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關門26天—特朗普死耗民主黨背後的權術和目的

雲石

截至2019年1月16日,美國聯邦政府關門已經長達26天。而據相關機構測算,現在美國因政府關門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已經逾40億美元——距離特朗普要求國會同意提供的修邊境牆57億費用已不太遙遠。而間接損失更是難以測算。可以說,無論這場博弈最後以哪一方獲勝而告終,它都已經給美國社會和政治生態造成了無可挽回的影響。

其實如果仔細斟酌的話,這真的是非常不值得的。畢竟雙方爭的,不過是幾億美元而已——這點小錢錢對美國來說根本就不值一提。雖說往大了扯,這也牽涉到背後的遏止偷渡,以及對有色人種的態度等宏大命題,但就這事兒本身而言,修邊牆(準確點說是增補邊牆)不過是這宏大計劃中的一個小小分支罷了。

現在滅國修這道邊牆,也不代表難民從此就能從此絕跡;而不修這道邊牆,或者說晚兩年修,美國也依然有其他的諸多方式來加以防範。雖說這種防範效果比增補邊牆肯定要差一點,但造成的負面影響,或者說因此多出來的難民數量,其實也是有限的。至少比在國內達成共識前,就霸王硬上弓,進而引發政府關門、兩派對抗情緒驟增,政治生態嚴重惡化要好的多。

一般來說,既然國內嚴重缺乏共識,政治家的通常做法,是會先謀求妥協,先做一部分,待國內達成共識——至少分歧不那麼明顯後,再加以推行。這樣做雖然可能會讓難民再多進來個萬兒八千,但考慮到美國拉丁裔已經多達千萬的現狀,也是虱子多了不癢,無礙大局。但好處則是很明顯——於己而言,可以防止激化矛盾,帶來政治風險;於國,則能避免社會撕裂和政治生態惡化,引發體制根基的鬆動。

但這一次,特朗普卻十分堅持,必達目的不罷休,甚至不惜付出政府長期停擺,國家受損的代價。而另一方,民主黨也是寸土不讓,死咬着自家定下的金額,一個字兒也不鬆口。

為什現在民主黨和特朗普的矛盾,已經激化到了相當程度,已經脫離了體制內博弈的界限,彼此都將對方視為現行體制(或自己心中的理想體制)的異端,認為只有將對方剷除,體制方能夠恢復正軌。基於這種認識,雙方都已經開始抱着不破不立、破而後立的想法,用盡一切手段,要將對方打垮為目的——既然是不破不立、破而後立,那即便這種打法,會在現在對國家利益造成一定傷害,但在他們看來,也是值得的。

這就是特朗普和特朗普開啟死斗模式的宏觀邏輯。而具體到微觀層面,民主黨作為在野黨,既然他們已經下定決心,拼着國家利益受損失,也得將特朗普拉下馬,那現實中的做法,自然就是對特朗普任何在他們看來離經叛道的政策予以阻止和破壞——像修邊牆這種既傷害自身政治底盤(拉丁裔選民多為民主黨擁躉),又破壞政治正確的政策,民主黨當然要加以阻止。而有關邊牆的財政撥款,正是民主黨中期選舉後,抵制、破壞特朗普執政基礎和政治權威的第一槍!

這是從民主黨方面來說的。而從特朗普角度來說,這老頭早就對現行體制不滿,一直想締造一個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新美國——換句話說,雖然特朗普是體制內總統,但他一開始就就沒想把這套現行體制完好無損的繼續維持下去,而是打着破舊立新的主意和算盤,所以更加不會受什麼現行體制的束縛,也不憚於讓國家因此受到一些衝擊(既然是要不破不立,那現行秩序受一些衝擊本來就是不可避免)。

而就現狀而言,特朗普也必須要在邊牆問題上打一場漂亮仗。由於中期選舉失利,特朗普接下來所面臨的形勢已經十分不利。民主黨擺明了要政治追殺到底,特朗普要想平安渡過任期,甚至連任,必須予以反擊。

這時候,修建邊牆作為中期選舉後的第一場硬仗,如果特朗普不能拿下,必然會聲勢大衰,在接下來的其他議題上,處境會更加艱難。而且由於無法兌現競選承諾,原來的擁躉也會對他產生失望,甚至會對他的執政能力產生質疑,擔心他不足以肩負起重振美國的重任。基於這種邏輯,這個中期選舉後的開門炮,特朗普必須打響。

