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一大早發連發「八條推特」算出勝利,我們來看看吧

沈逸

古語云,樹欲靜而風不止。2019年5月10日,儘管中國政府的談判代表帶着滿滿的誠意來到了華盛頓,謀求以建設性的態度來解決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問題;但令人遺憾卻也在情理之中的是,陷入某種「癲狂狀態」的美國總統特朗普仍然決定將貿易限制措施升級:從5月10日中午12時之後,將已經執行的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2000億美元商品的關稅稅率從10%升到25%;並明確表示已經啟動對剩下的3200億美元商品徵稅25%的相關程序。

同時有未經證實的消息顯示,美方還對中方表示,希望在20-30天時間內達成協議,亦即要求中方全盤接受美方的要價,謀求以「極限施壓」實現「勝者通吃」,迫使中國在2019年的某個時候與美國簽訂城下之盟。

於是,善良的國人,再度以略微意外的心情,迎來了某種黑雲壓城的態勢。因為各種原因,以複雜心態表現出的各種言論,也接着這一波特朗普的推特攻勢,甚囂塵上。特朗普自己的心情多少是不錯的,一如頑童終於可以揮舞着他心儀已久的武器,向其他人表示自己的強大與無畏。在這種心情的支配下,5月10日上午4時到5時,特朗普連發了八條推特,闡述自己的「英明神武」:

1、與中國的談判繼續以非常和藹可親的方式進行,絕對沒有必要匆忙(達成協議),因為中國正在向美國支付巨額關稅,對美出口的2500億商品都要繳付25%的關稅,這些巨額稅款將直接交給美國財政部。

2、對剩餘的中國對美出口價值3250億美元的商品徵25%稅的流程已經開始。美國對中國只有1000億美元的出口,這是一個非常大的不均衡。我們將從對中國的徵稅中獲得超過1000億美元的收入。

3、我們將把從中國獲得的1000億美元的稅收收入用於從美國農民手中購買農產品,這個額度比中國購買的農產品總數要高得多,然後美國將把這些農產品以人道主義援助的形式運往遭受貧窮和飢餓的國家。與此同時,我們將繼續與中國進行談判,希望他們不要再次嘗試重新與我們交易(指中方不接受美方提案,提出反建議)

4、我們每年在與中國的瘋狂交易中損失5000億美元,持續了很多年。不能再繼續下去了。

5、關稅將為我們的國家帶來更多財富,甚至超過傳統類型的驚人交易。此外,更容易和更快速。我們的農民將會做得更好,更快,飢餓的國家現在可以得到幫助。對某些產品的豁免將被授予,或者轉到新的來源!

6、…如果我們從農民手中購買了150億美元的農業(商品),遠遠超過中國現在購買的,我們將有超過850億美元用於新的基礎設施,醫療保健或其他任何東西。中國會大大減速,我們會自動加速!

7、在美國生產你的產品,沒有任何關稅!

8、你最喜歡的總統厭倦了等待中國幫助(解決美國農產品的銷路問題),並開始從我們農民手中購買,這是世界上最好的!

對1945年以後國際關係史熟悉的人,應該會覺得這些推特背後的情緒是非常熟悉的:1960年代,接到古巴要求提供保護的邀請之後,「腦洞大開」決定將中程彈道導彈運進古巴的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時常會陷入這種基於錯誤知識結構和一廂情願思維模式的狀態之中,然後以拍腦袋的方式作出某種看似強硬的要價。

或許歷史老人覺得毛熊在那個世界里過於寂寞了,因此希望加速鷹醬去那裡陪伴毛熊的歷史進程,在隔了差不多半個多世紀之後,這種具有顯著「自殘式要價」的思維框架,被植入了燈塔國當代大統領的腦袋裡,實在讓人唏噓不已。

為什麼說是「自殘式」要價呢,最主要的理由,是特朗普總統作出的判斷,與經濟規律和現實,不是相去甚遠,而是基本南轅北轍:

1、將21世紀的世界當成了19世紀的地球。美國對中國徵稅導致美國收益絕對增加,中國收益絕對受損,是將19世紀重商主義的邏輯套用到21世紀。根據特朗普的推特,其描述的場景是這樣的: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全部是由中國企業生產的,與美國企業或者投資無關;美國徵收的關稅全部由中國商品的製造商,以及出口商承擔,完全不會轉嫁到美國的消費者身上;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全部是終端產品,基本不涉及中間件;即使有美國企業從中國進口相關中間件進行加工,這些企業能夠幾乎不受損失地重新布局供應鏈。

2、將中國市場當成可以隨便被替代的市場。特朗普非常清楚在選舉年惹毛共和黨基本票倉即美國農場主的後果,因此他腦洞大開地認為,可以在2019年複製1950年代艾森豪威爾政府實施的所謂「食物換和平」的做法,從對中國徵收的關稅中拿出一部分,購買美國農場主原先銷往中國的農產品,並將其提供給世界上遭受貧困和飢荒的國家,實施人道主義援助。

