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布的2重磅經濟數據 有2個隱憂與3大啟示!

占豪

日前,中國公布兩個重磅經濟數據,一個是2018年的中國GDP數據,另一個是中國中產階級的數字。

GDP數據:據人民日報客戶端報道,國家統計局1月21日發布,初步核算,去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90.0309萬億元,中國經濟總量首次突破90萬億。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6%,完成年度計劃。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6.8%,二季度增長6.7%,三季度增長6.5%,四季度增長6.4%。

中產階級數據:中新網1月21日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21日介紹,中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最具成長性的中等收入群體,2017年已經超過4億人,2018年還會增加。他基於此指出,消費對中國經濟持續平穩增長形成有力支撐。

國家公布的這兩項重磅數據,在現階段是非常值得我們去研究、推敲,基於此做出預判並採取針對性措施的,因為這裡邊既有存在的隱憂,更有針對隱憂採取措施解決問題從而帶來成效的巨大機遇。

中國的GDP首次超過90萬億意味着什麼呢?意味着按照當前匯率計算,中國GDP已經到了13.24萬億美元,根據美國GDP 2018年有望達到20萬億計算,中國GDP規模有望達到美國GDP規模的66%以上,這一數據2017年是63%。一年時間,我們又追近3個百分點。但是,我們也應看到,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長6.8%,二季度增長6.7%,三季度增長6.5%,四季度增長6.4%,四個季度是一個逐漸下降的態勢。

那麼,這個下降態勢是怎麼導致的呢?雖然有多重因素,但主要中短期原因應該是中美貿易戰作用和美聯儲加息作用。中美貿易戰因素雖然二季度的出口帶來了巨大壓力,但在下半年基本恢復,我們不妨來看一下2018年的進出口情況:

一季度,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6.75萬億元,增長9.4%。其中,出口3.54萬億元,增長7.4%;進口3.21萬億元,增長11.7%。

上半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4.12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7.9%。其中,出口7.51萬億元人民幣,增長4.9%;進口6.61萬億元,增長11.5%。

前三季度,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2.28萬億元,同比增長9.9%,增速比上半年加快2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同比增長6.5%,進口增長14.1%,均高於上半年。第三季度中國進出口總額比去年同期增長13.8%,季度同比增速創年內新高。

2018年,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30.51萬億元人民幣,比2017年增長9.7%。其中,出口16.42萬億元,增長7.1%;進口14.09萬億元,增長12.9%。

從上述外貿數據上我們看出什麼?2018年上半年,受中美貿易戰以及全球貿易摩擦的負面影響,中國出口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特別是第二季度影響尤其明顯。但是,進入下半年中美貿易戰正式開打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需求反而被激發,中國出口增速明顯加快。雖然,2018年的增速9.7%比2017年增速14.2%有所下降,但增速下降並不多,而且2017年增速快的原因還有2015年和2016年連續兩年負增長的因素作為基礎。所以,從這個視角上看,中國對外貿易整體是穩定增長的且健康的。

換句話說,貿易戰對中國的進出口貿易有影響,但影響不大。由此可以看出,貿易戰基於貿易本身給中國經濟增速的負面影響遠比預期的小。

然而,我們再看,中國經濟增速的確是在中美貿易戰後開始逐季度緩慢下降的,雖然幅度不大,但態勢是明顯的。既然並非基於外貿本身,那麼到底是什麼因素呢?

原因有兩個:

一是因為中美貿易戰帶來的不確定預期影響了民間投資,投資的減弱對GDP增速有一定負面影響。這個方面,隨着貿易戰緩和以及市場心理上逐漸適應貿易戰,會恢復回來。

二是因為中國股市的下跌大大打擊了民間資本的融資能力,使得市場投資能力減弱。股市對投資意願、投資能力的削弱是明顯的,這個明顯包括一些企業的資金鏈斷裂、上市公司的股權質押逼近后跌破平倉線、民營資金鏈吃緊等等因素的影響。

上述兩點,因為中美貿易戰帶來的心理衝擊和對民間資本融資能力、投資信心的削弱,應該是中國GDP增速有所回落的中短期根本原因。

那麼,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深層次的原因又是什麼呢?企業負擔過重、企業資金壓力大融資遇到困難、企業市場開拓與模式創新能力無法得到增強三大因素應該是主因。

2018年1季度中國GDP增速是6.8%,但中國一季度財政收入增長卻高達13.6%,特別是稅收收入增長高達17.3%,這個數據體現出來顯然是稅負過重了。那麼,為什麼中國在大力減稅的情況下還出現了稅負過重的問題呢?