而且,在修建邊牆議題上,特朗普也是有先天優勢的。民主黨和特朗普的分歧,本質上是一種宏觀路線之爭。而這種宏觀路線,下面又包涵了很多議題——比如對全球化的態度,對美國價值觀的認識,對國際事務的認識等等。民主黨的擁躉雖然整體上支持民主黨的路線、理念,支持傳統美國價值觀,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對這種路線、理念和意識形態範圍下的每項具體議題都支持。

而難民和移民問題,恰恰就是民主黨的軟肋。任何政治理念和意識形態都是有利有弊的,難民和移民,本質上就是美國價值觀和全球化的負面連帶產品。

全球化、美國價值觀、政治正確,通過對這些玩意的倡導,確實可以給美國帶來實實在在的物質利益和國際聲望,讓它成為人類文明的高地。但負面效果,就是你必須用這套理念,來對待那些既窮又沒技能,還一心嚮往美國美好生活,卻又不願意融入的難民和移民——而這勢必消耗美國的福利,增加美國的社會動蕩和內部人文撕裂。

這就給了特朗普可乘之機。如果是揪着其他議題來跟民主黨叫板,那未必能有勝算。但如果單單揪着修邊牆,堵難民這個議題,那實際上是能得到大多數民眾認可的。

包括民主黨擁躉!這些人別看他們都支持民主黨,支持傳統的美國價值觀和政治正確,但實際上,人的自私本性,決定了他們永遠都是雙標的。他們支持這些虛泛意識形態,並在這套路線體系下,獲取了實際的利益;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對這種意識形態下連帶的負面效應心存反感。特朗普拿修邊牆這個具體議題跟民主黨較勁,會有更多的希望,爭取到大多數人的支持。

現在,雙方形成了僵局。而這僵局背後,則是一場無形的博弈。現在,特朗普將修邊牆經費預算,與政府關門緊密關聯在了一起,這就等於在這個議題上,擺出了決戰架勢——鑒於聯邦政府不可能長期關門,那麼隨着時間推移,特朗普與民主黨所面臨的壓力就會越來越大,大家都必須儘快拿出解決辦法——換句話說,大家必須馬上在這個議題上分出勝負!

而在緊迫的政府關門危機面前,民眾也會拋棄以往不關心政治的態度,產生巨大的緊迫感,進而展開思考。他們思考的結果,則會反映到政治上,對兩派產生壓力,進而決定哪一方最先撐不住,被迫做出妥協和讓步。

如果最後是特朗普得勝,那他不僅可以打響中期選舉後的開門炮,進而穩住陣腳,甚至還能通過這場博弈,讓更多的人對傳統的「政治正確」予以反思——這意味着他們可能拋棄對民主黨路線的支持。

如果特朗普敗,那完了,移民、難民問題是「政治正確」理論框架下最顯著可見的弊端。如果在這個議題上,他都不能壓倒民主黨,不能讓民眾拋棄對「政治正確」的執念,轉而支持自己。那接下來面對逆全球化爭議,乃至於說不清道不明的通俄門,偷稅門時,特朗普就更加難以獲得足夠的民意支持。到那時候,他再面對民主黨窮追猛打時,會有什麼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總而言之,現在的局面,就是民主黨和特朗普的一次正面對決。所謂預算經費爭議背後,是兩黨對移民難民的態度,更深層次的,則反映的是不同的立場和路線。這一場仗中,民主黨依仗的是「政治正確」這個盛行多年,在美國人心中根深蒂固的意識形態。特朗普一方,則是抓住「移民問題」這個「政治正確」的最大軟肋和拖累,希望以此為突破口,阻遏民主黨的政治追殺,甚至反過來對民主黨的部分擁躉予以思想改造,削弱民主黨賴以生存的意識形態根基。

那麼,誰能笑到最後呢?現在還不知道!但可以確定的是,隨着政府關門時間的一天天延長,無論是鬥爭雙方,還是美國大眾,都已經沒了逃避、拖延和轉圜的空間,雙方見出真章的日子,不會太遠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