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個挑戰美元霸權的國家,結局將會如何?

巴九靈

全世界都在觀望,中東距離新的戰爭還有多遠。一隻黑天鵝在中東上空盤旋,投下的陰影籠罩世界。當它降落,對全球經濟的衝擊會更甚於中美貿易摩擦和英國脫歐。

9月14日,沙特阿拉伯的全球最大煉油廠和附近油田遭到無人機襲擊,導致該國石油日產量驟減570萬桶——這是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石油供應中斷,約佔全球日產量的5%。

隨後的周一(9月16日),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國際油價基準)上漲近20%,創下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的最大盤中漲幅。

也門胡塞武裝聲稱對此次襲擊事件負責。然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表示:「伊朗現在對世界能源供應發動了前所未有的攻擊。沒有證據表明襲擊來自也門。」

美國總統特朗普隨後表示:「沙特的石油供應遭受襲擊。有理由相信,我們知道罪魁禍首是誰,根據查證結果,目標已經鎖定,炮彈已經上膛(locked and loaded),只等沙特王國的意見。」

伊朗外交部稱美國的盲目指控「令人費解,毫無意義」。

特朗普推特回應:「伊朗說他們與襲擊沙特沒有任何關係。我們拭目以待?(We’ll see?)」

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

自2018年5月,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JCPOA),重新開始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以來,中東局勢就在持續惡化。

2019年5月,美國林肯號航母戰鬥群和四架B-52H轟炸機抵達波斯灣。

5月6月間,多艘油輪在阿曼灣遇襲,美國歸罪於伊朗,伊朗否認。

2019年6月,伊朗革命衛隊擊落一架美國RQ-4A全球鷹監視無人機。特朗普下令對伊朗進行報復性軍事打擊,但在行動開始前撤回了命令。隨後,美國在中東部署了更多戰鬥機。

2019年7月,英國當局在直布羅陀扣押了一艘伊朗油輪。作為報復,伊朗也在霍爾木茲海峽扣押了一艘英國油輪。

然後就是9月,沙特油廠油田遇襲。美國國家戰爭學院前系主任和戰略教授Randy Larsen評價:「此次事件有可能像珍珠港一樣重大。」

9月20日,美國對伊朗央行發動了新一輪制裁。特朗普說:這是最高級別的制裁。

劍拔弩張,全世界都在觀望:如果最高級別制裁也不夠用怎麼辦?中東距離新的戰爭還有多遠?

或許你還沒明白,為什麼這隻黑天鵝比中美貿易摩擦和英國脫歐更重要。且讓我們按照事件中的三方——沙特、伊朗與美國逐一道來,並嘗試從石油的視角理解世界格局。

2017年世界500強裡,利潤最高的公司是蘋果,450億美元。

2018年世界500強裡,利潤最高的公司還是蘋果,480億美元。

2019年世界500強裡,利潤最高的公司是新上榜的沙特阿美,1100億美元,大約是第二名蘋果公司的兩倍。

因為世界500強需要主動申評,並提供公開發布的前一年財報,所以在此之前,神秘的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從沒有登上過這份榜單。

直到2017年後,沙特阿美謀求上市,便在今年3月首次公布了2018年財報。初次登場,就成了全球利潤最高的公司。

* 可能有人會提及中國煙草總公司——2018年中國煙草行業實現稅利11556億人民幣,大部分是稅,而不是利。可以參考國家審計署發布的《中國煙草總公司2012年度財務收支審計結果》,2012年中煙凈利潤1650億人民幣(當年煙草行業稅利8649億人民幣),和沙特阿美的凈利潤還有較大差距。

石油賺錢嗎?賺錢。但是像沙特阿美這麼賺錢的,也只此一家。它的利潤是殼牌的5倍,英國石油的12倍,中國石油的50倍。

數據來源:《財富》

其一,它擁有全球第二大原油儲量——370億噸,僅次於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的410億噸。但後者受國內經濟危機影響,石油產量不到全球前十,而沙特阿美是世界第一。

* 兩家國家石油公司的儲量、產量佔據各自國家儲量、產量的絕大部分。

其二,整個中東地區的石油開採成本都很低,不到10美元/桶,作為對比,俄羅斯和委內瑞拉的石油開採成本都在平均20美元/桶左右。

* 2016年兩會期間,大慶油田黨委書記姜萬春曾提到,全國平均原油生產成本是48美元/桶。

「最大」和「賺錢」的交集,就是「最賺錢」。

可是沙特也有煩心事。

一是,自2014年以來,國際油價從100美元以上跌至如今的60美元,利潤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縮水。

二是,石油產品出口佔沙特出口總額的80%以上,石油產品收入佔沙特財政收入的70%以上,依賴單一產業的風險太大了。

因此,沙特王室提出「2030年願景」,促進經濟多元化發展。而願景的關鍵一步,就是讓國營的沙特阿美上市。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表示,沙特阿美估值在2萬億~2.5萬億美元之間,計劃通過上市出售其5%的股份,籌得資金作為主權財富基金的一部分。

