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民族一招制敵,用一座跨海大橋,直接鎖死烏克蘭出海口!

科羅廖夫

11月25日,戰鬥民族和烏克蘭又懟起來了!烏克蘭海軍巡邏艇「別爾江斯克」號、「尼科波爾」號和拖船「亞納卡普」號從黑海敖德薩軍港出發,進入俄羅斯臨時封閉的水域,意圖通過刻赤海峽,進入位於烏克蘭和俄羅斯南部海岸外的內陸海亞速海,駛向烏克蘭控制下的馬里烏波爾港。

衝突爆發後堵塞航道的俄羅斯民船


接近刻赤海峽時,戰鬥民族開始亮出了肌肉。烏克蘭海軍稱,編隊中的拖船遭到了俄羅斯巡邏船的阻撓併發生撞擊。隨後,烏方艦艇編隊繼續向刻赤海峽方向行駛,試圖繼續向馬里烏波爾港方向前進。

但是,烏克蘭海軍軍艦駛過刻赤海峽大橋後,俄羅斯人亮出了大招。俄羅斯先是迅速使用一艘貨船橫在克里米亞大橋航道處,徹底封閉了航道通行,給烏克蘭的這支小艦隊來了個「瓮中捉鱉」。隨後,2架蘇-25強擊機和2架卡-52武裝直升機掠過刻赤海峽的天空。雙方艦艇發生交火後,俄羅斯特種兵乘米-8直升機在刻赤海峽大橋附近機降。在海陸空的多重火力打擊下,烏克蘭海軍在付出6人受傷的代價後,只能乖乖束手就擒。

在此次引發全球關注的衝突中,壯觀的刻赤海峽大橋多次成為攝像師鏡頭中的背景。刻赤海峽大橋,正是烏克蘭人中不折不扣的眼中釘、肉中刺。

事情要從克里米亞公投說起。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市舉行全民公投,超過九成投票者同意脫離烏克蘭、加入俄羅斯。3月18日,普京與兩地代表簽署條約,允許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以聯邦主體身份加入俄羅斯聯邦。

這個長150千米、寬50千米,景色優美、氣候宜人的半島併入俄羅斯,一下改變了整個環黑海地區地緣布局。烏克蘭一下失去了南部的屏障,俄羅斯則獲得了夢寐以求的突出部。但是,俄羅斯也面臨著煩惱——雖然俄羅斯塔曼半島和克里米亞之間只隔着淺淺的刻赤海峽,這道海峽僅僅寬4公里至15公里,水深5米至15米,可那畢竟是海峽啊!所有的物資,如果要從俄羅斯運進克里米亞,除了吞吐量有限的海運,就只能通過烏克蘭東部領土,這很難支撐基礎設施落後、缺水少電的克里米亞發展,這也絕不是普京大帝能忍的。把克里米亞和塔曼半島聯通起來,以確保克里米亞這個“戰利品”能實實在在地收入囊中,就成了俄羅斯人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標。

克里米亞公投大大改變了環黑海地區地緣格局


其實,在刻赤海峽上修座橋,歷史上有過很多的方案計劃,最早的方案居然還是來自德國人——希特勒的天才設計師、臭名昭著的納粹軍備部長施佩爾。為了幫助德軍繞開廣袤的蘇聯南部平原,能夠取捷徑進攻高加索,控制巴庫附近至關重要的油田,施佩爾主持了跨刻赤海峽大橋的修建。但倒霉的是,橋修到一半,德國人就被蘇聯紅軍趕出了克里米亞。蘇聯人撿了個便宜,在德國人的基礎上繼續修建,完成了第一座跨刻赤海峽的鐵路橋。但遺憾的是,戰爭時期倉促上馬的工程往往質量都較為堪憂——1946年,這種投入運行沒多久的鐵路橋就因橋墩缺乏防護,被浮冰損壞嚴重,被迫拆解。

刻赤大橋成為連接克里米亞的紐帶


2014年6月,俄羅斯高速公路國家公司宣布,將在3年半內完成刻赤海峽大橋修建。這是一座公路、鐵路兩用橋,長度19公里,跨海部分7.5公里,是俄羅斯最長的橋樑,也是歐洲最長的橋樑。2015年5月開始動工興建,共規劃有4條公路行車線和兩條鐵路線,主航道區域的橋樑距海平面35米,這個高度基本杜絕了大型船舶進入亞速海的可能,但能保證俄羅斯通常使用的中小型民船通行。

2018年5月16日,刻赤海峽大橋建成通車,普京大帝親自駕駛一輛卡瑪斯卡車,率領一支30輛卡車的車隊從橋上駛過。這樣,克里米亞半島就與俄羅斯國土緊緊連在一起,同時,刻赤海峽大橋也徹底封鎖死了亞速海,即便亞速海沿岸依然有大片烏克蘭領土,但已沒有出海口可用,可謂一石雙鳥。俄羅斯的建築師們,同樣也顯示了他們戰鬥民族的本色。■

來源: 科羅廖夫的軍事客廳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