還是從國際形勢來看,至少中短期內,特朗普單單想通過石油這類經貿制裁來做掉伊朗,難度還是比較大的。

當然,這只是就中短期而言的,如果從長期看,如果美國把這種制裁持續下去,那伊朗再怎麼能撐,也終有彈盡糧絕的一天。

但問題在於,特朗普就算真能長期堅持堅持下去,也會面臨很大的問題:
說白了,這種制裁就是要全球為美國利益買單——你美國是能源革命不差油,但中歐印日用油大戶,憑什麼為了你美國,而承受油價長期上漲的損失?至於地緣政治方面的利益,那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這種制裁本身就是不穩固的。以前美國積極推動全球化,各國與美國都存在緊密的捆綁,所以大家可能忍受程度還高些。現在特朗普大搞孤立主義,要扒各國的皮,各國與美國無論是在感情上,還是在利益上,分歧都越來越明顯,這種情況下,光靠美國的威懾力,來長期維持這樣一個對伊制裁體系,可以說是很不現實的——說不好聽點,但凡有什麼風吹草動,就有可能瓦解。

其次,伊朗手上還有核導這個籌碼。隨着美國制裁啟動,伊朗已經揚言要重新研發導彈。一旦伊朗真的對形勢感到絕望,徹底拋開《伊核協議》,重啟核導進程,那美國就會面臨在朝核問題上同樣的窘境。甚至,有了朝鮮這個活生生的例子,伊朗幹起來會更有決心,更有動力。

當然,美國也可以在伊朗核導研發大功告成之前,直接出兵把它滅掉——以美國的實力,要摧毀伊朗政權不存在任何問題。

但問題是,這樣做,美國就陷入了另一場阿富汗、伊拉克戰爭——美國不得不長期在此駐軍,扶植親美政權,穩定當地形勢——這必將極大的消耗美國的資源,並牽扯美國的精力,讓它無法在東亞、東歐等其他主要地區,維持對中俄的戰略壓力。

這當然是特朗普絕不能接受的。不管是資源的耗費,還是戰略的平衡,都不允許他在中東投入太多。

當然,美國也可以打完就走,摧毀掉伊朗政權這個所謂「敵對勢力」,然後就像當年在非洲那樣拍拍屁股走人。

但如此一來,伊朗極有可能會落入極端勢力的手中。美國一旦選擇拉屎不擦屁股,會讓伊朗陷入伊拉克般的混亂——考慮到伊拉克好歹美國還經營了上十年,現在也沒有完全退出,所以伊朗的這種混亂會比以前更甚。到那時,極端勢力勢必會在伊朗崛起,而伊朗在家園被毀,深陷戰亂后,也勢必會對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美國深惡痛絕——這意味着美國幹掉了一個伊朗反美政權后,又培養了一個反美政權——而且後者比現在的這個肯定更極端,對美國更仇視。

綜上所述,不管是就短期還是從長遠,美國的經貿制裁,甚至是戰爭威脅,其實都達不到馴服伊朗的目的。

那問題就來了,既然如此,特朗普為什麼還要收拾伊朗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就四個字:均勢制衡。

中東作為這個星球上與美國地緣關係最為疏離的主要板塊,美國在這裡的優勢其實是相對的。美國之所以能維持對中東秩序的主導,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中東四分五裂,缺乏大一統強權。一旦中東出現強權,將這個版塊整合,強龍不壓地頭蛇之下,美國的中東霸權就會削弱甚至終結。

而現在,中東的形勢,對美國十分不利。伊朗自《伊核協議》恢復元氣后,在中東大舉經略,籠絡伊拉克、支持敘利亞、力挺也門胡塞族武裝、暗助卡塔爾,幾年下來,收穫可謂頗豐。

而反觀美國一方,敘利亞博弈陷入被動,作為北約盟友的土耳其,現在跟美國已經貌合神離;另一個強力盟友沙特又是個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而且最近沙特王儲還因記者被殺案而政治嚴重失分,眼瞅着接下來很有可能會陷入內部政治危機。唯一還能挺用的以色列,又是伊斯蘭世界的公敵,它要是出手太狠,反而有可能會激發中東伊斯蘭世界的同仇敵愾,然後在伊朗的聖戰大旗下加速整合。

這就很尷尬了。敵人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自己內部卻越來越四分五裂。雖然美國依然是中東秩序主導者。但現在的美國,其中東的戰略布局受到了嚴重削弱。

這種情況下,美國必須要對伊朗有所動作。通過經貿制裁,削弱伊朗的國力,阻止什葉派聯盟的進一步擴張。

但也僅就與此了。美國的目的是維持中東均勢,伊朗現在風頭太勁,破壞了均勢,所以美國當然要打壓。但如果真把伊朗壓死,那其實是給了土耳其和沙特可乘之機——前者現在正在做重塑奧斯曼帝國輝煌的美夢;後者現在雖然老實,但別忘了就在幾年前,它還上躥下跳的,希望借IS之手削弱敘利亞和伊拉克,給自己北上“中原”,一統天下鋪平道路。

所謂均勢制衡,就是要維持中東四分五裂的狀態,絕不能允許中東伊斯蘭世界整合為一體。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讓它擁有成為王者的戰略機遇——哪怕這個國家是現在的盟友也不例外。

基於這種邏輯,美國的戰略意圖就很明了。它要的,只是伊朗衰落而已。一個衰落的什葉派伊朗,不會對自己的中東主導權構成威脅;而一個完蛋的伊朗,反而會讓土耳其、沙特這些遜尼派野心家失去掣肘,進而為了稱霸中東,一統伊斯蘭的道路上一往無前,最終成為美國不得不解決的麻煩。

這就可以解釋美國為什麼明知制裁玩不死伊朗,卻依然要執意為之。說白了,美國從一開始,就沒打算置伊朗於死地!只要斬斷什葉派之弧,把伊朗的影響力逼回國內,美國就已經謝天謝地了。至於其他的,不管特朗普吹的多響,但其實壓根就不是他能辦到的事兒,所以,大家就別不用被他咋呼咋呼的忽悠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