2萬億美元市值,也就是兩個蘋果公司。

願景是美好的,可惜市場不太買賬。國際油價波動、地緣政治風險、企業管理不透明等等,都讓市場認為估值目標應該下調至1.5萬億美元左右。

即便如此,這也是有史以來最大的IPO。但沙特堅持2萬億美元的估值,事情就一拖再拖。如今油廠油田遭受襲擊,基礎設施網絡的脆弱進一步影響了市場對沙特阿美的估值。IPO計劃,恐怕要繼續推遲。

不過,從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中國的視角望去,這實在是太過甜蜜的煩惱。

8年前,伊朗是世界第三大石油出口國,平均每天出口250萬桶,僅次於沙特和俄羅斯。

這也是一個高度依賴石油產業的國家,石油產品出口佔出口總額的70%,石油產品收入佔財政收入的60%。

2012年,隨着伊朗核問題激化,美國和歐盟開始對伊朗實行全面石油禁運,伊朗石油出口量暴跌,僅剩100萬桶/天。

2015年,伊朗核協議達成,美歐制裁部分解除,伊朗石油出口量又迅速回升,達到200萬桶/天。

2018年,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重啟對伊朗的全面石油禁運——不僅美國不買,其他國家如果繼續購買伊朗石油,也可能面臨美國的次級制裁——白宮希望將伊朗的石油出口降至零。

* 次級制裁是指,第三國的個人和公司,與伊朗進行和美國無關的特定業務,可能面臨美國的懲罰。

石油禁運自2018年11月開始,給了8個國家180天過渡期,2019年5月正式全面實行。於是,伊朗石油出口量又掉到了40萬~70萬桶/天,跌出全球前15名。

就這麼起起伏伏。

數據來源: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嗎?伊朗表示,我也不是那麼好惹的,不止擁有石油,還擁有霍爾木茲海峽。多年以前他們就說過:“如果西方對伊朗的石油出口實施制裁,那麼一滴油也別想運出霍爾木茲海峽。”

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或許更有名,但對於石油貿易來說,霍爾木茲海峽才是真正的咽喉要道。據美國能源信息署統計,海灣地區石油出口總量的90%、全球石油海運貿易的三分之一、全球石油消耗量的21%要從這裡經過。

圖片來源:美國能源信息署

每一次美國制裁伊朗,伊朗都威脅要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每一次表態,也會引發能源市場的短期震蕩。這就是為什麼,林肯號航母戰鬥群會開赴波斯灣。

從實力上講,伊朗似乎很難做到封鎖海峽。但是偶爾扣押一艘油輪、失蹤一艘油輪,有時還說不清誰該負責,也足夠讓沙特、伊拉克等國頭疼。阿曼灣油輪遇襲之後,國際原油價格就曾急升4%。

鑒於霍爾木茲海峽的特殊意義,一旦戰火燃起,引發的中東石油供應中斷必然會比當年的伊拉克戰爭更嚴重。伊朗甚至不需要在這裡贏,只需要讓這裡亂,就能令全世界難受——尤其是中國、印度、日本、韓國、新加坡,通過霍爾木茲的原油和凝析油65%進入了這些國家。

今年5月底,中石化前董事長傅成玉就曾呼籲,要做好短期石油斷供準備。

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中國,不得不時時根據國際局勢,調整自己的石油進口構成。

《戰國策》記載了這樣一段對話:呂不韋在趙國都城邯鄲經商,見到秦國公子異人(後來的秦庄襄王)在這裡做人質,回家對父親說:

「耕田之利幾倍?」【十倍。」

「珠玉之贏幾倍?」「百倍。」

「立國家之主贏幾倍?」「無數。」

這段對話也適用於今天。如果說石油給了沙特一家無與倫比的公司,給了伊朗一條無可取代的海峽,那麼給予美國的,則是無法撼動的美元國際地位。

1944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美元與黃金掛鈎,其他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鈎。美元成為國際貨幣的中心,幣值穩定,國際石油貿易自然主要(不是唯一)以美元計價。

直到1971年,經歷三次美元危機之後,美國總統尼克松宣布中止美元與黃金的固定兌換比率(史稱“尼克松衝擊”),各國相繼採取浮動匯率制,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

隨後,為了重塑美元信譽,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帶隊與沙特王室達成了一系列協議,美國向沙特出售武器,並保障沙特領土不受以色列侵犯,作為回報,沙特的石油出口必須以美元作為結算貨幣。

由於沙特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國,又在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中擁有較大影響力,到1975年,OPEC其他成員國也相繼接受了美元結算體系。從此,美元成為國際石油貿易的唯一計價、結算貨幣。