根據2017年執行該計劃的美國對外援助署的年度報告,2017年全年「食物換和平」計劃從美國農場主購買的糧食總量是140萬公噸;根據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商務參贊處的統計報告,2012年的數據,中國每年從美國進口的大豆是2597.2萬噸,棉花148.0萬噸;而根據商務部的統計,2017年的數據,中國全年從美國進口大豆32,855,582噸。非常明顯,特朗普拍腦袋想農產品替代方案的時候,他經常自誇的商業天賦應該暫時處於關閉狀態,某種來自納瓦羅的“蜜汁自信”,支配了燈塔國現任大統領在那個瞬間的腦迴路。

如果算術都不好,怎麼實現「交易的藝術」?

3、將美國相關機構的研究成果完全置之不理。特朗普從競選總統開始到現在,始終將「成功商人」和「交易藝術」掛在嘴邊,努力將自己塑造成為懂經濟,愛民生,熟悉業務的能力型大統領,以此區別其所不屑的不食人間煙火、不知人間疾苦的華盛頓建制派。不過,顯然這次在關稅的問題上,相關機構的研究結果並不這麼看。

世界貿易夥伴公司(worldwide trade partnership, LLC)在2019年2月就發表了題為《關稅對美國經濟和就業機會評估》的研究報告,報告的數據是比較冰冷的:對2500億美元的中國對美出口徵收25%的關稅,一年將導致美國損失934,000個就業崗位,以及家庭(按照四口之家)每年支出增加767美元;如果將剩下的3200億美元對美出口一併徵25%的稅,一年將導致美國損失210萬個就業崗位,家庭每年支出增加2000美元;美國進口商和零售商,對關稅的消化能力大致在10%左右,超過10%的關稅增加額度必然體現在最終消費者的支出環節,無論是個體消費者還是製造業企業。

當然這個壓力有一個傳導的過程,根據美國零售業聯盟(NRF)分管供應鏈和消費者政策副主席Jonathan Gold的評估,如果關稅水平持續維持在25%的水平,那麼短則數周,長則數月,關稅導致的物價上漲以及由此帶來的壓力和負面影響,就會在美國真實地出現。

落後的知識結構,扭曲的決策團隊,以及具有顯著缺陷的個性心理特徵,共同導致了特朗普以這種看似兇狠、實則嚴重損傷美國中長期利益的「自殘式要價」,對中國使出了顯然不具可持續性的短促突擊,並謀求在真實代價暴露之前的窗口期內獲得某種決定性的回報:在心理和精神上壓倒中國,迫使中方作出重大讓步。

面臨美國的壓力,中國當然不可能是完全無感的,在正確認識和把握美方要價內生缺陷的同時,需要準確認識和理解中國面臨的真實壓力,避免出現「不戰而降」、「驚慌失措」以及「被動等待」等不當應對,以勇敢奪取中美戰略博弈的階段性勝利,是中國的當務之急。

1、準確區分「低端製造業轉移」和「產業鏈擠出」,避免過高估計美方極限施壓的實際效果。

在此輪美方施壓消息傳來之後,部分企業從中國大陸轉移至其他區域的案例,被論述成「產業鏈正在被擠出中國」,並引起了人們的擔心。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在此次中美貿易摩擦之前,產業結構升級和調整,就已經在進行之中;其次需要指出的是,中國的特殊性,以及對美國的衝擊和挑戰,主要不是在全球產業鏈中佔有一席之地,而是在進入全球產業鏈之後,持續不斷地從低端向中高端移動;第三,對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比較優勢的分析,不能始終機械地局限在以工資衡量的人力成本領域,而需要結合相關產業的整體需求,進行綜合的分析和判斷。

簡而言之,與其說現在出現的「部分企業外移」,是所謂美方貿易戰壓力下的「產業鏈擠出」,不如說是加速了本就在進行的低端製造業轉移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客觀進程。

2、辯證理解作為理念的「創新」與作為現代生產活動組成諸環節的「創新」,避免機械化理解導致陷入「美國靠創新,中國只能被玩死」的錯誤認知框架。

中美在經貿領域的競爭,是一種系統化的綜合性競爭,不是由單一環節的局部特徵所決定的。從冷戰結束至今,中美兩國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產業鏈級別的相互嵌套和依存,這是一個客觀發展的進程,是覆蓋創新、產品、製造、市場等諸多環節的完整體系,是主要由市場邏輯驅動下客觀形成的。

對理性的市場投資力量來說,美國的創新,在中國加工製造,然後在全球進行銷售,是能夠帶來最大回報的一種安排。如果說美國在創新端對中國形成了比較優勢,那麼中國在產品製造等環節對美國也形成了比較優勢,這種優勢決定了中美兩國合則兩利;一定要切斷,要折騰,那麼兩傷,就是註定的;堅定地用單一環節的比較優勢來論述可以取得美方全勝,中方全輸的結果,既不現實,也不科學。