最根本的原因在於,隨着中國市場監管能力的增強,偷漏稅的機會越來越少了,完稅能力增強使得我們的政策低估了我們的稅負增長能力。所以,這也不能怪當時政策制定,而是因為過去中國稅收監管上存在一些漏洞所致。

基於這一層原因,我們才有了接下來進一步的減稅底氣。根據官方媒體之前的報道,2019年國家必然大幅減稅,事實上剛剛已經出台了包括個人所得稅和企業相關稅負的政策,接下來應該還有一系列的減稅政策出台。

與財稅政策相配套的經濟政策還有金融證券投資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可以預期的政策包括:2019年科創板要出來,地方政府會有資金平台對上市公司進行支持,央行會有貨幣政策支持,還會基於政策對國家扶持的行業、領域有流動性支持······2019年的股市,一定會比2018年好,2500點就是政策底。

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出,我們國家的經濟有增長壓力的隱憂,但我們的政策組合拳將會在2019年系列出台,這些政策將會對宏觀經濟起到很好的穩定作用。也許,2019年在數據上體現得並不明顯,但應該從2020年後會體現得更加明顯。

其實我們企業的另一個隱憂在於,我們國家的製造業實力已經很強大,大量根本沒有品牌的企業已經擁有能夠製造出優質商品的能力,然而他們卻沒有品牌知名度、也沒有國內市場的銷售渠道,如果解決不好,這些企業可能就真的面臨生死存亡,特別是外需市場有個風吹草動,就直接可能導致一家年收入幾個億的企業瞬間資金鏈斷裂崩盤。這個深層次的隱憂,對政府來說是一個非常嚴峻的挑戰,也是一個需要解決的深層次問題。解決好了,經濟理順,進入新的快速增長通道;解決不好,一個地方可能出現連續的經濟暴雷而拖累整體。

我們再看第二個數據。第二個數據是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中國典型的三口之家收入在10萬元-50萬元之間的家庭有1.4億個,人口有4億人,他們有購車、購房、旅遊的能力。其實,看到這個數據一點不要吃驚,一二線城市的大學畢業生,剛剛就業不久的90后,他們的收入很快會過5000塊一個月,這種趨勢正在向三四線城市蔓延。過去,我們想搞清楚這樣的數據是困難的,但現在大數據時代,通過稅收、銀行流水等方式進行數據統計,這個數據整體上是較為準確的。

這樣的數據意味着什麼?意味着中國經濟的潛力的確巨大,中國消費的能力增長的確有非常大的保障。而我們這個時代,真的是機會大於風險,而且是有時代保證的機會。

我們通過國家統計局三大產業在GDP中的佔比看出經濟發展潛力的端倪。根據國家統計局1月21日公布的數據,2018年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64734億元,比上年增長3.5%,第一產業佔GDP的7.19%;第二產業增加值366001億元,增長5.8%,佔GDP增長的40.65%;第三產業增加值469575億元,增長7.6%,佔GDP增長52.16%。

三大產業佔GDP之比的數據意味着什麼?單看這三個數據,那是看不出來滴!我們來看看美國2017年的這一數據。2017年,美國GDP總量高達19.39萬億美元,其中農業佔比0.89%,工業佔比19.06%,而第三產業佔比高達80.05%。

看到沒有?美國的數據是農業只佔GDP的0.89%,別忘了,美國可是工業化大生產的農業;美國的工業之戰GDP的19.06%,而第三產業卻高達80%。如果我們以美國作為參考對象的話,我們的農業還沒有實現規模化的工業化大生產,一旦我們把現在中央關於農村土地改革的“三權分立”執行到位,農業化大生產開啟,中國農業會爆發出多大的能量?中國的工業,還沒實現全面的自動化、智能化大生產,中國製造的工業、品牌、模式都有很大創新空間,這意味着中國的第二產業還有巨大潛力,特別是新興行業在最近幾年的崛起,已經表明我們第二產業還有巨大增長潛力。至於第三產業,僅僅中國還有二十年的城市化進程,這能帶來多大的需求?更別說我們國家收入增長帶來的需求增長了。三大產業,經過改革、深化開發,都有巨大潛力,而對比美國經濟三大產業之比,中國經濟增長的想象空間,大家可以自己掂量一下。

美國經濟為啥增長乏力?三大產業農業佔比太小太小,農業不可能對整體經濟增長做出太大貢獻;工業佔比也已經只有不到20%,就是再增長也無法給GDP帶來多大貢獻。所以,美國經濟增長,還得靠第三產業的發展。

然而,第三產業需要人口、收入增長支撐,美國處於人口老齡化周期,城市化也早已完成,收入實際上已超過30年沒有實質性增長了,美國經濟的可持續增長能力在哪裡?答案在美股!

所以,美股必須不斷漲才能維持美國經濟,最後維持不住了特朗普大幅降息推動企業利潤增長從而穩住股市,如今又穩不住了,才有了打貿易戰幾個月就自己撐不住找中國談判的情節發生。看看,最近美股的每一個波動都與中美貿易談判直接相關,剛剛這一波反彈就是因為中美貿易談判取得進展所致。

這些內在邏輯,都是一環扣一環的發生着。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中國人,當然要支持國家和耍流氓的美國鬥法維護自己國家權益。但是,我們更應該做的是,要不斷去創新、創造,在潛力巨大的中國市場找機會,發展自己也報效國家!繼續浪費時間?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時代啊!■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