這給美國帶來了三大好處:

第一,美元的穩定價值和國際地位。此前,美元以固定比例的黃金作為價值支撐,代價是其他國家央行會通過美聯儲將手裡的美元換成黃金(美國因此流失了2/3的黃金儲備)。此後,石油成了美元的價值支撐,美國卻不需要擔負兌換的義務。為了買石油,必須積累美元;而要買石油?去找OPEC。

世界各國和地區黃金儲備(單位:十億美元)

發達經濟體持有更多黃金

貨幣的交易媒介功能,自然會帶來價值儲藏功能。此後,全球官方外匯儲備的60%以上都是美元,尤其是那些沒趕上「黃金-美元」時代、又對石油需求很大的新興國家,美元儲備與黃金儲備的差距格外明顯。

世界各國和地區外匯儲備(單位:十億美元),新興經濟體持有更多外匯

只要世界對石油的巨大需求存在一天,美元即便匯率劇烈波動也不至於崩潰。而新興國家為了外匯儲備不致大幅縮水,也不願輕易挑戰這一體系。

第二,美國可以向全球徵收鑄幣稅。所有國家的央行都可以通過發行貨幣向國民徵收鑄幣稅,而美國憑藉美元的國際地位,史無前例地向全球徵稅。

為了買石油,或是進行其他國際貿易,必須積累美元;而為了積累美元,必須向美國賣東西(對美國貿易順差)。在這個過程中,美國需要做什麼呢?印錢。而當它印了過多的錢,通貨膨脹還會導致其他國家的美元資產縮水。這就是全球鑄幣稅。

第三,美國可以通過國內貨幣政策影響全球。小到調控油價,大到輸出經濟危機。

1960年代,經濟學家特里芬提出了一種「特里芬困境」:當一個國家的貨幣同時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時候,它的國內短期經濟目標可能和國際長期經濟目標產生利益衝突。

此後,美國一次次用事實向世界證明,當二者衝突時,哪一邊的優先級更高。

天下苦美元久矣,歐洲各國多次表達過對美元不合理地位的不滿(法國稱之為「過高特權」)。可是各國既不願經歷一次深重的美元崩潰危機,也找不到一套替代方案。於是,「美元霸權」就這樣持續着。

有五個國家挑戰過「石油-美元」體系。

第一個是伊拉克。2000年11月,伊拉克央行宣布自2002年初開始,以歐元替代美元作為對外貿易結算貨幣,也即石油以歐元計價。

從2001年年中開始,歐元對美元持續走強,很多OPEC國家也有意效仿伊拉克,「石油-歐元」結算體系隱然成型。

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2003年,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在聯合國安理會手持不明白色粉末試管,聲稱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隨後,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發動伊拉克戰爭,推翻了薩達姆政權。

2003年6月,美國控制伊拉克后,立即將伊拉克石油出口轉回美元結算。幾乎同時,歐元開始相對美元貶值。

第二個是伊朗。由於美國針對核問題的經濟制裁,伊朗在2006年建立了以歐元結算的國際石油交易所,同時自2007年起,與日本企業用日元結算石油交易。

2008年—2010年,雖然美國對歐盟施壓,要求其對伊朗進行石油制裁,但歐盟從伊朗進口的石油反而大幅增加。

與之相伴的是,美國對伊朗的制裁不斷升級,從初級制裁到次級制裁,從貿易制裁到金融制裁。即便伊朗放棄核武器項目並遵守核協議,特朗普政府仍然加碼制裁和增兵。而伊朗表示,已經準備好了全面戰爭。

第三個是利比亞。2009年,卡扎菲建議非洲各國建立黃金第納爾貨幣體系,並以此結算石油貿易。後面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

第四個是委內瑞拉,先後嘗試過易貨貿易、歐元、人民幣、石油幣、盧比等多種結算方式。結果也是來自美國的金融和貿易制裁,國內經濟崩潰,石油產量和出口量螺旋式下跌。

第五個是中國。2017年,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卻因為沒有定價權,每年至少要多支出20億美元成本,此一局面亟待改變。

於是……

2015年以來(也許更早),中國進口的部分俄羅斯石油實現人民幣結算。

2017年9月,委內瑞拉發布以人民幣計價的石油價格。

2018年3月,以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正式在上海掛牌;一年後,上海原油期貨交易量已是亞洲最大、全球第三。

另據路透社消息,2018年第三季度,中國一家石油巨頭簽署了第一筆以人民幣計價的中東原油進口協議,並且計劃簽署更多此類合約。

所以,本文開頭提到的低空飛行的黑天鵝,並不是指一場美伊戰爭,而是「石油-美元」體系何時終結,又將以何種形式終結,此刻的中東局勢,會不會成為終結的導火索。

到時,國際貨幣體系將得到救贖並重生。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