3、從歷史比較案例中認清中國的國家利益取決於對美方霸凌的堅定回應,放棄「微小讓步換取轉圜空間」、「無條件順應美方要求換取美方認可與歡迎」、「被動等待世界局勢有利變化」等三種代表性的錯誤認知。

中方要實現的是自身的發展,這種發展必然帶來全球範圍利益的重新分配;美方要實現的是對優勢地位的維繫,不僅要保持有利的分配方式,即美方獲得的收益在絕對數量以及增長速度兩個方面,都比中國以及任何其他國家要高;同時還要消除對美國霸權地位可能的威脅,就是不允許其他國家實現在產業鏈上的自主移動。

1980年代,日本曾經對美國構成過威脅,美方通過強迫日本簽署《廣場協議》的方式,消除了這種威脅,在此過程中,美國沒有因為日本是資本主義國家,美國的軍事盟友,在意識形態上屬於西方陣營,就對日本手下留情。

美國確實反覆提及希望中國實現繁榮、開放、穩定,但是這種繁榮,是確保美國從中國持續獲利的繁榮,是確保美國可以單方面從中國獲益的開放,是確保美國可以持續穩定獲得收益且不受威脅和挑戰的穩定。2019年4月10日,班農在《當前威脅委員會:中國》的圓桌論壇閉幕式上致辭,描繪了他心目中理想的中國:1997年回歸之前的香港,「勤勞智慧」的中國人遵循西方遊戲規則,構建一片在政治、經濟、文化上讓西方滿意的樂土,而且,絕對不會對美國構成任何威脅和挑戰。

1950年代的危地馬拉、1970年代的智利、1980年代的日本、1990年代金融風暴前後的東南亞諸國,都證明過不能或者不願抵抗美國霸凌的國家可能陷入的窘迫境地:或者成為予取予求的事實上的非對稱依附性產品基地,或者成為美方非對等的小弟,失去實現自身獨立自主發展的空間和可能。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可能採取的回應措施,顯然是非常確定的:

1、堅定而理性地進入「邊打邊談」的戰略對峙階段,以堅定的意志和理性的策略,打消美方實現短期戰略賭博突破的可能。

經濟活動有內生的規律,中美經濟關係的發展和演變,不會服從和服務於特定美國領導人的突發奇想。因此,中方應該以對稱策略回應美方令人遺憾且不負責任的升級舉措,在適度保持接觸和信息溝通的同時,堅定而耐心地等待美國遭遇客觀規律的懲罰與報復。中美兩國當然都會因此承受代價,但一如中美關係自1949年以來的發展反覆證明的那樣,只有堅定打消美方不切實際的幻想,才能讓中美關係進入新的穩定發展的階段。

2、保持戰略定力,在堅定回擊美方霸凌措施的同時,堅持核心利益,堅持對自身發展方向和節奏的主導權和主動權。

中美貿易問題關係重大,但對今天中國的整體利益而言,也僅是一個局部。中國需要保持自己的節奏和方向,在自身經濟發展,推進實施中國製造2025,以及「一帶一路」等方面,繼續實施自身的戰略布局。一如策劃對華強硬戰略的班農等人所指出的,美國面臨的最主要的挑戰,是中國製造2025、「一帶一路」、5G等構成的組合拳,如果中國領先其他國家完成十九大報告中規劃的路線,那麼中國在2035至2050年間,首先會變成一個技術強國,然後變成一個製造業和經濟強國,最終變成一個金融強國,且能夠對美元霸權構成直接挑戰。顯然,中國應該在這些領域繼續堅定地走下去,因為這是中國真實的國家利益所在,也是時代和世界賦予中國的歷史使命。

3、保持團結,在短期內形成有效的合力,維繫金融和經濟發展的信心以及穩定。

特朗普這次的「自殘式要價」,是一種典型的戰術投機,也是一場戰略豪賭,試圖從精神和意志上壓倒中國,不僅讓美國能夠消除來自中國的戰略威脅,也試圖以「幹掉美國頭號威脅」的政績,來擺脫自身面臨的包括通俄門調查期間干擾司法等來自美國國內的政治威脅和挑戰。

一如有各種來源的信息指出,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多次暗示或者明示,美國能夠幹掉中國製造2025,因為有來自中國內部的配合,利用可能存在的不團結,利用短期的動搖,利用基於不同原因的僥倖或者錯誤認知,是美方在處理此類戰略博弈中短期內真正意義上最主要的王牌。從歷史上看,如蘇東劇變之後的形勢發展所證明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輸掉戰略博弈重新淪為霸權樂園和狩獵場的國家,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贏家。

當下來看,道路的曲折,局勢的複雜,以及最終前途的光明,以各種方式,同時呈現在人們面前。我們應該邁出堅定的步伐,去勇敢奪取中美戰略博弈的階段性勝利。■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